分享

来自清华学霸的忠告:数学仍不见起色,你用对错题集了吗?

 枫叶红178 2017-08-17

 一个多月前,有位学弟找到我,希望我给他一些意见如何短时间提高数学。我跟他说,多做错题集,多学会思考,多做总结。


然后他开心地领着我给他的忠告元气满满地走了。再次跟他联系,是最近的一个星期。“师兄,我可是听了你的忠告,一点也不敢懈怠,多思考多做错题集啊!”他耷拉着脑袋,“这次模拟考,我的数学又不及格。”


当我拿到他给我的数学试卷时,我问他,你从你的错题集有吸取到什么教训吗?


他摇摇头,叹息,“题目变化多样,错题集里面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做久了感觉没用做不下去了。”听完他的话,我顿时知道为什么他花那么多时间在数学上,成绩依旧不是很理想的原因所在了。



其实不仅仅是我认识这个小学弟有这样的困惑,相信大家在学习的过程,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感觉无用而半途而弃。


可是,只要是学习成绩好的人,十有八九在介绍经验的时候,都强调做错题集的重要性。错题集,在学习成绩好的人身上,成了巩固学习成果的利器,到了摸爬滚打成绩都不见起色的人身上,倒是变得没有任何的魔力,这是为何?


如果在这里我问一下大家——做错题集的作用是什么?或许超过半数人的回答是:记录自己犯过的错,从而规避下一次出错的可能。这个答案官方而笼统,还是没答到点上去。


在我看来,错题集的作用是——学习答案中的思路。举一反三,从而做到熟悉一类题型。


数学作为一个千变万化的科目,我听到大家抱怨最多的是题型太多变化,抓不住到底想考什么。其实就是做题不知道突破口在哪,不清楚考点是什么。因此,虽然大家学到了很多优秀的人的学习经验,却不知道这些方法是想培养我们什么。


每当我们做错一道题,就像那位学弟一样,很多人只不过是把题目摘录下来,附上详尽的解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分析答案。答案里,每一类题型的突破口、思路、方法,都极尽详细地安排在里面。


在我高三的时候,学习数学最让我开心的是遇上错题了。当我做错一道题,我会把这道错题摘录进我的错题本,然后再附上答案,紧接着,我会开始分析答案对这道题的着手点是从哪里开始的,然后接着思路是如何进行的,每一步用到的知识点,整体运用到的数学思想,我会非常详细注释在答案旁边。


这会还没完,因为我们知道,数学题目,改一种问法,又是一道新的题目,但是,再怎么变,套路还是在那里。因此,学一道题会一类题,是我们学习数学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


紧接着,我会仔细研究题目的问法,将题目简化成一类题型,而不是一道具体的题目。然后,我会把答案作注释,再进行简化,简化成对付这一类题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这样子,一道题目的价值才算被我吃透。


我很开心我能够及时遇到错题,是因为,一旦我把它记录下来,吃透,我就又少了一类题不会做了。

当然,包括我,每个人都很难做到一次防范终生防范——再一次栽在这类题是难免。值得注意的是,我的错题集是活页的本子,方便我日后遇到新的题型,可以进行编排。



数学很难,但是数学也很容易。我们只要努力去吃透答案里面套路,一道一道题按照答案去模仿,一遍一遍解题,套题。起初我的数学成绩只是在一百零几徘徊,后来慢慢地通过错题集去模仿解题思路过程。


在第二轮复习开始时,我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时候的我,所有题目在我眼里是一个个精准的套思路的过程。很少再有题目能够逃出我第一轮错题集上做的总结,数学一直保持在一百三十以上不再波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