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树木移栽的议论想到的

 追梦一往无前 2017-08-18


 

深山里有一棵大树,被人剪掉枝枝叶叶后移栽到城市的公园里。有三个人围观这棵大树议论纷纷……甲说:“这棵大树应该移栽到城里的公园来,不然,它怎么会被众人赏识呢?”乙说:“它被人剪掉了枝枝叶叶,损根破皮,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丙说:“金子不管放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棵大树何必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听了这三个人的议论,我联想很多……我想: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为了得到他人的赏识?还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我想,这棵大树移植到城市的公园,不应该只追求众人的赏识。这棵大树如果不适应环境和气候,终究要死亡,即使得到了众人的赞美又有何用?人活着不应该一味追求他人表面的赏识,重要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于是,我想到了有些地方多年前的新农村建设。有的地方官员为出“政绩”,为了得“名声”,采用“硬性”手段搞新农村建设,硬拆硬建。结果呢,新农村建设出现“烂尾楼”工程;有的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来年的生产困难重重……正如林毅夫2006年向党中央写的《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的内容一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改善基础设施可以启动农村的存量需求,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打通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使农民收入得以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应以公共财政为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

听到阿乙的评价,我又想到了众多迁徙的农民工。2006年,据调查显示,农民务工者和其他流动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在20%~30%左右,发达地区这部分人口可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3~4倍。而农村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达1.5亿~2亿人,目前约9000万人实际已在城镇生活。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预言:2亿农民工未来5年成新城市人。在当今时代,“迁徙”成为农民工的代名词,“迁徙”也是当今中国劳工流动的一个趋势。树木不要怕付出代价而不敢移栽;一个人不要怕付出代价而不敢闯荡社会,客居他乡。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闯荡社会”往往会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众多的农民工在他乡城市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归宿,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即使在养育自己的故乡也是难生存和发展的,人生终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听了阿丙对树木移栽的评价后,我则想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是“金子”,但如果还呆在深山中的话,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下山,他则是一文不值的“金子”。金子并不是放在里都发光。埋在地下的金子,没有阳光的照耀,就没法闪光。有千里马还需有伯乐;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在那里都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有才能的人要善于闯荡社会,表现自己,让“伯乐”了解、发现和重用自己。

从人们对一棵树木移栽到城里公园里的评价,我想到了很多……总之,树木移栽不是为了让人欣赏,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的迁徙和劳作也是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何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地方)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就采用何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定居、生根、开花和结果!

作者:追梦1979

201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