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内参戏|李和曾与李宗义的两版《斩黄袍》

 龙井茶叶 2017-08-18

李和曾、李世济与张春华

       李和曾(1921-2001),北京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学刀马旦、武生,并为程砚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后为京剧“高派”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高庆奎先生所器重、培养,专工京剧老生。1939年,他出科后不久,正式拜高庆奎先生为师。经过大约两年的时间,李和曾不负所期,真正成为了高派的优秀继承人。

        李和曾经常在京、津、沪、鲁、冀搭班演出,以'高派'的《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碰碑》等响誉南北。1945年他到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加入民主剧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他们剧团还曾到西柏坡为党中央演出。

        建国后,他任戏曲改进局京剧实验一团副团长。1954年同李少春、袁世海等赴港澳、印度、印尼、缅甸等地区演出,均获好评。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正式成立,李和曾任二团副团长(后为团长)。1956年随梅兰芳先生到日本演出访问,以后还曾到英国、苏联、东欧各国演出。1961年又拜周信芳先生为师,在表演艺术上得到了新的提高。

他没有门户之见,在掌握'高派'艺术的基础上又兼修'麒派',表演上既有'高派'激昂高亢的风格特色,又借鉴'麒派'的浑厚洒脱的艺术特点,其表演魅力更加成熟完善。

       李和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演出了许多剧目都有所创造,在推陈出新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夸张、奔放、激越、委婉等一系列的成熟的、富有特色的演唱技巧,发挥了'高派'擅长演悲剧的特长。



李宗义

        李宗义自幼酷爱京剧,天赋佳喉。1927年在天津颐中烟草公司、正昌烟草公司工作,曾在河北电影院任售票员。同时经常在河北正风国剧社及城内著名的票房——中南国剧社票演。1936年拜天津“票界”三王之一王庾生为师深造。1939年正式“下海”搭班演戏,拜鲍吉祥为师。根据本身嗓音条件,以演高派戏为主,兼余、马诸派之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以及山东等地演出,甚得好评。在北京首场演出《探母回令》与李玉芝、李多奎、茹富慧、诸如香等名家联袂合作,大获成功。曾与姜妙香、傅德威、郑如冰、顾正秋等合作。

        1950年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第二团(即今中国京剧院二团)任主演,与张云溪、张春华等排演了《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等新剧目。1952年与梁小鸾等名家合作新排《琵琶行》连演数场,由田汉编剧。1956年至1957年间,随中国艺术团到欧洲、南美洲等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调入梅兰芳京剧团,1960年灌制唱片《击鼓骂曹》、《斩黄袍》。与李慧芳、王泉奎合演《大·探·二》一剧轰动京、津、沪。1964年后并入北京京剧院二团,排演过现代戏《洪湖赤卫队》、《海港》等戏。




主编专栏

孙佳良

1、振兴京剧,从买票开始

2、谈腿

3、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孙维世

4、论"戏曲导演"

5、文武全才的“李神仙”永远是榜样

6、纪念李幼春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

7、戏班子的智慧

8、锡比乌戏剧节特刊|浅谈音乐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戏曲元素运用

9、世间再无《宋景诗》

10、专访白云明先生,讲述白派武生的前世今生

 



《寻找李少春》纪录片终极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