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轻风无意 2017-08-18

一.石板镇观音庙存重要古碑

游仙区石板镇东街尽头有一座东南-西北向的寺庙,叫慈云寺,旧名观音庙。

此庙于新建的加油站毗邻,守庙人说:“建加油站的老板没长脑壳。”庙中古物或仅财神一像和寿星一尊,庙前立清碑一通,正反面碑文分别产生于同治九年和光绪元年,是石板场镇兴场历史的重要见证,对研究清代场镇交易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州正堂示文 

特授四川绵州直隶州补用府正堂加五级卓异加一级纪录十次文,为/示谕事案:据东乡四里文生嘉烈、何浩然、郑鸿烈、团总董永德禀称,为协恳示遵事情:“去岁安且敦等为双兴场囗/斗秤兴讼一案,饬绅等约计各项出息,系有成数,沐訉明确断,令将斗秤、猪牛各项行用出息一并归公,以(绝讼)/端。蒙饬新设义学,并分拨神祀差费,实爱民息讼至意,恩断公允,绅等曷渎?但近有豪霸之徒,往往买卖不囗囗/用,致使人多效尤,恐入不敷出,义学束脩,差费神祀,难免废弛,有负培植。学校崇隆祀典雅意,是以协同斋(长),囗/林通街约贾囗囗商议,禀恳出示。无论客民、居民,凡来场买卖,均应照向规纳行,不得倖免,即附近兴场人(等,俱)/应一体遵行。庶义学束脩,不致支绌,神祀差费,亦免废弛。设使将来买卖繁多,积有余资,即可建修学宫,培(补庙)/廊。如蒙允准,遵示竖碑,不惟洽一时之舆情,并可定章程于久远等情。”据此除禀批准外,合出示晓谕。以(此示,)/仰双兴场商贾居民人等知悉,所有该场斗秤、猪牛行各项出息,均已计有成数,归公分用,不得稍有短(缺,凡)/买卖米粮、花生、柴草、猪牛等类,应上斗秤,牲畜行用钱文,无论远商近贾,以及场头绅衿并土住老户,均囗囗/上纳,不得藉口前人设市兴场,狡骗行用。自示之后,倘仍有恶棍刁徒把持行市,抗不遵纳,囗场约同囗囗/斋长等,指名禀究,决不姑宽。各宜凛遵无违。特示。/右谕通知。/大清同治九年(1870年)季春月二十二日为遵州示,垂碑实立双兴场观音庙。

(按:文棨,长白人,道员用候补知府绵州直隶州知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贡生,由彭县升任。碑底三两字被掩。)

(二)亘古如兹

委审总局候补直隶州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刘、/特用道四川绵州即补府正堂加五级卓异加一级纪录十次文,为示谕遵守事。照得双兴场斗秤、牲畜经纪、民/教人等,屡因争管滋讼,经本州禀请/道宪,委员来州会同审断,业经本委员、本州会同查案,集证秉公,澈訉断结。所有各斗秤、牲畜经纪,本委员、本州审量,与/其有刁诈者串佃致争,不如准善良者承佃杜弊,是以变通办理。断令民教中择选公正之人认佃,轮流经管,/佃钱分归公用,以杜争端,而昭平允。该谷米杂粮斗与牲畜经纪、平民、教民,按照场期轮流经管。花生斗囗囗/教民,按满一年轮交接管,每囗(扌焉)一斗,只准取用钱五文,永不许折取粮食、花生,如违,禀官严究。至红苕买卖,囗/贫民,该秤随花生斗带管,不准索取用钱,亦不得折取红苕。以上花生米粮各斗,牲畜经纪,每年共佃钱六十/千,民教各占钱三十千,平民之钱,付给火神、观音两庙焚献十三千,支给街约公费钱十八千,教民囗/送给义学馆师束脩钱二十八千,帮给魏城牲畜经纪公用钱二千,均已支尽无存。其桑叶秤提归教民经纪,/卖叶钱二百文,只得公取钱文,以作该场地基完粮之用。其事仍系义学斋长熊敦厚总理,现已谕公正总囗/何浩然、教民宋希农二人,在于义学斋长名下认佃给钱,由伊等分。令民教妥实正派之人帮管斗秤,议每囗/场约民教各举一人协和办公。如此定案,自可民教相安,永息争讼,除将訉断。缘由会衔禀覆外,合行出示,/为此示,仰双兴场民教人等,务各恪遵断案,永远奉行,毋再妄行争竞,复酿事端,自取重咎。从此,民教俱(冰)/释嫌怨,勿存畛域之见,永囗和好之情。本委员、本州实有厚望。/任进盛、任进荣、赵大囗、贾天开、董含林同众公立。/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十九日。

二.石板镇的历史很悠久

石板镇,俗名石板河,即清绵东四里双兴场,两宋古石门镇,唐巴西县南六里。观音庙中《石板山形庙序》和方志等史料对其有记。

传说洪水朝天,山河变迁之后,此地现出石板,东旗西鼓,南塔北龟之间,一水中流过石门。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四山正中有老观音庙,庙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址通木梁胜地,庙门有槐荫,庙侧是盐商大道,庙坎下为红瓦店药铺。庙前河上有广济古堰,方志载:“广济堰,在州南。《唐书·地理志》巴西县南六里有广济囗,引渠溉百余顷。”两宋时,为古石门镇所属。广济堰尾有惠远桥,宋绍熙中,进士周希奭重建,夔州路提点陈季习作记,名重熙桥,后桥圮而碑存,现存重建的圆木桥。

清代时地归绵州东乡四里,嘉庆六年,观音庙进行了培修,又历道咸同光宣五代培补,成为一处庙貌宏大,圣像庄严之所。道光二年(1822年),此地建双兴场,以观音庙会期确定场期:赶三六九。到每年二月、六月、九月十九,寺庙和场镇更是人潮涌动。同治九年(1870年),绵州知州文棨对双兴场的斗秤、猪牛买卖“规矩”作了规定,立石于观音庙,碑中规定斗秤、猪牛各项行用出息用作设义学,修庙宇等。此后,场镇商业更加繁荣,但屡因斗秤、牲畜交易及市霸等问题争管滋讼。光绪元年,四川道文、绵州知州刘对场镇的花生斗、米粮斗、桑叶秤、柴草秤和牲畜行用等的交易、经管人事、经费收支等都作出了制度规定,并刻于同治九年碑石之阴。1941年置石板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

(李戴于2015年10月9日记)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石板镇的双兴场和观音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