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小楼一夜听风77 2017-08-18
【3D成像大风袭来】苹果开启3D成像入口新浪潮 产业链拥抱成长新商机!

随着双摄的普及,“拍照”到“交互”拐点加速来临。双摄对光学的意义,既是拍照功能的跨越式升级,更是交互属性的激活,即将发布的国际大客户的旗舰机将在前置镜头中导入3D成像,由“双摄”迈入“四摄”,正式开启3D交互新浪潮。



在此背景之下,摄像头上市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策略引人关注。根据相关信息显示,科技巨头充分意识到3D成像的前景,纷纷跑马圈地式地展开收购占据制高点,打造技术生态,尤其是PrimeSense被苹果拿下之后,更是有加速迹象。

优质标的悉数倍巨头收入囊中,几乎已被瓜分殆尽,那么后入场的客户要想使用3D成像技术,就必须寻找替代方案,而市场稀缺+替代需求为国内厂商提供了成长土壤,从欧菲光牵手Mantis Vision到奥比中光(结构光)、乐行天下(TOF)等先后涌现,国内3D成像布局国外标的被收购后所留下的市场空白,正在加速追赶。

笔者梳理3D产业链发现,3D和2D成像有着较大差异。3D成像由于在硬件上会新增红外光源和红外摄像头,一批深耕红外周边技术的核心标的将充分享受需求爆发红利,同时硬件升级也将重构光学产业链。

在发射端,新增了红外激光发射器和辅助元件,包括衍射光栅和光学棱镜部件(如准直镜头),在接收端,除了可见光镜头外,还新增红外接收部分,包括镜头、红外传感器和窄带红外滤光片,而图像处理器IC由于算法上的复杂性,也将比单纯的2D成像IC成本更高。

总而言之,3D成像带来的产业机会比2D成像只增不减,大幅提振产业链价值的同时改变价值分配,驱动红外核心厂商高业绩弹性。



双摄到“3D” 开启光学入口新浪潮

回顾消费电子发展历程,爆发性创新总是发生在人机交互领域。过去十年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大繁荣的十年,各个环节的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然而回顾消费电子前进道路上的里程碑,可以发现,真正被用户认可并买单,从而引发需求端换机热潮的标志性创新,总是集中在人机交互领域,并围绕输入、输出体验的提升而展开,例如电容触控、Retina屏、大小尺寸屏幕、3D玻璃、指纹识别、快充、3D Touch、OLED、双摄......



那么究竟为什么人机交互、输入输出会成为消费电子创新的重点区域?

背后的根本逻辑就在于:对于消费电子产品,输入输出是最容易为消费者感知,也是醉直接决定用户体验的环节,而产品内部(如芯片、PCB、被动元件等)虽然同样重要,却不易被消费者感知,单纯的内部性能提升很难让消费者买单。

以iphone为例,7和7P依然分别延续4.7英寸、5.5英寸两种尺寸,7相当于6S仅仅是处理器和ROM的升级,而7P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双摄,使两种机型首次在输入输出上有了区别,正是由于这个区别,市场普遍认为7P的创新力道更足,也使消费者对两种机型的选择倾向发生显著变化:与6、6S系列4.7寸机型销量占据绝对优势不同,7P的销量占比达40%以上,相比历史同期Plus机型占比提升超过一倍。在当前硬件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交互体验是电子产品最重要的差异化衡量指标,对用户的意义更加凸显,因此未来消费电子的重大革新,仍然将聚焦在人机交互领域。

苹果占据3D成像制高点 国内厂商加速追赶

苹果深谙输入输出创新对消费者的意义,光学一直是其重要的卖点。从iphone 3G到 iPhone 7P,沿着“高像素升级—拍照性能提升—双摄”的路径,配置持续提升。



而目前iPhone8的再进一步更是直接开启3D交互大革命。

众所周知,交互从1D向2D的跨越正是由苹果引领,iphone 4的多点触控电容屏彻底终结了按键机,为什么这次又是苹果?

首先,苹果有用人脸识别、虹膜设备代替指纹识别的迫切需求。从新版Macbook Pro取消USB、HDMI、电源接口,到iphone7屏摒弃3.5MM耳机接口,“机身一体化”是苹果持之以恒的追求,而目前指纹识别做到屏幕下还有难度,用人脸识别替代指纹识别,可使苹果取消Home键,引入全面屏,提升消费者的触控体验。

同时,人工智能时代来领,3D成像支持下的生物识别更加安全,伴随深度信息的测量也可解锁更多的功能和玩法,使手机更加有趣。

其次,苹果距离传感器历经10年迭代,对测距模块的应用已炉火纯青。3D成像重要的一步就是距离探测,而苹果从初代开始就有前置距离传感器的设计,用于判断面部与屏幕的距离,其中,iphone 7更是导入了意法半导体的TOF传感器,由激光发射端的点阵接收器构成收发端,为后续TOF、结构光相机的导入积累了宝贵的测距模块使用经验。

其三,在3D成像积累方面,苹果占尽先机,技术积累颇为雄厚。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外延并购,拿下了多家优质标的。尤其在2013年,微软收购结构光方案领头羊Prime Sense失败,苹果趁机将后者收入囊中,一举抢占先机,实现了结构光的技术锁定。

在眼下生物识别,VR、AR快速迭代,新一轮交互革命呼之欲出之际,手机大规模导入3D成像已是水到渠成,只待春日一雷,这一雷最有可能就是苹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