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花人说种花(104)——月季的叶部病害及其防治(资料)

 静静的花花世界 2017-08-18

月季的叶部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但也有一些细菌、病毒和类似病毒的病原物会导致各种病害。在生产中由于缺少对病原的诊断条件和对流行病学的足够认识,人们主要靠受侵染后的症状来识别和判断。为了便于田间或温室观察和预防叶部病害的发生,下面将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和状态加以对照、分析,以提高对病害的判断和防治效果。
病害识别
在月季叶部病害防治中,月季落叶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像黑斑病和霜霉病的致病原因就是病害产生的乙烯使叶片黄化而脱落,而锈病虽然也会造成大量落叶,但和黑斑病和霜霉病相比,病斑颜色较浅。发生病害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大部分病害如黑斑病、炭疽病、灰霜病、霜霉病,与潮湿、多雨的环境有关。黑斑病多发生在春天转暖时节,而霜霉病多发生在秋凉阴冷的条件下。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特点,才能辨别病害。
下面是月季常见叶部病害的检索表。
1
首先在新叶嫩茎上发生
1.1有白色粉末状侵染——白粉病
1.2感病叶片呈淡绿至黄色斑驳,也称传染性褪绿——玫瑰花叶病(病毒病)
1.3小叶畸形和卷曲,呈鲜红色而能转绿,叶变态——丛枝病(病毒病)
2
首先发生在成熟叶片上
2.1有深颜色的病斑
2.1.1有叶片黄化和过早脱落现象
2.1.1.1在叶片上形成褐至黑色、近圆形的病斑,其边缘有羽绒状菌丝围绕——黑斑病
2.1.1.2叶片上形成紫红色至暗褐水浸状不规则的病斑——霜霉病
2.1.2无严重的叶片黄化现象
2.1.2.1病斑在叶正面为深紫色至黑色,病原菌首次侵入处叶片角质层分离或叶组织表面黄化,常使叶片呈白色,伴随着侵染出现的“弹孔”是病斑中央组织脱落所致——炭疽病
2.1.2.2在叶缘叶尖发生,起初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光滑稍有下陷,后扩大腐烂,灰色霉层可完全长满受侵染部位——灰霉病
2.2病斑颜色较浅,在叶的正面形成很小的橙色小疱,由于有花蜜渗出,看上去闪闪发光——锈病
症状及防治
白粉病
是由白粉菌目白粉属的真菌(S5》九ae/OCACa多annO朋VaOSa)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绝大多数为表面寄生,孢子萌发后的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收营养进行繁殖。人们肉眼看到的白色粉状物就是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白粉病主要危害月季新梢嫩叶,开始发病时,嫩芽新梢的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斑点,随着白斑的不断扩大,叶片停止生长,并卷曲皱缩,逐步向上、向下蔓延,遍及新枝、花柄、花蕾各部位。此病自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直到气温低于5℃时停止。露地月季以晚春至初夏以及初秋发病严重,温室栽培几乎全年都可发病。
防治方法:(1)选择较抗白粉病的品种。(2)在温室栽植的月季应注意通风,控制湿度,从而控制发病条件。休眠期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能起预防作用。生长期喷洒50%代森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发病时喷施15%粉锈宁800~1000倍液效果显著。
玫瑰花叶病
玫瑰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普通玫瑰花叶病的症状表现很不稳定,它依赖于多种因素。感病植株常在春天长出的第一批新梢和在重剪后长出的嫩梢上出现严重症状。
防治方法:(1)温热疗法是去除繁殖材料中病毒的有效方法。据报道,将植株种植于38℃的室内4周可以去除病毒。(2)在生产上最好不要使用带病毒植株的接穗进行繁殖。有条件的生产者可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给月季脱毒,然后在无病毒传染的条件下进行栽培。
丛枝病
玫瑰丛枝病确切病原尚未肯定。其特征是茎迅速伸长,腋芽大量发生,小叶畸形和卷曲,呈鲜红色而不能转绿,叶变态,肉质刺增多,花不孕,畸形或败育。
防治方法:减少与自然界中此类病害,如枣疯病、泡桐丛枝病的接触,以杜绝接种源,并最终减少这种病在月季园中发生。在进行修剪或接穗采集前要用75%的酒精对剪刀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有此病发生,要作销毁处理。
黑斑病黑斑病)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mm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病害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少量新叶,直接影响月季的生长、开花和观赏。
防治方法:(1)黑斑病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多雨、多露、多雾时易发生,所以温室栽培时,尽量避免阴天或下午浇水。要随时或定期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减少侵染源。冬季对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越冬病原。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2)定期用百菌清、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8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45%的噻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3次以上,防治效果较好。发病时可喷50%的多菌灵800倍液,此药抗雨水冲刷性较强。
霜霉病
霜霉病由Pe

onospoaspasa引起。这种病原菌生长在一个特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内。当温度低于4.4℃或高于26.8℃时分生孢子都不萌发,最适温度是18℃。在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条件下,3—7小时便会发生侵染。叶片最常受到侵害,侵染造成紫红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同时造成小叶黄化,严重时地上部分都可染病。
防治方法:(1)霜霉病的防治有赖于保持适当相对湿度和温度。温室栽培月季,当环境接近露点时便开始加热或通风,通过通风使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下,阻止露水在叶片上形成,这样就可以防治病害。也可以在每天较暖和的时间里将温度捉高到27℃来防治霜霉病。(2)在生产上多使用百菌清、多菌灵、克菌丹以及其它保护性杀菌剂,最好交替使用进行预防。对感病月季应持续用药3次,每次间隔4—7天,主要农药有联苯三唑醇、乐必耕、氯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十二环吗啉等,选择化学成分不同的农药在不同感病时期间隔使用,效果显著,施药浓度600—1000倍液不等。
炭疽病
炭疽病病原为痂囊腔菌。叶部病斑在叶正面,为深紫色至黑色。有时由一较窄的淡褐色环带包围,而这正是背面病斑的典型颜色。病原真菌首次侵入处叶片角质层分离或叶组织表现黄化,常使叶片正面呈现白或灰白色。伴随着侵染出现的“弹孔”,是由病斑中央组织掉落所致。
防治方法:加强环境卫生及养护管理,避免潮湿和通风不良。发病时,可剪除并烧毁病叶,然后喷1%波尔多液保护,并防止蔓延,也可喷施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14天喷1次,连喷3—4次,控制效果显著。
灰霉病
月季灰霉病在叶缘叶尖发生时,起初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光滑稍有下陷,后扩大腐烂。花蕾发病,病斑灰黑色,可阻止花开放,病蕾变褐枯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灰色霉层可以完全长满受侵染部位。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部,减少侵染源,对凋谢的月季应及时剪除。温室内栽培要适当通风,降低湿度,缩小昼夜温差。(2)休眠期可喷1%波尔多液防护。发病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间隔期7~10天一次,连续2~3次。由于灰霉病有抗药性,要注意交替使用药剂。
锈病
玫瑰锈病是一种严重病害。此病引起大量落叶,使植株极度衰弱。最初症状出现于春季锈孢子器阶段,它在叶的正面形成很小的橙黄色小疱,由于有花蜜渗出,看上去闪闪发光。成熟的孢子器突起,鲜橙黄色,常被一圈清晰狭窄的褪绿叶组织包围。夏天孢子形成后在叶的正面形成白色斑点,叶背面呈现模糊的黄色,成熟后呈红色。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并立即烧毁。可喷洒以下药剂: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或50%二硝散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18次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