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张志俊是把太极拳说得最透彻的人

 逸心茶舍 2017-08-18
  各位老师、各位拳友:

  受重庆陈式太极拳社的委托,和巴蜀小学联合举办这个学术报告,就是把这些年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教和学的心得体会给大家随便谈谈。

  我刚从国外回来,8月应美国国家武术协会主席吴庆贵先生的邀请,参加了美国在奥兰多.佛罗里达州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武术锦标赛,对大会作了了解,并作了学术报告,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轰动的理由是:所有的大师讲的都是"内功"。内功、内气、内劲、丹田内转。这"四内"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法用计量单位来称,也没法用长度来量,所以很多太极拳的同仁,可能很有感触,练了数十年太极拳,什么是内功",他不明白。

  丹田内转是什么意思呢?他也不知道,老师是这样说的,别人是这样说的,书上也是这样说的,自己不太了解。所以模模糊糊、混混沌沌的练了几十年,不明白。所以,我自己努力希望把太极拳从繁到简的说出它的意义来,本来是很简单的,全世界任何事都是简单的。牛顿定律,一句话,爱因斯坦定律,一句话,没有什么复杂的。可是我们偏偏把他复杂起来,所以,我讲太极拳不讲"四内",我讲的是螺旋、是杠杆、是切线,它们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你给别人说"内功",他听不懂,你给他讲阴阳"他也听不懂,讲阴阳、说八卦,从老子的道德经说起:道则非常道,名则非常名无论怎样,他也不明白,所有这些阴阳平衡,这些东西,他都不懂行。

  如果你说杠杆、一个支点、一个力臂,他就全懂了,说切线,他懂了,所以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美国太极拳总会主席丁马帕,就再次邀请10月份访美,8月回来后,出了个9.11事件,因此推迟到今年1月份,1月20访美,走了洛杉矶、麻省、纽约、奥尔巴尼、康里迪克等城市。

  今年订下了在美国参加太极拳年会,并订下了十个州进行讲学。为什么他们这样欢迎我的讲学呢?不是我讲得好,也不是我功夫好,是喜欢我的明白话。这些讲话是对是错,大家评赏,不是说我的对,别人的错,而是讲明白太极拳的道理,用我简单的道理来验证太极拳的古理论。如今,太极拳发展得非常好,除了中国以外,在亚洲、在日本、东南亚、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国发展得非常好,美国50个州都有太极拳,陈、杨两家,独领风骚,其它相对少一点,欧洲也非常的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苏格兰等影响也非常好。

  太极拳这种东方独特的运动,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太极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相信,在全世界,以后不会有一个拳种、一个体育项目,能和太极拳相比美了。我在美国讲,太极拳是东方的圣经、活动的雕塑,是流动的山水,是抒情的音乐,非常美,非常有皇家气概。比如:杨式太极拳练起来有皇家的风范,雍容华贵,非常大度,非常飘渺。

  那么,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轻沉兼备,运动后使你回味无穷,这种太极拳运动在今后,是很难发现有比它更好的了,因为这种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可以健身,可以防身,坚强你的意志,开发你的智力,甚至对你的处世,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它是"阳春白雪"。很多"阳春白雪"的曲子,是曲高和寡,恰恰太极拳这种"阳春白雪"是曲高而不和寡,获得更多的人欣赏,它海纳百川,就是说什么人都可以练,越是你身份高的人,越可以选择太极拳。你是国家领导人,锻炼的时候选什么拳呢?没有选择,只能是太极拳,他不可能选择峨嵋拳、少林拳、南拳,更不可能选择猴拳,只有太极拳和他的身份相匹配。那样雍容富贵、美丽大方。因此太极拳容纳百川,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练。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太极拳协会,奥林匹克规定,有75个国家赞同的运动。可以进入奥林匹克,所以说太极武术进入奥林匹克已经不远了。起码2008年中国主办奥运会,中国武术就会进入奥林匹克了,太极拳肯定进入。大家都是爱好者,即使你现在没练,也对太极拳有一定的向往。

  这样太极拳在全世界就会蓬勃的发展。为什么呢?第一,它有精妙的本质,太极拳理论以中国的易经为理论基础。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第二,它以黄帝内经为健身基础,通经活络。有个电视广告是指通经活络的,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非常有道理,它以健身为基础,太极拳有很大的健身作用,这是很重要的。第三,它以戚继光的练兵新法为搏击基础。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他在抵抗倭寇侵略时编的三十二式练兵新法,而陈王庭在创拳时取戚继光练兵新法中的二十九式,十分之九被取进来。至于后来,人们发现太极拳的理论可以在各方面上起到作用。有的把太极拳的原理用于企业管理,太极拳有利于行,太极拳与书法,太极拳用于家事,等等,都使用太极拳艺术,试想两夫妇间也是在打太极拳。她柔了,你就刚,她刚了你就要柔,两个都刚那就完了,长时间的相处,必然要刚柔相济。如果两人之间搞得很不好,有意见了,也是太极拳没有打好,你化不了了,矛盾就出来了,太极拳打好了,你想通了,也就没有什么了。

  社会上方方面面都是在打太极拳,例如书法。书法也讲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连绵不断,书法讲笔断、意不断,太极拳也是,只是姿势,形式表现的不一样,他是拿一支笔,表现在纸上,你是通过肢体的语言,经过手舞足蹈,劲断意不断,所以,太极拳是一门艺术,始终是放在艺术之中的,无论它的拳式,无论它的搏击术,都是很精妙之艺术,是我们先辈几百年来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到我辈,我想不应让它失散,应将它发扬光大,太极拳在那些年没有得到光大发扬,这就成了个问题。

  举个小例,1840年英国人用两个破兵舰打进我们国土,造成我们割地、赔款,试想今天还是用那些破兵舰来打,行不行呢?那就不行了。曾经你是先进的,以后不一定是先进的。那个文言文时代把太极拳形容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含含糊糊的说这些问题,而虚实又是学术的基础,因此,非常费力,不好理解。但你又必须遵循这个法则、这个规律、这个定义,你才能打好拳。今天的太极拳,我觉得应该是科学的,老年人体弱者都可以学习,从娃娃抓起最好,古今成大器的人,都是从青年起步,没有一个从50岁起步成为太极宗师的,古今没有,即使很有名气、有声望,他的身份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些假打,你只有从小练起来。人有个规律,你老了,你就是不行,你要去爬山,就是爬不动,年轻人就爬得动,所以从年轻人抓起,才会有大的成就。那么真正的太极拳,内容是什么呢?是你心灵的感应,比如你到庙里拜神,释伽牟尼像,在你心中是什么呢?是你对他的尊敬,对他的崇拜,如果你不信他,什么也不是了。如果他真从神台上走下来,那你有多么的吃惊,可能把你吓坏了。你心中认为他是佛,那就是佛,那么所有练太极拳的,太极拳就在你心中。你认真的练习就有好处,不一定非要把人打倒,不一定要著书立传,成为大师,你只要把自己调理好了,就你自己来说,你已经成功了。

  太极拳的科学性、实用性、建设性。过去我们知道,太极拳以腰为轴,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劲由后面向前面推进。经过我20多年的研究,在搏击当中,感到存在大问题……。我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理论在美国引起轰动,是有利于以腰领劲,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和重庆人不一样,在重庆1.70米就可以了,有一百多斤,三尺六寸的腰围,按重庆话说:"好大的墩墩啊!"(掌声),可在美国,1.8米、2米的人很多,腰围六尺三寸的也很平常。我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他人高大,有力气,所以,你和他搏击时,你不把东方的魅力用出来,跟他拼命是肯定不行的,就是太极拳这种技巧可以征服了他,他们就感到东方的太极拳太妙了,真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他们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东方文化,没法用语言来形容太极拳。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梢节领劲,就是用手梢和脚梢来领劲,进行运动,很多人用腰来领劲运动,就比较慢。

  举个例子,如果在街上遇到坏人,迎面打来,你只有说等一下,我先动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晚了,很明显,人家一拳打在你鼻子上,鼻梁断了,拳打过来还好一点,你身体好,就受了,假设是用刀来,那就很不合算了。那你将怎么办呢?你要快,就可以用手尖,你用梢节去接他的拳,否则你就接不住。我在全世界遇到好多人,练了几十年太极拳,不敢和人伸手,如果推手,可以,散打是不敢伸手的,因为他接不住,他手指上没有感觉,推手可以,他长期靠推手接触,有听劲,可以粘住你,散开,他就坏了,他没有感觉了,他不知道怎么接你的手。实际上掌握了太极拳梢节领劲的方法,接手不是太难,当然也不是很容易,你知道了先进的方法,还是要多练,太极拳它还是一个肢体语言,你只有通过肢体把它表现出来,所以要梢节领劲,要想做到梢节领劲,还必须做中节定位,也就是肘定位、膝定位、根节要放松,以前我们讲过:"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比如用手拿人,你大臂的夹角要有一定的角度,定形了,不能改变,向里收成了锐角成了卸肩,向外翻夹角大了,成了钝角,夹肩,你的力到肩就断了,向上叫耸肩,向后收也不行,所以正确的叫坠肘沉肩,说起来很容易,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是非常难。

  日常生活中肩上挎一包,必须耸肩,夹一张报纸也得耸肩,和太极拳不合,你要认真的练习。一个东西需要拿过来,就要做到走手、中节定位、根节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气遍周身不稍滞,你才会不僵持,你劲才能通达,如果你仅为了练身,也就可以了,如果还想防身,学点搏击术,就有障碍了,练太极拳是不是光为锻炼身体?人是追求上进的生物,所以,有很多人不断的追求,记得我在珠海时,就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当时都是参加表演的学生,有三百多人,我问:在推手中不愿赢的举手,无一举手,再问:愿意挨打的举手,也无人举,人们都想赢不愿输,尽管他练那样的太极拳。还是有上进心的希望学到一门技术,并不是纯研讨会的锻炼身体,既然有这样的上进心,就只有追求太极拳的搏击术。搏击术是太极拳的核心所在,如在美国讲学,就讲梢节领劲,不和他们伸手较量,美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花钱请你去了,他们一点也不傻,不可能学一小时付100美金的学费,1分钟就是1元6角6分,合人民币是十几元。他们不是傻瓜,是搏击术吸引了他们,他们才会投入。假如没有搏击术,太极拳哪里还会"雍容华贵,皇家风范"?几百年来,久盛不衰,一定不会的,只要是变成舞蹈形式的,就不行了。

  刚解放时的广播操,出了一套又一套,为什么呢,因为做久了就烦了,不愿意做了,现在的健美操,你只教他一套,他就会烦。你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行,而太极拳,三百年来就那一套,没什么变化,他就不烦,而且还要追求最原始的,最古老的,这是因为它里面有搏击术,没有搏击,它的生命力绝对不会拖到今天,现在不断的研究太极拳,就是研究它的搏击术,创造太极拳那位老祖先,他一定是为了搏击,他不是为了健康,也不是为了休养和养性,最初他是为了打人。后来的武术家发现它可以健身、可以修身、可以养性,等等功能发挥出来了。但是,如果没有搏击术,太极拳就没有价值了。要学会搏击术,就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上肢运动我说过,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有一个检验上肢技术的标准方法,是夹肩、卸肩、耸肩",这三种情况在练拳中不出现,在搏击中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在搏击中你对别人没有威胁,是因为你违反了这个规律。

  我们知道,现在的推手比赛"顶"的时候比较多,老百姓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顶牛",在下边,在平时推手时也是顶的很多,输了的也有很好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你之所以赢我,是你力气比我大。"你力气大,我输是应该的,那么还是以力胜。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陈鑫的说法是;四两牵扯动八千斤",不管是千斤也好,八千斤也好。是以弱胜强,别人强了你赢不到,那就是你的搏击术有问题,而梢节领劲就解释了这个问题,梢节领劲可以使你的爆发力更整、更快,还可以使你的转动半径最大。所以,上肢要求五指领劲,下肢要求五指抓地,膝盖弯曲,定位,委中穴不软,要承得起力,胯部要松,所以"顶牛"都是胯不松,夹肩、耸肩、卸肩也产生顶,这是顶的基本条件,胯松就顶不上了,如果做到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你就可以身备五张弓,你可以遇敌即发,你可以轻灵园活,进退有转换,往返有拆迭,这就是纲,知道纲以后就可以纲举目张。

  现在的太极拳全世界都是一样,每个老师讲的都是高中的课程。另一个老师讲的又是大学的课程,这才是悲哀,因此就很难很难,因为你还没有学小学的课程、中学的课程、高中的课程,一上来就讲大学课程。1+1都不懂,给你微积分,怎么运算。最典型的就是,每个老师教你的第一节课就是"放松",什么是"放松"、怎么"放松"?你都不知道。给"放松"下个定义,"不用力"是"放松"吗?一定不是。"不用力"是"卸力"是"丢"是"扁"是溃散,是逃跑,是挨打。不用力为什么是挨打,应该大家都明白的。然而东方文化又把"力"和"劲"细分开来。如你把手抬起来时的用力,多一分抬得太高,少一分抬不起来。这种力量怎么能用于搏击,怎么能打人。如遇歹徒拿刀对你的时候,你用这样的力去对待,肯定不行。这是你遇到的第一课,也是全世界的通病,其实老师的好意是不错的?

  “放松"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第一课就把最高境界的东西教给你了,确实是好意,但是,你能掌握吗?"放松"是气遍周身不稍滞的主要原因。"放松"是减少阻力。你周身有很多关节,就象电厂输送电你家一样,中间有变压器,开关,导线,电表等,这些零件越多,电阻越大,送到你家的电量就越少。这些中间器件用的材料不一样,如:铁、铝、金、银等,到你家的电量也不一样,所以练拳时不能放松",肌肉紧张,你发出的力就小,"放松"的好,送到手尖的力就会大。怎样叫"放松"呢,比如突然停电时,你在桌上找火柴,想点上蜡烛灯。你找火柴时,即有力又放松,不会碰到茶杯、酒杯,很多东西都不会碰倒,那时你的手既有力,又放松,你不可能僵硬的伸出去,此时,你伸出去的手所用的力刚刚把手领起,不掉下,也不生硬,既放松又有力。练拳时注意这种感觉,时间长了,梢节有这种既有力又放松的感觉,那你就不错了。怎样才能很好的放松呢,一个自然人到太极拳高手,它有几个过程。

  陈式太极拳的方法:第一、求软摧僵,我把这个软字改了,叫求棚摧僵,要求棚劲。如果没有棚劲,就不是太极拳。首先你要做好梢节领劲,练缠丝劲,杨式则练抽丝劲。缠丝和抽丝的区别我们就不细讲了,其实它们都为螺旋的"缠"即"棚"也。如缠毛线团,越缠越大,涨大了,我们叫它膨胀。太极拳的膨胀就是日后棚劲的基础,不能用单向的拙力,要螺旋的,通过缠丝劲的练习,才能练出"棚劲"。

  缠丝劲在中国大陆也有很多说法,如"向心力为顺缠,离心力为逆缠",如"顺时针为顺缠,逆时针为逆缠",还有"大指外翻为顺缠,小指内收为逆缠"――。我个人认为,我的老师陈兆奎先生对于缠丝劲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把缠丝劲的练习方法告诉后人,而且,画龙点晴的递个"的字眼放入了缠丝劲中,他要求自然人,以小指领劲运动,后面的指头递个跟上运动,然后合上,合上后每个指头都可以和大指合。开始大家都能做上,以后就跑了,变样了,那就不行,他的精妙在于"递个",你如果五个手指一块儿合上,那就不行,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你在运动当中,仅运动肘关节,腕关节没有运动,手指也没有动,这不符合太极拳原理,所以一定要一个一个的运动。

  那么顺缠是什么呢?正确的顺缠是拍、拿、引、化,一定要五个指头都有合上,这样形成了掌心空、虎口园、大指合,注意的就是小指须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逆缠就是大指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收拢后也形成掌心空、虎口园、小指合,中间的关节要曲,不能伸直,太极拳掌多,拳少。陈式太极拳有五锤,应该说叫太极掌。为什么又叫太极拳,这应该说?”商业秘密",比如说"松胯"书上说在腰腿求之。人们都会在腰和腿上求之,都考虑腰考虑腿就行了。然而,古代武术家在这里隐藏了个秘密,隐藏了一个字,他实际上是要人练拳时,不得机,不得势时在腰腿间求之,加一个字就变了,你不得机、不得势时在胯上求之。他不直接告诉你,你只有好好练腰,好好练腿,这样,你就走入了歧途。这是有意的,这是人为的,故意少了个字。就这样你就苦苦的练了10年,因此就有了一个规矩。"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因为少了这个字而造成的。这腰腿间求之,也就是胯上求之,你能松胯,才能圆裆,你能圆裆才能合劲,能够圆裆才能左右旋转,胯不松也就没有知觉,人家一推,你除了会顶牛,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最近写了篇文章,尚未发表,名字叫"胯是通向太极搏击殿堂的金钥匙"。你拿了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锁,否则你进不了门。在座的人们,你说你没努力,没用心,我不相信。只是你没找到方法。84年在重庆,有爱好者问我,陈鑫的太极拳学说有问题,"拳打万遍,神理自现。"我晚上12点到早上6点,下午3点到6点,每天练9个小时,20年从不间断,拳练了几十万遍,还推不过你的学生。那么,陈鑫的话有问题,我说:"那是你没在正确的方法下练的拳,当然不管用,正确的方法很重要"。我在湖南碰到个小书法家,7岁,我可以当他的爷爷,可他字字书法,而我写的字,除了给别人认以外,每个字都没写好,我写了50年,所以说,你学的是搏击术,一定会健身,你学的健身术,未必会搏击。武术有个客观的现实,你趴下了,你怎么也不行,趴下了不好看了,不美了,也不高大了,武术最终是要以技巧来赢人,搏击就是要通过搏击术来表现。要想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搏击术,就要练缠丝劲,要通过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方法来练习,久而久之就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谈身备五张弓,两头卷曲使身体备更多张弓。手指,脚指,两头卷曲,不能直,则有弹力,弓就是用一根绳子,把竹片的两头缚住,收紧绳子,拉弯竹片,就有了弹力,两头卷曲才是弓,所以不能伸直,伸直了,弦断了,在人体,大小臂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时,成了锐角,叫扁了,叫丢了。太极拳的三***毛病,丢、顶、扁、抗,实际上是两大毛病,即重和顶,

  只要你不正确,非丢即顶,只要你正确了,就不重不顶,沾连粘随不重顶,我们讲,手是弓把,肩是弓把,肘是弓背,弓背受的力大,只要弓背在(棚劲在),就好办,所以肘要定位,下肢、脚是弓把,膝是弓背,膝也要定位,这样就形成了你身体的四张弓,剩下的就是身弓,最大的一张弓,从劲椎到尾椎,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本来有5节,后来变成了1节,尾椎有5节也随人的生长而变成1节,胸部和腰部形成弓,太极拳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身体形成了第五张弓,以腰弓为变化,腰弓破坏了。什么都没有了,手弓破坏了,只要腰弓还在,可以卷土重来,有的人被推成那样了,他就是不倒,是因为他腰弓没有被破坏,手弓也很重要,因为各种打击都靠手弓来完成,所以练拳时要尽量做到身备五张弓。

  下面讲公转和自转,普遍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公转大于自转,他随便做个动作,都要把腰转动,美其名曰:"丹田内转"。练腰,他说他有道理,腰向那,手向那。其实没道理,太极搏击术有一个明显的要求是:能动手时不动肘,能动肘时不动肩,能动肩时不动腰,能动腰时不动步。这是它的规则,比如说:一个公司,什么事都找老板,那是不行的,必然先找主任,再找经理,总经理,下面谈好了,老板才最后签字定板,不是事事都找老板来办。太极拳中,腰是我们的主宰,主宰不是事事要动的,不然就是一种浪费。在美国讲学时,有人提出他们学过以腰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我就让他们试试,他们才知道做了费力的事了,没有节省力,是大大的浪费,如果拿100美金买瓶矿泉水,傻子都办得到。太极拳要求用小的力去做的大功。如果用大的力去做小的功,不如去练举重,即简单又明了。练太极拳多费力,又费心,既要迈步如猫行,梢节要领劲,一动无有不动等等。要达到用小力做大功,就要考虑公转和自转,手对腕,手为自转,腕为公转,手腕对肘,手腕为自转,肘为公转,肘对肩,肘为自转肩为公转。臂对腰,臂为自转,腰为公转。下关节和上关节,下关节为自转,前关节为自转,如此类推,脚为自转,膝为公转,膝对腰,膝为自转,腰为公转。腰是公转的核心,腿的作用除了要迈步外,还要承担你的重量,但它又不可能象手一样,可以眼花瞭乱,千变万化的变化。太极拳正是因为它也有公转和自转,它的搏击术,它的套路变化,才会有精彩分成,使人眼花瞭乱。

  太极拳的虚实,三百年来久久不能解决的悬念,武禹香老先生在河南武阳县发现了一本拳经,这本书残缺不全,据说是王氏拳经,现在推崇为太极拳的圣经,作者王宗岳,谈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杳"是什么意思呢?"杳"就是"了",没有的意思,是"空",还是虚的意思,换成白话文是:"左边重了左边要虚,右边重了右边也要虚",后来,有些学者学了太极拳写了心得,是"脚有虚实,手有虚实",腿有虚实,肘有虚实,肩有虚实,腰有虚实,处处皆有虚实,"洋洋万言,很多文章,都说虚实,还有说丹田也有虚实的,等等。从王宗岳的发现,已有百多年了,没有人下定义,本人冒天下之大不违,给虚实下了个定义:"手下沉为重,上升为轻,不管你多大力量,向上打勾拳,也是轻手,用一点力向下,也是重手,以上下的角度来分轻重,不是以人力量的大小来分轻重,王宗岳的左重则左虚,左手重了,左腿就该虚,知道了轻重才知道虚实,不知道轻重,永远不知道虚实。右重则右杳,即右手重了,右腿就虚。右手上升了为轻,右腿变成实。比如夏天,突然踏着西瓜皮滑倒,当他右腿踩到西瓜皮,向前运动,右腿实,而右手也跟着下沉,就摔倒了,如果右手向上抬,即上升,他就摔不倒,就符合太极拳的原理了。

  我们规定为:"上升为轻,下沉为重。"两手平行运动身向左转,左手为重,向右转,右手为重。换句话说,身向左转,重心在右。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条,金鸡独立,因左手在上,左腿也上升,违背了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那么第三条是独立支撑者,对称手不管在高在低在左在右,皆为重手"。这三种现象基本包括了太极拳的虚实,如果还不全面的话,在静止时,高者为轻,低者为重,通过这三种规律来检查太极拳的虚实,如果你符合了这虚实,你要是还輸了,你来找我,我负责,练拳时去完成这些,去努力达到要求,那太极拳就不难了,难的就是你没有概念,没有注意检查。

  太极拳与健康,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人老是从腿上老,男人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成女像,没有了男人的阳刚之美,尽管他心理还没有衰老,但年纪大了就要衰退,肌肉会慢慢地变柔,动作开始缓慢,他不敢再出头,不敢跳,不敢跑,只有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走,是因为他末梢神经不太灵活。通过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不断地练习你的梢节,使大脑不断地指挥你的梢节神经,出现老像就会延缓些。不会老是不对的,尽管王宗岳在太极拳经里说出很好的结果。当今社会,节奏非常快,尽管你有儿有女,你不能动了,他侍候你三年五年,那就不得了啦,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强壮自己,早点作健康投资。我说的不是投钱,是每天抽点时间练太极拳,最后的练法是梢节领劲,调节你的末梢神经,使你的末梢神经更加灵活,更加健康,再有通过太极拳逆式呼吸的方法,调节身体的五脏,呼吸深透,肺部健康,供氧的能力强,大脑得到的血液中含氧高,大脑不易疲劳,所以经常练太极拳的人可以汗流浃背而不气喘,出汗好,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现在的人们不想出汗,爱用空调,室内有空调,车内有空调,吃的地方有空调,玩的地方有空调,出不了汗,那就有问题了,怪病出来了,因为你除了大小便,其它不排泄,毛孔是排出毒素的重要通道,不排汗,毒素排不出,肝的负担加重,肝病就出来了。练太极拳,肝健康了,毛孔通达,汗排出了,其它也跟着健康了。

  长期练太极拳的人,他的年龄和实际都是有区别的,他精神焕发,步履矫健。希望大家都来练太极拳,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有成效,三年大见成效。要改观我们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没希望,你只要注意方法,一定行,如果你是老年人,也行,就是慢点。如果年轻输得起时间,那也没多大关系。八、九岁的小孩,输二十年,也才二十可其他人就不行了,一耽误,60岁了,70岁了,80岁了。所以,大家能通过这次讲课,能够吸取点什么。生活中怎样练太极拳,很多人认为没时间,我给你时间,我教你在生活中练太极拳。

  我有个学生在香港,大老板,有六家上市公司,他时间空贵,又想学太极拳,找到我,我告诉他,每天抽15分钟,可不可以保证,他说可以,那我就教你,否则就散。我教他在生活中用手端水杯时梢节领劲,即在意识上注意手指,切西瓜时,写字时,注意沉肩坠肘,时时事事都注意,中国武术有一条术语叫"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是叫你24小时都打拳,是叫你心中有拳,处处心中有拳,如果要做好沉肩坠肘,驾车可以,骑自行车可以,提菜篮子可以,提包可以,则你时时在打太极拳了,这叫心中有拳。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味道,书法练习,这个字值一万元,它突出的就是味道,你写的不值钱,他写的就值钱,你写个神仙的"神",没有什么,他写个神仙的"神",那就"神"了,就值钱,差什么呢,差味道。你打一套拳,我也打一套拳,没什么区别吧。你差什么呢,差味道,味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比如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英国人翻译成,白鹤展开翅膀,如我的三十二摔法中,"风扫梅花",美国人翻译成"风吹梅花",这味道就体现不一样。总之,你心中有拳,你就可练出一些味道。前辈大师练的拳,各有各的味道,我拜访过他们的后人,杨露蝉的第四代子弟,杨振铎、杨振基,我们很熟,武式太极拳的故乡去过,陈式太极拳的故乡,我多次走访,孙式太极拳的掌门人孙剑云,前年70大寿,我们去祝寿,去年珠海我们各级代表相会,并成立中国名家太极拳学会。

  前辈太极拳名家的功夫不可多加评判。杨式太极拳曾经作过表率,一只小鸟落在他手上而不能起飞,因此就出现“一羽不能加,蝇出不能落”的理论,理论上的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前辈武术家有时间,有能力,靠他们的悟性,练出了惊天绝地的功夫。前辈的功夫不去谈了,我们这辈人再不努力也达不到了,但是,他能四两拨千斤,我们可不可以,四斤拨千斤,四十斤拨千斤怎么样,实在不行,能练上四百斤拨千斤,我觉得也是非常欣慰的。最终你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练出太极拳的化劲,把太极拳的特点,通过你自己的形式体现出来,让人看了是艺术的享受,意味无穷。希望将来在世界比赛中,以四斤拨千斤的第一个人是重庆人,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