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之路上融贯古今的 文明驿站(上)

 廿氏春秋 2017-08-18

文/波音 图/尚昌平、郝沛、阿丑、陈龙


新疆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接纳每一位旅人,在丝绸之路上吸收东西文化,融贯古今文明。


对于古代中国而言,大自然将新疆摆放得恰到好处。


一谈起新疆的地理,人们总会说“三山夹两盆”。新疆的三条大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并排而立,夹住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其实新疆很大,面积有160万平方公里,新疆的山脉也很巨大,就拿天山来说,它并不是一道线性的山脉,而是由20多条长短不等的小山脉共同组成的大山系,在小山脉之间,夹杂着许多大致东西排布的菱形的盆地和谷地。

阿尔泰山系

三条巨大的山系中,最北面的阿尔泰山大体上西北-东南走向,而中部的天山和南部的昆仑山基本上是东西走向的。在地理上,东西走向的山系被称为“纬向山系”,即沿着地球纬线的方向延伸。


新疆的纬向山系对于中华文明意义重大。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代中国偏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部,而且被北方的蒙古高原、西方的青藏高原以及西南的云贵高原所包围,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讲,中华文明的地理环境是最糟糕的。


幸亏有了天赐的新疆,天赐的纬向山系。在干旱的欧亚大陆内部,三条巨大的山系挺拔向苍天,从大气环流中截留了宝贵的水汽,化作山间的涓涓溪流,在山脚下滋润了如珍珠一般的点点绿洲。

天山山系

古代新疆经济基础其实也是农业,具体来说是利用高山雪融水进行灌溉的精耕农业,一般来说,一块绿洲物产较为单一,人口也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因此,绿洲居民欢迎商贾的到来,通过商业来获得外界的物产,改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沿着山脚分布的这些绿洲是东西方向排列的。于是,古人们紧贴着新疆的山系,沿着东西方向如蛙跳一样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实现远距离的旅行,变得相对容易多了。如此一来,中华文明的高原包围圈上就出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中亚、南亚、西亚甚至更为遥远的欧洲的思想、文化、物产源源不断地从这一通道流入华夏大地。反方向的交流也得以实现,中华文明的物质、非物质的成果也经由这条通道输入到欧亚大陆的其它地方。

昆仑山山系

我们无法预测,假如新疆的三大山系扭转90度,变成南北走向,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将会是怎样的面目。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是经向山系而不是纬向山系,东西方的阻隔会变得更厉害,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将因为交流大减而黯淡很多。


幸亏上天把新疆摆放对了。


谈到新疆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往往会想到张骞“凿空西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想到陆上丝绸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经多次考察中国内陆地区,并在自己的著作中,把汉朝时期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道路冠名为“丝绸之路”,这个词汇迅速流行开来,逐渐指代了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之间沟通彼此的漫长道路。

 “三山夹两盆”中的“两盆”便是塔里木盆地

其实起初,世上本无丝路,有的是草原之路,有的是玉石之路。新疆北部草原就是草原之路的途经地,而昆仑山的玉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和田等玉石产地到中原的道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先来看草原之路。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面积足有50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巨大的陆地中央偏北,横亘着一条绿色的“飘带”,这就是欧亚草原带,游牧民策马驰骋的舞台。


欧亚草原带西起欧洲的多瑙河下游及黑海北岸,向东蔓延,直至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跨度达到了上万公里。这条草原带的形成,要归因于地理和气候,远离海洋、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令土地不适合耕种,却适合草的生长。一旦一些大型动物,比如马、牛、骆驼驯化成功后,草原就变得非常诱人了,因为这些动物可以作为草原上的运输工具,甚至可以和人类一起并肩作战。东西方向延伸的草原因为有了大型家畜的使用,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古代“高速公路”。

罗布泊

新疆北部草原恰好处在这条巨大草原“高速公路”的中央,而且在古代,这里还坐拥阿尔泰山的金矿资源。阿尔泰山在俄罗斯叫做金山。实际上,“阿尔泰”的意思也是金。历史上,阿尔泰山就被冠以“金山”“金微山”之名。这条山脉是许多草原族群的摇篮。


在我国新疆北部中蒙边界的草原上,有三道湖泊群分布在三处谷地中,当地人称呼这里为三道海子。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三道海子遗址,有巨型石堆遗址3座、中型4座,小型百余座,以及鹿石和岩画。

准噶尔盆地

在建构材料、形制布局、主方向的选择上,以及鹿石类型、动物艺术主题等方面,三道海子遗址都与考古学家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发现的阿尔赞王陵风格十分相似。阿尔赞王陵修建于距今2700多年前,陵墓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金器、铁器、青铜器,以及古代纺织品。考古学家估计,三道海子可能是游牧政权在夏季的一处祭祀活动的场所,而阿尔赞是这一政权的王族墓地。


便捷的草原之路有了强大的草原政权做安全保障,成为欧亚大陆早期远途贸易的最活跃线路,成为“前丝绸之路时代”东西方贸易的商路首选。新疆北部草原以及阿尔泰山一带从很早时起就是商贸的活跃区。

北疆的喀纳斯河在山谷中蜿蜒,哺育了两岸的植被。

至于玉石之路,其形成年代甚至可能比草原之路更为久远。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其材质很多是透闪石型的软玉,很多考古学家推测,这些玉石可能来自遥远的昆仑山。商朝时期,月氏人作为和田玉的中间商,从哈密到巴里坤草原贩卖玉石,促进了和田玉由新疆输入到中原。


由于商周时期,有一种西方的古代玻璃产品——蜻蜓眼玻璃珠通过远距离贸易传入到古代中国地区,沿途多有发现,因此通过玻璃珠的贸易路径,考古学家也可以间接地猜测玉石之路的贸易路径。毕竟,商人们总是会选择更安全、更便捷的道路来贩运各种商品。根据“玻璃之路”来猜测玉石之路的路径,大概是从玉石产地和田出发,向北穿越塔里木盆地,当时的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盆地沿途应该有很多小绿洲让商人们“跳跃”,并到达阿克苏一带,然后沿着天山南麓继续东行,库车、吐鲁番到哈密,再通过河西走廊输入到中原地区,玉出昆仑而入华夏。

塔克拉玛干沙漠季节性的雨水汇聚成小湖泊,为沙漠带来一丝生机。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标志着东西方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跨越新疆,沿着天山南北以及昆仑山北麓的三条大商路古已有之,比如玉石之路即是丝绸之路的前奏,只是在西汉时期这些商路变得更加繁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朝、匈奴两大强权的争霸有关,两个政权兵戎相见,让曾经的草原之路几乎断绝,商旅于是更多转向当时的西域。而为了寻找击败匈奴的盟友,汉朝也努力地经略西域地区。


从当时的政权层面而言,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政治、外交和军事之路,是汉朝和匈奴为了扳倒对方,拉拢西域各国的纽带。对于民间层面而言,陆上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商贸之路,是沿途各地的人们为了享受更好生活而彼此交换商品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