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制订有效的软件质量目标的思考

 东北十三少 2020-10-16

制订质量目标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一个有效的质量目标对于软件质量控制完成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目标不仅仅要满足基本的“可测量”的要求,它还应该是针对产品质量现状进行动态调整的。

  1. 软件质量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

在ISO9001B中,明确说到“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可测量”意味着质量目标的描述应是定量的,而非定性的。比如“交付软件验收测试缺陷率小于2Bug/kLOC”,这样的质量目标就是可测量的。而“交付软件验收测试缺陷率较低”,这样的质量目标就是不可测量的。

  1. 软件质量目标不应该一成不变

同样以上述的质量目标“交付软件验收测试缺陷率小于2Bug/kLOC”为例。这样的质量目标看似是可测量的,满足质量目标的基本要求,可是当你今年的质量目标是它,明年也是它,下一年还是它,不做任何调整,那它也就失去意义了。也许在第一年的时候,对软件质量的推进有帮助,后面几年,软件团队一旦进入了“舒适区”,它对软件质量就不会有什么帮助了。

  1. 软件质量目标要针对具体的质量问题而定

制订软件质量目标,一定是基于对组织去年的软件质量问题的分析结果来的。类似“交付软件验收测试缺陷率小于2Bug/kLOC”这样的质量目标,它没有与具体的质量问题挂勾,看似“放之四海皆准”,但实际上只关注软件研发的后期,没有针对前期的研制过程,它对改善的质量帮助不会太大。

有效的软件质量目标应该是通过对软件质量问题的分析,找到软件质量控制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来的。对于软件问题,要进行问题类型的归类分析。一般常见的软件问题类型包括:版本控制问题、需求跟踪问题、验证不充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类型,制订有针对性的质量目标。如针对版本控制问题(此类问题是指在生产或试验现场使用不正确的版本)的质量目标可以定义为:

使用软件版本的正确率大于95%。

另外,很多软件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不只一种问题类型,是综合性的。这样的问题要分析其主要的产生原因,归类到主要原因的问题类型上。

还有一种归类方式是将软件质量问题归类到CMMI的过程域上,这样我的软件质量目标就可以直接使用该过程域的性能基线。当然,前提是组织已经达到CMMI成熟度等级四的标准,建立了适合组织的各过程域的性能基线。

以上是我对制订有效的软件质量目标的思考,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专家指教!

微信赞赏专用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