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戏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爱德华·戈登·克雷(英)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京剧作为中国的代表项目,它早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戏曲意义,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个国家。 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有很多都是从京剧开始。京剧开始在异国走红,扩大了海外的影响力,本国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浪潮,这不得不让人们思考京剧在本国的传播问题。 而说起京剧的传播,就不自觉的联想到当今京剧推广第一人——王珮瑜。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王珮瑜是谁? 她的故事要从1978年说起,那一年王珮瑜出生在苏州,幼时学苏州评弹,11岁起改学京剧,两个月的时间,王珮瑜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 热爱京剧,坚持唱老生 1992年,上海戏曲开设京剧班,王珮瑜高分通过,可她坚持要唱老生,学校起初以专业戏校不培养“反串角色”为由没有录取她。 老生就是京剧中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王珮瑜老生扮相 她写下一封信,大意是:“喜爱京剧,我心已决,不论成败,都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京剧事业。”她请母亲带信去找时任上海文化局局长马博敏。 几天以后,校方回复:以培养师资后备入校,观察一年,如果跟不上进度,甄别期内可以劝退。就这样,王珮瑜进入了戏校专攻老生行当,她也成为建国后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 一曲惊艳四座,被称为“小冬皇” 1996年,18岁的王珮瑜到北京参加全国戏校联谊比赛,以一曲《文昭关》,让台下的谭元寿大为惊叹:“这不是活脱脱的孟小冬吗?”从此“小孟小冬”的名号就此挂在她的头上,戏迷们亲切的称她为“小冬皇”。 谭元寿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曾孙,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皆为老生行当的翘楚。孟小冬是京剧著名老生余舒岩唯一的女弟子,是京剧中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 扮相清秀,被称为“小孟小冬” 戏校九年,苦是想象得到的。王珮瑜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九年,谁能磨得过时间?到最后就是不练皮痒,没人叫你练,你自己也练,你的专业跟你的生命、你的身体都融会在一起了。” 不做孟小冬第二,要做王珮瑜第一 20岁之前,王珮瑜几乎拿遍了京剧界的所有大奖,2004年,25岁的她一毕业就担任上海京剧院一团副团长,被人们尊称为“瑜老板”。 就在那一年,年轻气盛的王珮瑜离开了上海京剧院,成为脱离体制的第一人,她想做京剧的创新实验,她想恢复原来的“挑班制度”,她抗拒大锅饭式的劳务分配模式,认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无法在集体环境中实现。 但她很快发现,脱离体制,自己就成了孤身一人。戏台上的一切:道具、灯光、舞美、搭戏的演员,都是体制内的,没人能跟她搭伙。而以她当时的知名度,还不足以真正将这些人吸引到身边来。 于是创业一年半后,王珮瑜又乖乖回到了上海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给她官复原职。回忆那次失败,王珮瑜嘲笑自己:“太天真了!”她说那时的自己低估了世界,高估了自己。 京剧的传播迫在眉睫 2008年3月20日,上海华东医院,王珮瑜第一次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眼前离世,那个人是她的老师王思及。她开始恐惧生命的衰老和死亡,同时也开始为京剧的发展感到担忧。 她开始思考要如何才能将京剧的美好传给现在的年轻人,她把人们不喜欢京剧的原因归为以下四点: 1.是听不懂戏曲在唱什么 2.是戏曲声音太吵 3.是戏曲节奏太慢 4.是只有老年人才喜欢听戏 她开始尝试用很多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传播京剧,她开始利用互联网,参加综艺节目,增加了自身的曝光度,她试图用各种创新方式将年轻观众吸引到剧场中。 2017年1月27日,王珮瑜身着一袭红扣黑底长袍出现在网络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的舞台上,在节目中,她用了很多有趣的、年轻人易懂的方式,教大家学习京剧的音韵学理论:惊提、怒沉、喜展眉。 惊提 怒沉 喜展眉 随着这段视频的传播,王珮瑜被更多京剧圈之外的人所熟知,她用短短的几分钟,便吸粉无数,更多的人是帅气时髦的王珮瑜才关注京剧,而不是因为喜欢看戏。 对此,王珮瑜说起初有些失落,但是现在她想通了,“观众看不看王珮瑜,喜不喜欢王珮瑜这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在意京剧。” 所以现在她会想,不管喜欢我还是喜欢戏,来了就好。 而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到京剧中来,她还参加了《朗读者》、《跨界歌王》和各种各样的访谈,她说:只要你给我平台,我就去讲京剧。 王珮瑜在《朗读者》 为了传播京剧,她接触时下最流行的“玩具”,并且学习如何运用它们。40岁的王珮瑜甚至还玩起了直播! 她在直播中教网友如何发声练气唱戏,但常常有女粉丝在屏幕上送她小心心,并发言说:“王珮瑜你好帅啊”。 对此,王珮瑜一般都会霸气的回应她们:我明明靠的是才华,你们居然迷恋我的脸...... 王珮瑜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她立志要把京剧推广给年轻一代,现如今的文化环境,对京剧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流行音乐泛滥的时代,京剧显得神秘而孤独,这也许是京剧脱离主流群体的原因。 但王珮瑜不会停下传播京剧的脚步,她仍然会继续用很多有趣的方式去传播京剧,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京剧。 这就是王珮瑜,红遍大江南北的她被尊称为“瑜老板”,京剧作为国粹,但却没有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和传承,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够试着去了解京剧,国粹不能没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