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里同解大青龙汤医案~292期

 孙行者苏 2017-08-18


今日练习

王某,男,46岁。

患者曾患急性细菌性痢疾,但治疗不彻底,而转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已病一年余,曾服用芍药汤、养脏汤等均无效。

刻诊:下利,每日3~6次,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常常未入厕就已下利,有后重下坠,排而不尽之感,腹部隐隐作痛,肠鸣。舌红苔白,脉沉弦滑。

处方:__汤。2剂

服药后下利减缓,每日1~2次,腹痛肠鸣消失。继服2剂而病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青龙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291期】

上期原医案

宋某,男,23岁。发热两月余,每日午后恶寒发热,头痛骨楚,体温达39℃~40℃,服止痛片暂可汗出热退。

上午门诊时,体温37.8℃,自谓胃纳不馨,惟思冷食。大便秘结,二三日一次,小便正常。舌淡红润少苔。诊腹脐左右拒压,切得脉浮略数。

脉症相参,属表寒里热证,治宜表里双解,祛邪外出。

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白芍15g,川军10g,甘草6g,一剂。

二诊:药后泄泻一次,脐周压痛消失。午后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思冷,皆一派太阳表实症状。

窃思大柴胡汤表里双解,系治少阳、阳明合病之方。太阳阳明合病,则非所宜也,故里实虽去,表邪未解。

风寒在表,非辛温发汗不治,若得汗出,内伏之邪由表而散,其热自退。然有心烦思冷之内热证,单纯辛温发汗,显属不当,宜辛温、辛凉并用。

拟大青龙汤原方:麻黄10g,杏仁10g,桂枝6g,甘草6g,石膏15g,生姜10片,红枣3枚。

仅一剂,汗大出,发热遂止。(闫云科医案)

按语

发热两月,先后用二方两日获愈,余颇有踌躇满志之色。然李映淮老师阅后,很不以为然。

谓曰:用柴胡汤者,其脉应弦,浮数脉用柴胡剂,已属不当。且表里同病,应先表后里,一开始即宜用大青龙汤,表解里自和。

表未解而予攻下,误也,幸其体质强壮,免遭不测,否则引邪入里,将有变证、坏证之患。

学习经典

《尚论篇》:解肌兼发汗,而取义于青龙者,龙升而云兴,云兴而雨降,郁热顿除,烦躁乃解。观仲景制方之义,本是桂枝、麻黄二汤合用,但因芍药酸收,为兴龙致雨所不宜,故易以石膏之辛甘大寒。辛以散风、甘以散寒,寒以胜热,一药而三善俱备,且能助青龙升腾之势,所以为至当至神之法也。

《伤寒附翼》:此麻黄汤之剧者,故加味以治之也。喘者是寒郁其气,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气;烦躁是热伤其气,无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

然其性沉大寒,恐内热顿除,而表寒不解,变为寒中而挟热下利,是引贼破家矣,故必备麻黄以发表,又倍甘草以和中,更用姜、枣以调营卫。一汗而表里双解,风热两除,此大青龙清热攘外之功,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