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遗风 江南古织——层台古镇历史文化钩沉

 jigucun 2017-08-18

  梅雨时节,穿过霏霏烟雨,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走过一片片绿油油的桑树林,来到有“大明遗风,江南古织”美誉的层台古镇。

  在这里,一抬眼便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在群山的包围中有一片坦荡如砥的田野,田野中央一条长长的街道。在6月的濛濛烟雨中,层台老街(即古街)上一袭灰砖青瓦的低矮古屋静默雨中,街影斑驳,显出历史的沧桑之态;新街上则新楼迭起,集市喧闹,一派现代集镇的模样。街道周围有大块的农田和满山的桑树。此时,人们忙着农事,桑林里不时传来阵阵笑语欢歌。镇子中央,一条小河宁静澄澈,迤逦而去,河水悠悠,仿佛在静静地诉说这方山水的物华天宝、人文风流。

  这是一个离七星关城区仅37公里的小镇,说它是古镇,是因为明朝初年便开始了属于它的繁华。

  翻开《毕节县地名录》(1985年,毕节县地名办编著),上载:层台原为山峦野箐,因陡坡千百磴而得名层台,自明代建置卫治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县志》载:层台站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周围六百丈,女墙一千二百余跺。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设卫,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废卫置赤水前千户所,隶贵州都司。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黄镆继建官厢城,平田安民居之。明末奢崇明反,官厢城(今仍名官厢城)毁。明末诗人杨慎被谪云南路过层台时,曾触景生情写下《层台驿》一诗:“陡坡千里磴,破店两三家。湿灶薪无焰,硗田饭有砂。瘦兵宵泣血,猛虎昼磨牙。行路难如此,羁愁一倍加。”其诗反映了当时层台的风土人情。清康熙时改卫设县,赤水卫附毕节卫置毕节县,乾隆时层台设汛,同治时层台置为站,属县之长乐里。后于层台山麓逐渐形成市集名层台街,而层台之名也从古沿用至今。

  层台的官厢城至今仍有遗迹。官厢因卫城兴盛时期,官员的家属住在城郊隔壁厢而得名。旧时的官厢城设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内有衙门、钱庄、盐局、布店、铁铺、米店等机构或商号,住有居民800余户,市场繁荣。东西两道门,除了军事行动外,平时不开放,只开放南、北二门。当时,四川自贡的盐巴,人背马驮,由北门而入,各类商人也随之而至,马嘶声、山歌声响彻数里。旧时官厢城设有三道关卡,第一道小石关,第二道大石关,总税卡设在关口,即今日的“豆腐沟”。豆腐沟因当时生产豆腐,供应城中人食用而得名。据说,当时的官厢城内灯火通宵达旦,喝茶的、饮酒的、说书的、叫卖的、卖艺的、吹箫弹琴的,人声鼎沸,夜以继日,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可惜的是,历经战争洗礼的古卫城,原城中布局荡然无存,城门及垛口皆已损毁,仅有原官屋基、衙门照壁上的12个浮雕小石狮及部分古城垣残段尚存。古城石墙残段约厚1.5米,高3至6米不等,尤以东门一带城墙保存较好。此外,官厢城现存留下来的石狮、石扁、石鼓及木刻都极具艺术价值。其中,石刻古拙大方,木刻图案精美,富有情趣。

  1988年,时毕节县人民政府将层台古卫城(即官厢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不得不说是层台人民的一大幸事。

  层台,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川黔官马大道上的重要驿站。曾经的层台古驿道便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在层台镇的官厢村至今还保留下古驿道石阶,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越发庄重古朴。多少年来,层台古驿犹如历史的车轮前进碾压后留下的印痕,清晰地记录着前尘旧事。走在曾经商旅往来不绝的古道上,仿佛时空陡然交错,你会听见马帮的呼哨和一路清脆的铃响,看见背盐的人们挥汗如雨脚步不停,还会想到先辈们摆脱贫困、走出深山的美好愿望……

  如今,古驿道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见证了层台的沧桑历史,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

  层台古镇还有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四大景,即“东井鱼浮”、“西山佛现”、“南岩古诗”、“北岭猿啼”;有四小景,即“平桥翠柳”、“真武绿杉”、“板桥银浪”、“凹塘荷花”。

  据说,层台的每一个景致都有着动人的传说,它们为层台的历史增添了许多神秘,也寄托着层台人民的美好愿望。现在,有许多有识之士都在积极地参与研究、考证。

  据当地多年研究层台卫城文化的刘国传老师介绍,四大景中的“南岩古诗”,有个奇异的传说:相传,古时层台有个叫赵国琪的书生要进京赶考,他早晨与书童收拾行装时,母鸡突然“喔喔——喔喔——”地学公鸡大叫起来,这母鸡学公鸡叫,可不是怪事吗?这预兆是好还是坏,是去“赶考”还是不去?赵国琪顿时犹豫起来。他母亲灵机一动,脱口道:“儿呀!公鸡不叫母鸡啼,中举就一定中我家赵国琪,母鸡学着公鸡叫,脱掉烂衫换紫袍,快去!这是你中功名的好兆头。”得到这一封赠,赵国琪高高兴兴地起程赴京。当行至离层台街两公里的南方大岩脚时,突然见到岩石上金光闪闪的显现一首诗,赵国琪平素十分喜欢诗文,当即便令书童摊纸研墨,公公正正地将诗文抄下。入场考试时,试卷内容全是诗中精神,赵国琪自是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待到揭榜时,赵国琪果然高中。

  层台古镇周边曾经庙宇林立。曾有“真武祖师庙”、“灵官庙”、“城隍庙”、“白庙”、“东岳庙”、“五显庙”、“观音庙”、“地母庙”、“玉皇庙”、“关圣殿”等建筑,彰显了层台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盛极一时。

  其中,“关圣殿”的传说最为神奇。相传,层台官厢城曾被寇匪围攻,眼看城池就要毁于一旦,忽然间,天降一巨人,一脚踏在黑坡大山上,一脚踏在北山上,在天空浇水磨刀,气势非凡,那些烧杀抢掠者见到之后,便仓皇逃避,于是,官厢城得以解围。事后,人们都说是关圣帝君显灵,于是修建了关圣殿。

  关圣殿的建筑规模,现有刘国传在《古城故事·层台札记》的记录:关圣殿座北朝南在层台坝子中央,背与古卫城(官厢城)相对应,为三合院建筑,围墙砌在2.70米高的石基上,正面用白石灰粉面,小古瓦盖顶,并设拱卷二合薄刀门两道。墙周长71.20米,墙檐下有彩绘饰之,墙上部分砖可见有模制“关圣殿”字样。正殿在三级踏跺上,叠檐悬山顶,屋架系穿斗与台梁混合结构,叠檐上有魁星楼于1967年破“四旧”时被毁。正殿设六合门,面宽五间,长16.35米,前后设有1米宽回廊,并与左右厢房走廊连通,两厢房对称,各面阔三间,长8.75米,进深3.7米。右厢房第三架梁上有清晰的楷书题记:“皇图巩固,佛寿延龄。”曾设过江西、湖广两会馆。殿内存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四楞碑一方,楷书阴刻千余字,记述了关圣殿的沿革与史实。关圣殿是难得的几百年前的古建筑,解放前曾供奉关公、杨泗将军等。

  而如此种种,仅仅是层台卫城文化的冰山一角,很多等待考证的历史、呼之欲出的掌故,在新的历史时期越来越明朗清晰。

  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怀想古卫城的拙朴雅致,我们憧憬着层台的美好未来——无论是古街楼宇、旧城残垣,无论是黄沙古道、名胜景观,它们在见证层台古镇历经风雨沧桑的同时,也彰显出古镇厚重的文化及辉煌的过往。        

  透过层层烟雨,捕捉历史的真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层台古镇将会有不平凡的未来!

  祝福古卫城!祝福层台!

 

 
 官厢古城的精美木雕

 
 官厢古城的浮雕

 
 层台古驿


来源:毕节晚报     记者 杨春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