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遥县黄色糯米深加工成就一方致富产业

 雨神2014 2017-08-18


糜子为山西农村种植较广的小杂粮品种之一,在农村人们采用糯米制作的小吃美味可口。如雁北的年糕、晋东南的油糕成为山西人过节待客的风味美食。记者近日在平遥县一家名叫“长昇源”老字号黄酒生产厂家,品尝了这家用黄色糯米酿制的黄酒,对糜子的实用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42岁的王文是现在全称为“长昇源黄酒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销售经理,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长昇源”黄酒产业的发展历史。他说,“长昇源”原名为“聚升源”,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行时路经平遥,慈禧太后饮了“长升源”黄酒,膳食“长升源”点心后,特赐一个“长”字,“聚升源”遂改为“长升源”。

 

其实,平遥黄酒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就已创出了品牌,当时平遥城内有个叫赵聚贤的举子,家道殷实,广置良田,喜与文人墨客在家聚会,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年,因秋种违时,赵举人便将所有的秋地全种上了糜子,结果糜子大丰收,粮仓堆得满满的。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糜子太多,没法处理,四处兜售,即使价格压至最低,也还是卖不出去。赵举人犯愁了,情急之下,只好将全部糜子研成糯米,又将糯米加工成黄酒。经过苦心寻找配制秘方,黄酒终于酿制成功。他将酿好的黄酒装瓮下窖,两年后打开,异香扑鼻。除了招待友人和自家饮用外,仍有剩余,经友人建议,赵聚贤决定开一家店铺出售黄酒。在取店名时,赵聚贤颇费脑筋,最后取了个“聚升源”的店名,以求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步步高升,源远流长。赵聚贤的黄酒货真价实,保存时间长,入口香、甜、绵,深受顾客喜爱,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赵家尽管几易掌柜,大师傅不断变更,但始终保持赵聚源提出的“严求其质,微求其利”的原则,经营多年而招牌不倒。时间长了,竟有人将“若要富,开久铺”的俗语演变成了“若要富,开酒铺”。


品牌展示间


1952年国家粮棉油统购统销,“长昇源”老店停业,1995年“长昇源”第六代传人郭怀仁先生恢复了“长昇源”老字号,使享誉三晋的长昇源黄酒重新问世。


“长昇源”黄酒原料为糯米,故又有“糯米酒”之称,按照祖传秘方并延用传统工艺进行纯手工酿制,酿出的黄酒甜、香、绵,风味独特,且有药用价值。是极赋营养的滋补佳品。


黄酒生产流水线


“长昇源”现在的公司董事长为郭靖锦,黄酒铺位于平遥古城中心的市楼南侧。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专家田中淡先生考察平遥,亲临长昇源老号视察,对长昇源老号大加赞赏,并将其作为平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长昇源黄酒重新问世以来,以它独特的风味赢得众多中外游客的赞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