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近期有一个小镇频繁地登上各大媒体报导
究其缘由,只因其境内有一处
世外桃源般的“隐匿村落”
不仅完好地保存了原始村落的原貌
更是因其一道独特的美食而广受青睐
闵行近期有一个小镇频繁地登上各大媒体报导 究其缘由,只因其境内有一处 世外桃源般的“隐匿村落” 不仅完好地保存了原始村落的原貌 更是因其一道独特的美食而广受青睐 马桥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北畔,320国道北松路段南北,沙港与俞塘汇合处。明末清初形成商市,1990年和1995年两次荣获“全国最佳乡镇称号”,获得了代表全国乡镇最高荣誉的“大地杯”。 马桥镇现老东街、万寿庵东边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石平桥。石桥向西是沙港河,河上有一座木桥,两桥之间是最早的小集市街,是南来北往的马帮过路、住宿的停留地。木桥年久易损,行人往来不便,而本地居民又无力修缮,马帮于是出资造桥,建成拱式石桥。气势雄伟,成为集市主景。 马桥香干 就好这口“焦毛香” 马桥除了底蕴深厚的古文化外,美食上也是不甘落后,近些年在闵行的菜馆酒家,很多人都喜欢点一种豆制品做的菜,那就是马桥豆腐干。 很多人不知道,马桥豆腐干最早起源于清末民国时期,当时马桥地区已有人开始加工豆腐干,豆腐干逐渐成了马桥人的日常食品,这就是马桥豆腐干的前身。 马桥豆腐干历史悠久,是世代农家的家常菜谱之一。解放之前,马桥地区开有多家豆腐店,光商号就达160家,居民不超过500人的马桥老街上就开设豆腐店6家,又如荷巷桥、茜浦泾等小镇均有多家豆腐店。 人民公社化以后,各大队均开设有豆制品加工场,供应各村民日用之需。改革开放以后,因为设备落后、劳动强度大,利薄的大队开设的集体所有制豆腐作坊解体消亡。许多做豆腐的技术师傅老的老、年轻的进了乡镇企业,豆腐作坊只剩下零星几家还在苦心经营,维持生计。 21世纪后,由于众多集体豆制品作坊的关闭,使得个体作坊渐渐兴旺起来,又由于大豆制品质量上乘、营养丰富、价廉味美,从而使“马桥豆腐干”名声鹊起。经营者从手工制作发展成半机械化,产量上升,销路拓展,规模扩大,赢利增加, “马桥豆腐干”这个统称的豆制品加工业规模日趋扩大,传承下来。 正宗马桥香干哪里觅? 随着马桥香干声名鹊起 市面上不乏有些山寨货,真假难辨 那么哪里能觅得正宗马桥香干? 韩湘水博园 不仅能品尝马桥香干,还能逛一逛古典园林 韩湘水博园入眼遍地古树、古桥、古建筑,仿佛书中说的桃花源一般,在盛夏之际,荷花盛开之时,约上三五好友,来韩湘水博园赏荷花,浦江书院喝杯茶,此般惬意岂是三言两语能道尽。9月9日-9月15日上海旅游节期间,门票半价优惠! 韩湘水博园 地址:江川西路3805号 交通:轨交五号线到闵行开发区站下换乘马桥1线 电话:021-5472-4907;021-5472-5611 ![]() 传统村落的旧俗新貌 在马桥镇同心村有一个乡间集镇,马桥人都称之为荷巷桥,荷巷桥是全国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之一。荷巷桥位于马桥西南,小镇地处偏僻之乡,没有奇闻异景,平时访客也不多,却是自得其乐,声名远扬。 早年,老镇上建有规模不小的货运码头,每天均有来来往往的船只穿梭在柳条港上。秋收之后,粮商云集,好不热闹。东西向大街是人流不息的商市,典当店、药材店、烟纸店、布庄、肉铺、米行、酒楼……镇上大小茶馆最多时有7家。 ![]() 人杰地灵 乡贤辈出 荷巷桥虽然不大、地处偏僻,但是人杰地灵、乡贤辈出。教育家顾言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创办了吴会书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办了荷溪小学,使老镇常年充满朗朗读书声。 外交家金庆章在老镇西首创立的金氏义庄(金氏宗祠),以义为先,因无数善举而享誉江南。 如今的金氏宗祠虽略显破旧,但至今保存的雕花梁木和砖雕门楼仍依稀感受到当年的恢弘与风采。近期,马桥镇已启动金氏宗祠的修缮工作,不久老宅将焕发新貌。 来源:白相到闵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