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喜欢创作时自由挥洒、抒情写意的感觉,可在墨池一些公开课的课后点评作品环节,又常会被老师说缺少“古味”,同学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解决。 缺少古味怎么办呢? 若想办法弥补,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写隶篆吧!先写一段时间的隶书,继而追摹篆书,效果会好很多。 隶书中《曹全碑》太过妩媚,《韩仁铭》失之开张,而《乙瑛碑》大多结体嫌俗……何不临习东汉成熟期神品——《张迁碑》? 《张迁碑》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 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清郭沿先则称此碑为“是碑为冠”。 如碑中起首的:这“君”、“迁”、“公”、“留”、“人”、“也”等字,皆质朴可爱,安若泰山。 再从局部观察。留心一下此碑中的“口”字形结构,多为上宽下窄,似花盆状,呈上托之态。 在张迁碑的用笔方面,常识性的“蚕头燕尾”等自不待言。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多用方笔,起收用方笔者比比皆是,可为什么很多人除了内容上与张迁碑一样,临摹的作业却一点儿也不像呢?例如上图这两位同学的临作,真该好好跟老师学学啦! 在临摹中需要会观察,会读帖,会参悟笔法。如此说来,临摹还真是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张迁碑》,线条粗壮,用笔方,造型方。到底如何临摹张迁碑,学其古味?8月11日,李运良老师从笔法到结构,带大家一起聊聊张迁碑的临习。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努力,是你没找到正确方法。 授课以大量视频教学为主,贴近原帖。 不搞大道理,从第一讲就用视频演示告诉你正确临摹《张迁碑》的方法。(比如:执笔法、张迁碑的点画写法、书写时的速度) 课程解决什么问题?
谁来教? 李运良 中书协会员。高级书法教师。从事书法研究与教育工作三十余载(87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9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02年师大研究生结业)对书法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是长沙市文艺成果奖获得者,长沙市“五个一”工程人才库成员。 作为长沙市儿童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李老师根据其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先后出版《中国书法教程》、《规范汉字书法》、参与编写了九年义务制湖南省中小学写字教材。 老师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