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左,江右

 沧海一粟1951 2017-08-19
  (1)江左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2015年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词随着影视剧琅琊榜热播而重回人们视线。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尤其是魏晋时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为首都的六朝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丰。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目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群英会蒋干中计》“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逸周书·武顺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这是古人在观测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西边,所以说“天道尚左”,我国的地势是西北高峻而东南低下,江河之水向东流,所以说“地道尚右”。

  北宋时期, 今天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南大多数土地属于江南东路,江南东路置一府(江宁府)、7州、2军、68县。

  在宋代,江南东路是中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

  沈约著《宋书·卷三十六·志二十六·州郡二》:“晋江左胡寇强盛,豫部歼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约始自谯城退还寿春。”有晋一代,鲜有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过江袭扰江东地区的记录。此处既言“胡寇强盛”,所指代的当是北方少数民族表现活跃的地区。

  金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字面上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首府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位于长江这段的南北走向,又将东南方的地区称“江东”。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唐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

  (2)江右

  江西,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江之西地区称为“江西”。上古时期江右大地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

  至春秋时代,江右大地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国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处于“吴头楚尾”的江右地区江西和各方都有大量关系,而赣语中至今依旧保存著一些很有特色、很常用的古吴语和古楚语词的积淀,西汉扬雄在其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提到“南楚”方言达85次,其中单言“南楚”、不并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记·货殖列传》中则注明道:“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同时,《方言》中提及的吴越、吴杨越、吴楚等地亦被认为包括江右地区。

  南北朝时的江右地区的原住民被称为“傒人”,如果要区分的话,则两湖人被称为“伧”,江右人被称为“傒”。《余嘉锡论学杂著·释伧楚》说:“永嘉丧乱,幽、冀、青、并、充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者。……其地多中原村鄙之民,与楚人杂处,谓之‘杂楚’。吴人薄之,亦呼‘伧楚’。别目九江、豫章诸楚人谓‘傒’。而于荆州之楚,以其与扬州唇齿,为上游重镇,独不受轻视,无所指目,非复如东渡以前,统骂楚人为伧矣。”

  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右民系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五代以后,外省人移入湖南省,多来自东方,主要是江西省。据相关统计,外省人移入湖南者,五代至北宋,江西占十分之九;南宋至元代,江西占六分之五;明代为移民极盛时期,江西籍仍为主体。清同治《醴陵县志》:“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据近人统计,醴陵县明代从江西迁入的有296族。《茶陵县志》:元至清代,境内人口迁徙频繁,据66部族谱记载,其间自赣、粤、闽、浙、皖等地入迁,衍为宗族的有30姓。”其中赣也是排在首位的。

  福建的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顺昌等闽北县市在宋朝以前这里曾经通行闽北语,南宋时福建闽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