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主笔丨陈文媛 带着内心的迷茫和恐惧,走出高墙,他们路归何方?
服刑人员走出高墙的前三个月是他们重新犯罪的高危期。五年前,上海市为此专门探索建设功能型的出监监狱,在五角场监狱建立全局出监教育示范点,通过集中性、专业性和类社会化的出监教育,帮助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从而远离重新犯罪。
据统计,五年来共有2812名服刑人员通过专门的出监教育顺利回归社会,就业率高达86.2%,“千人大调查”数据显示,重新犯罪率仅为2.15%。
昨天,律新社走进五角场监狱,为这所功能型出监监狱揭开神秘面纱! 长长的甬道,绿色的森林壁纸,若不是墙上一句句“醒世恒言”,谁能想到这是一条监狱的走廊。 建筑物保洁、中式餐饮、水电工、汽车装潢美容......律新社在监狱教学楼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看到各种培训项目。
为了让临释人员短时间内掌握一门谋生技能,出去就可以找到工作,五角场监狱选择了比较容易掌握、社会劳务需求大的项目让临释人员学习。
当看到教学楼三楼的“自动售票机”和“银行取款机”后,小编更是惊呆了。监狱工作人员介绍到,五角场监狱通过“特制”的自动售票机和银行取款机,让临释人员学习和使用,以保证他们基本生活方式不与社会脱节。 除此之外,这里还建有设施齐全的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社保中心和银行等机构,来自社会相对应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这里“上班”,让临释人员亲自操作一番,能够熟悉各种手续的办理过程。 律新社了解到,为提升回归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五角场监狱首先搭建了“区县帮教开放日”平台,与全市各区司法局建立协作关系,定期组织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来监狱开展模拟实训活动;其次搭建了“爱启新航活动日”平台,与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签订协议书,开展一对一无缝衔接的教育帮教,服刑人员的回归评估和跟踪反馈等活动;再次搭建了社会专业机构教育平台,邀请社会专业机构和院校老师给服刑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就业指导、政策指导等活动,确保回归后不再失业。 自2012年以来,五角场监狱与杨浦区司法局建立共建协作关系,持之以恒联手打造“临释人员回归社会模拟实训基地”,跨前一步开展安置帮教活动,走出了一条政府组织、社会力量进监帮教新路子,先后为760余名临释人员施行“模拟实训、临释辅导、回归帮扶和矛盾化解”,取得了社会帮教与监狱改造无缝衔接、联动护理、融合发展的良好效果。 “在每批临释人员调入监狱后,民警都会通过‘一问、二测、三分析’的方式了解情况和需求,然后在十个工作日内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司法局和社区服务站寄送《帮教要约书》和《临释人员基本情况说明》,主动引入社会资源,使社会帮教向前延伸;我们还在临释人员回归前,以重新违法犯罪预测为重点,出具《出监综合评估报告》,给安置帮教提供参考,并及时做好回访,使监狱帮教向后延伸。”五角场监狱党委书记、政委胡国忠说。 “功能型出监监狱的建设是一块试验田,五年的辛勤耕种,准确定位了出监教育的发展方向,破解了理念之题、管理教育模式之题、教育社会化之题和回归社会的衔接之题,并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民警队伍,为打造全国一流的出监监狱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刘金宝说。 下一步工作中,五角场监狱将立足打造全国一流功能型出监监狱的目标定位,将出监教育向三个方向延伸: 一是进一步向社会延伸。通过建立完善的刑释人员跟踪回访机制来了解临释罪犯回归社会后的情况,发挥回访机制对出监教育工作的检验及指导作用,更加丰富六项机制的内涵;
二是进一步向家庭延伸。强化亲情教育在出监教育中的功能,将亲情教育纳入出监教育内容,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增进临释罪犯与亲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建立情感纽带,为临释罪犯的回归建立起家庭支持;
三是进一步向罪犯延伸。继续完善《出监教育矫治手册》汇编,根据临释罪犯的不同特点及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出监教育方案,促使临释罪犯顺利回归。 |
|
来自: 雷厉风行judgkm > 《出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