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魏六朝诗选》第六首《五噫歌》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五噫歌


        [汉诗·梁鸿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巍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作品介绍]

《五噫歌》是东汉诗人梁鸿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每句末用一“噫”字感叹,为楚歌变体。

《五噫歌》,原载《后汉书·梁鸿传》,《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这是一篇抨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诗。诗人登北邙山远望,看到京都宫阙的豪华,联想到人民无穷尽的劳苦。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帝王穷奢极欲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

[作者介绍]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学毕,牧豕上林苑,误遗火延及他舍。鸿悉以豕偿舍主,不足,复为佣以偿。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妻以女,鸿尽谢绝。娶同县孟女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改复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后又往吴依皋伯通,为人佣工舂米,不久病死。

梁鸿著书十余篇,今不传。诗作除《五噫歌》外,尚有《思友诗》和《适吴诗》,均见《后汉书·梁鸿传》。

      [注释]

          ①陟(zhì):登高。彼(bǐ):那,那个。北芒:又作“北邙”,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城北,又叫芒山或北山。汉朝的王侯死后大都葬在这里。

          ②噫(yī):古代汉语中的叹词,表示悲愤或悲痛。

          ③顾览:一作“顾瞻”,瞻望。帝京:东汉京城洛阳。

          ④宫室:帝王及豪门居住的宫殿。崔嵬(wéi):高大雄伟。

          ⑤人:一作“民”,百姓。劬(qú):劳苦。

          ⑥辽辽:漫长悠远的样子。未央:未尽,没完没了。

  [译文]

登上高高的北芒山,啊!

回头把皇都城遥看,啊!

高大的宫殿多雄伟,啊!

都靠百姓的劳作苦,啊!

人民苦难无尽无边,啊!

赏析

文学赏析

该诗每句之后有个“噫”,故曰”五噫”。“北芒”是洛阳北面的一座山,汉朝以来王公贵族多葬于此。诗人登上此山,为噫吁之声,不仅是登临览胜之叹,而且有感于这里埋葬的是王侯公卿的尸骨,但流洒的却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顾览帝京兮,噫!”诗人再举目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无疑是显示帝京气象的皇家宫苑。所谓“洛阳官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张籍洛阳行》),又不禁使诗人望而生噫。“宫室崔嵬兮,噫!”雕栏玉砌,何其巍峨辉煌!这三“噫”,更是诗人心有所思之叹。“人之劬劳兮,噫!”为建造这些豪华宫殿苑囿,供皇家享用作乐,点缀升平,人民却担负着多么沉重的赋税徭役!他们疲于奔命,不堪其苦啊!这四“噫”,一语破的,切中要害,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最后还补足一句,“辽辽未央兮,噫!”哪个王朝,哪位帝王,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黎民百姓沉重的负担,常年累月的劳苦,何时何日才能休止!这最后一“噫”,更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诗人登临芒山,既不咏叹帝王业绩,也不抒发个人忧愁,却以人民的疾苦为着眼点,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富丽堂皇的宫殿的背后,掩盖着黎民百姓无尽的血汗。这不仅充满了对人民深厚的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朴素、朦胧的认识。这样的主题,在文人诗作中实不多见。这正是这首短诗具有高度思想价值之所在。

该诗言简意赅,警策动人。诗的前三句实写登山所见,是为铺垫。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登临所感,发抒议论,这是诗的主体。即透过“宫室崔嵬”这一表面现象揭示出历史深层本质的东西,把历史的真实内涵凝缩在两句质朴警拔的诗句之中。最后两句语约意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全篇灵动生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

在诗歌形式上,《五噫歌》基本上属于骚体诗,但它一句一咏叹,又别具一格,显见民间歌谣的影响。诗虽然还没有脱尽楚辞体痕迹,但不是死板的模仿,而能融化旧体,创意创调,诗句齐整,音节谐美,表现出诗歌向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学者张玉毂《古诗赏析》: “无穷悲痛,全在五个 ‘噫’字托出,真是创体。”

佚名


赏析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佚名

赏析

   

梁鸿的󰀁五噫歌󰀂是汉代文人诗中的名篇,清人张玉榖在󰀁古诗赏析󰀂中称赞其: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此评揭示了󰀁五噫歌󰀂的二个动人之处,一是悲恸的情感,二是语气词兮与叹词噫在每句句尾的叠用。正是浓重的情感抒发和新颖的诗歌形式,才使这首诗脍炙人口,为读者所喜爱。

关于󰀁五噫歌󰀂的意旨,当代研究者多认为是梁鸿见到帝王的奢侈,嗟叹人民无尽期的劳苦而作此诗,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帝王穷奢极欲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究其所据,唯在诗中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三句,然而细细品味,三句虽在字面上似乎流露了对帝王奢侈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但这表层次的意思未必就是诗歌的真正命意,或者说未必是诗人作诗的本意。󰀁后汉书梁鸿传󰀂清楚地记载了梁鸿创作󰀁五噫歌󰀂的背景和动机。󰀁后汉书󰀂说,梁鸿与孟光隐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一个隐居者,一个仰慕高士的人,一个学成后宁愿牧豕也不愿出仕的学者,他作󰀁五噫歌󰀂,其用意大概并非谴责或同情那么简单,笔者认为诗的隐层次中当有研究者还没有认识到的含意。󰀁后汉书󰀂又说,梁鸿作󰀁五噫之歌󰀂,肃宗(汉章帝)闻而非之,求鸿不得。诗中宫室崔嵬的所谓谴责和人之劬劳、辽辽未央的所谓同情果真能触怒汉章帝以至于要抓捕梁鸿吗?有汉一代,描写宫室崔嵬者多矣,若班固、张衡等人之赋;反映人之劬劳者亦多矣,像王符、仲长统等人之文。这些作品比之󰀁五噫歌󰀂,谕讽之夸张,言词之激烈,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以这些人都未曾引怒帝王而被追捕?从󰀁五噫歌󰀂引起汉章帝的反响看,其诗当别有寓意。

那么,󰀁五噫歌󰀂的真正意旨是什么呢?还是先从其文本谈起:首先,我们应当注意诗歌首句陟彼北芒兮中的北芒。北芒,山名,在东汉都城洛阳之北。󰀁水经注榖水󰀂说:榖水又东,经广莫门北,汉之榖门也。北对芒阜(北芒山),连岭修亘,苞总众山,始自洛口,西踰平阴,悉芒陇也。此山,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东汉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东汉之显贵多葬于此。据󰀁后汉书󰀂记载,在梁鸿前,光武郭皇后、城阳恭王祉、光武帝姊及其夫邓晨已葬于芒山;在梁鸿后,罗侯邓骘、叶侯广宗、西华侯广忠、河南尹邓豹、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侍中邓凤亦葬于芒山。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首句后顾览帝京兮一句转承引发的宫室崔嵬兮、人之劬劳兮、辽辽未央兮这三句一连串的感叹,这时我们不难看出,站在北芒山上的梁鸿望着山下的洛阳城和城中劬劳、未央的人,他怎能不由脚下的墓塚联想到都城的街市,联想到死与生,联想到人生的意义何在呢?其实,诗人的用意就是将生活在帝京之中的人在隐层次中与埋葬在北芒山中的人进行反差对比。前者在辽辽未央地劬劳着,为的只不过是宫室崔嵬的生活享乐;后者已经作古,他们生前也曾有过对利禄富贵的追求,而呜呼哀哉之后,所拥有的仅是北芒山中的一坯黄土和一方墓地。比较说明,人活在世上的种种欲望、种种所得到了死后撒手人寰,赤条条去也,落得万事皆空、一无所有。诗句中的人,一作民,旧以民为是,多解为百姓,其实当依本传作人才合诗意,当指世俗人,即诗中所言人之劬劳之世俗人。在比较中,诗的主旨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诗中所表现的,就是道家所说的笏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皆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简言之,就是人生当任化,当顺乎自然。说到这里,梁鸿反复哀叹之、五噫之的对象也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梁鸿所认为的为了宫室崔嵬∃所代表的某种人生追求而人之劬劳、辽辽未央的对功利执迷不悟的世俗人。诗意的大旨,就在于对追慕功利的世俗人面对着过客人生而不能彻悟的悲叹。

关于󰀁五噫歌󰀂的作者梁鸿,󰀁后汉书󰀂收在󰀁逸民传󰀂中,其本传说,梁鸿受业太学,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不愿出仕;其择妻则是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其初隐于霸陵山中,又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之又去适吴,卒葬于吴,终身未仕。看来,梁鸿所追求的并不是儒者的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待时而动,而是道家的厌倦尘世的终生避世。梁鸿的著述,有文十余篇,有诗近三十首,而于本传流传下来的诗歌仅有三首,除󰀁五噫歌󰀂外,还有󰀁适吴诗󰀂和󰀁思友诗󰀂。󰀁适吴诗󰀂虽因离开儒学发祥之地齐鲁而谈及孔子,但倘云睹兮我悦,说的是仰慕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情操。这种情操,与道家的无名、无功、无己的思想是较为接近的。󰀁思友诗󰀂思念的是他早年的朋友高恢。这个高恢少好老子,隐于华阴山中,终身不仕。从诗中的切切之思,可以看出梁鸿是视高恢为知己的,是与信仰道家思想的人相交莫逆的。可见,我们说梁鸿具有道家思想还是有据而发的。

至于汉章帝对梁鸿的󰀁五噫歌󰀂闻而非之,前已论及,当不是因为诗中说宫室崔嵬、人之劬劳,揭露帝王奢侈,嗟叹人民劳苦。从汉章帝的为人看,当是两人思想不同而发生的信仰冲突。读󰀁后汉书章帝纪󰀂可知,汉章帝少宽容,好儒术,在他在位的13年中,曾于白虎观招集诸儒讲议五经同异,作白虎议奏,并将西汉末年兴起的谶纬之书抬高到与经书对等的地位,使儒家经典谶纬神学化。他又曾幸鲁祠孔子于阙里,对孔子顶礼膜拜。他亦曾下诏,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极力提倡儒学。他为政亦事从宽厚,平徭简赋,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以儒术治国,被称为长者。这样一个崇奉儒学并使儒学谶纬神化的帝王,对于道家的东西当然是!闻而非之,不能接受的了。西汉的儒学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道德规范,强调君命神授,强调君与臣、君与民的效忠关系;东汉的儒学被神秘化了,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汉章帝的儒便是西汉之儒与东汉之儒的化合物。然而,梁鸿的󰀁五噫歌󰀂所宣扬的却是一种与之格格不入的另类思想,以死与生的对比,宣扬任化,宣扬自然,嘲弄于探讨天人之际中强化人的作用的说教,讥讽为利益而汲汲追求的世俗人。从某种角度说,这是对汉章帝信仰的儒学的反叛。梁鸿的这种言论不触怒汉章帝、不气得具有党同伐异传统的汉章帝求而捕之,那便是咄咄怪事了。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梁鸿的󰀁五噫歌󰀂的意旨是宣扬道家的任化与顺乎自然∃的思想,反对儒家在功利目的前提下的欲望追求,感叹世人在这种功利追求中的执迷不悟。虽然诗的字里

行间充满了对帝王穷奢极欲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但那只能是诗歌在客观上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以人民性为第一标准者审视古代诗歌的一种错觉。我们承认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我们必须强调诗人创作诗歌的本意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在努力探求诗人诗歌创作的初衷。󰀁五噫歌󰀂思想内容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虽然这种人生追求并没有超越老、庄的哲学思想,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汉章帝推崇儒学而党同伐异的情势下,却表现了作者张扬个性的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首诗在汉代文人诗中是一首较早的敢于挣脱政教束缚的诗歌,是东汉中后期高倡独立人格精神之诗潮的先声。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咏怀诗。主旨是揭露统治者的奢侈,嗟叹百姓的劳苦。

全诗分为两层:

前三句是一层,就京城洛阳的全貌发出感慨。诗人登上北邙山,居高临下,繁华无比的洛阳城尽收眼底,特别是帝王的宫殿,自东汉光武帝定都后,经过不断地扩建,更是规模宏伟,巍峨富丽,金壁辉煌。这三句,一句一惊叹,似在赞叹“北芒山”、“帝京”、“宫室”,实际是一种语势上的反向铺垫,反衬最后两句。

后二句是一层,感慨百姓的辛劳和苦难。诗人在前三句的感叹之后,笔锋一转,告诉人们,皇帝的宫殿都是百姓血汗浇出来的,宫殿越是巍峨,凝聚劳动人民的血汗也越多,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也就越多,“辽辽无央”,无边无际。这两声长叹,倾注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既是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又是对奢侈帝王的深刻揭露和强烈评击。

这五句,五声长叹,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章帝看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收捕梁鸿,朝野震动。梁鸿只好携家带眷,隐姓埋名,混迹他乡,直到老死。诗人的这颗正直爱民之心,让我们今人也非常感佩。

全诗每句末尾都用一个“兮”,加强感叹的语气;之后又用一个感叹词“噫”,反复悲叹,突出了诗人悲愤和谴责的感情,增强了感染力。

佚名


赏析

东汉隐士梁鸿,载于《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好学,尚气节。曾就读于太学,学毕,在上林苑牧猪。后归平陵,娶孟氏女子,有德无容,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后共入霸陵山中隐居,耕织为业。 有次路过洛阳,因有所感,作《五噫歌》显显才情和所谓的隐士慨叹,果然诗被送至汉章帝,章帝读懂了,大为不满,下令缉拿。 
       山云语:这首诗,实际上《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也收编了,是诗歌的一种创体。既不同于当时的五言古诗,也不同于骚体和乐府的传统形式。梁鸿以独特的形式,不拘的创作,发民之艰,体现无穷的慨叹。写为五噫,其实不止五噫,写作之力尚留有想象空间,可是以“辽辽未央”统贯未尽之言,直接就把“仁德”的汉章帝惹恼了。可见诗韵无穷,竟成千古名士,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到: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历代也多有托志之言,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历史、文学、施政。 

注:《后汉书·逸民传》有梁鸿与妻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太学生梁鸿,家贫而博学有品节,势家大族多有欲嫁女于梁的,梁全不动心。同县孟家有一“肥丑而黑”的女儿,年三十不嫁,宣称“要嫁人就嫁贤能如梁伯鸾(梁鸿字)的”。梁鸿听说,就聘娶了孟女。孟姑娘盛妆入门,梁鸿却连续七天不理睬她。孟姑娘请问原因,梁说:我想娶个一同隐居深山的妻子,你这打扮离我的愿望太远了啊。孟姑娘容貌不佳,眼界心胸却丝毫不逊于梁鸿,更兼体格健壮,能举得起舂米的石臼。遂回答丈夫说:我不过是试探一下你的志向罢了,隐居之服早就备好了。立即卸了钗环,将长发随手挽起(当时叫“椎髻”),换了布衣,操持起家务来。梁鸿大喜:这真是我的妻子!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夫妻入霸陵山中,过起耕织、读书、弹琴的自在生活。可惜好景不长。梁鸿因事到洛阳,登上芒山,看着京城宫室宏丽,满目繁华,想起普通百姓的辛劳愁苦,作《五噫歌》。此时是汉章帝时期,汉章帝刘炟在历史上还算一个较为宽厚的皇帝,提倡儒学,禁用酷刑,减轻赋税,似乎是有些“德政”的,号称盛世。但他也放纵外戚,养痈遗患,大舅子窦宪骄横不法,他当面斥责为“指鹿为马”的赵高,却并不制裁,导致和帝时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的恶劣局面。司马光就此评论“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资治通鉴》)。从梁鸿的被追捕可看出,这个“宽厚”的皇帝还有“人主”的一个通病:爱听赞美辞,听不得批评意见。书呆子梁鸿不识时务,生逢“盛世”,不歌舞升平,却感叹民生疾苦,败了皇帝的兴,也打破了自己的山中悠闲岁月,皇帝下令搜捕。梁鸿只好改名换姓,携了妻子逃亡,先到齐鲁,再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在富人皋伯通家当佣工。尽管沦为奴仆,住在下房,夫妻间的礼节依然一丝不乱。每到吃饭时,孟光总是将粗陋的食物放在木托盘里,举到眉毛的高度,低着头,端端正正地捧给梁鸿。这恭敬有加的举止被主人皋伯通偶然撞见,识破了梁鸿身份,将他们夫妻当宾客供养起来,梁鸿从此在皋的庇护下闭门著书,直到病逝。

佚名

《五噫歌》   [汉诗·梁鸿]

陟彼北芒兮,噫!
        登上北芒山啊,噫!
        陟(zhì):登高。《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陟降庭止。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古时北芒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顾瞻帝京兮,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顾:回头看。《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

宫阙崔嵬兮,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崔嵬:高大,高耸。《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民之劬劳兮,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劬(qú):过分劳苦,勤劳。

辽辽未央兮,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辽:遥远。《楚辞·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未央:未已,未尽。《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说起《五噫歌》的作者,东汉隐士和诗人梁鸿,说实话,泊客确实孤陋寡闻。但只要说起成语“举案齐眉”,则都家喻户晓。而梁鸿,就是这则成语里面的男主人翁,他的贤妻孟光就是成语里面的女主人翁。

《五噫歌》也是楚辞体。

陟彼北芒兮,噫!登上北芒山啊,噫!

首句是诗人登上北邙山。注意,此北邙山虽然是洛阳北面的一座山峰,然此地乃大汉贵族百年栖身之地。

顾瞻帝京兮,噫!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诗人站在北邙山上回首遥望帝都京城。

宫阙崔嵬兮,噫!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在北邙山上都可以看到皇宫的巍峨高大壮丽。

读到诗文的这三句,似乎是在赞叹么?

可,不是!

民之劬劳兮,噫!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帝都的繁华,宫殿的巍峨崔嵬,都是压榨百姓而的来的啊!

这句话既是诗文的转折点,其实也正是诗文的诗眼。美百姓而刺皇室也。

辽辽未央兮,噫!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最后这一句诗文意味深长。这是在说,百姓的苦难没有止境的时候呢!进一步深刻地揭露了皇家贵族的压迫剥削本性。而五个“噫”字的运用,加强了诗人对于朝政乱象的感叹、忧伤、谴责和对百姓的同情之感。

诗人梁鸿自小生于农家,有这样的人生史观不奇怪。史载,诗人“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汉章帝听说了诗人的这首“五噫歌”,大怒,令爪牙搜捕诗人,诗人遂携妻隐名埋姓于齐鲁大地。

为什么汉章帝要搜捕诗人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认真仔细看看首句“陟彼北芒兮,噫!”和末句辽辽未央兮,噫!”,就可以知道汉章帝为什么大怒了!

《五噫歌》诗句简洁明了,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抒发了作者对于刘家皇朝为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而残酷压榨百姓的谴责,诗文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和忧伤。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古文观止》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古风泊客》第五辑《古诗十九首》

《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诗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段时间既有采自民间的乐府诗,也有文人创作的五言、七言诗;既有南方清丽婉约的诗歌,也有北方的铿锵之声。本书选录诗约300首,分为九部分: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分4卷,汉诗一卷,魏晋诗一卷,宋齐诗一卷,梁、陈、北朝、隋诗合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各个朝代各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内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时期的风格和代表作家,详加注释,是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入门必备之册,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备用资料,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项籍等

编订:余冠英

成书时间:1958年

《古风泊客》第六辑《汉魏六朝诗选集》
汉魏六朝诗选6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