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小故事之1943年八一建军节

 书楼寻踪馆 2017-08-19


作者 书楼寻踪馆

    1943年七月抗大七分校二大队(1)进驻甘肃省华池县豹子川垦荒,二大队下辖8学员队,2个女生队,编有1500余人。父亲封润民时任二大队四队党支部书记,四队编有学员130人其中党员100人。各学员队编有炊事班。

    1943年8月1日,是我军第十七个建军节(2),放假一天。七分校给每人发了半斤白面,半斤羊肉。各学员队厨房有土豆和盐,少量的胡麻油。

    8月1日清晨,起床号音刚响过,四队司务长揣着给大家蒸馒头吃的心思,到各学员班征求过节改善伙食的意见。学员们像放连珠炮似地喊着要吃饺子,司务长一听心就慌了,他是陕北人心直口快,赶紧动员学员们:“你们劳动辛苦好好休息一天,我让炊事班做蒸馒头,羊肉炖土豆。”,他是好心好意,学员们可不买他的帐,一致要求吃饺子!司务长这回真急了“这不是逼我'上梁山’吗?哪有菜包饺子呀?在这稀无人烟的豹子川,到哪去买,哪达(3)去讨啊?”!学员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菜馅、面板、擀面杖......凡是没有的东西,都不要炊事班的同志操心,只要把白面、羊肉和盐发给每个学员班就行了,我们有办法保证能吃上饺子。”这时司务长面对山林,沉思片刻,用陕北话说:“这些河北的娃子们,尔格(4)要吃饺子,这菜馅哪达去找哩!”。

    指导员和党支部书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过节吃饺子,司务长还是不放心地说:“告诉你们今天可是两顿饭,不准误事哩。”

    学员们都知道附近的野菜全吃光了,只有进深山老林里采摘了。队长和排练节目的学员留下看门,指导员和党支部书记带着大家挑着筐和麻袋,腰间别着短柄斧,向豹子川西边的梳形岭里走去,这一带多蘑菇、木耳、猴头......。

    不到中午,就拣野菜回来了,有蘑菇、木耳、猴头...地皮菜、荞麦花、麻参菜、猪耳朵、野蒜......还扛回来三十多把军用铁锨,两口军用行军锅,锅里盛满了鸟蛋,深山密林里,鸟多的不计其数,鸟蛋随手可拾。学员们意外发现了,陕甘边区红军坚壁的军用锨和军用锅。

    以学员班(12人)为单位,大家忙活开了,在小河里把野菜洗净,然后把野菜放在铜洗脸盆里,用火煮一遍,再捞出来野菜用泉水冲洗一下,挤去水。把锄头磨快洗净,剁碎野菜,再把炊事班送来的羊肉馅,胡麻油、盐和野菜馅拌在一起,饺子馅就有了。会木工的学员把新锄柄截了几十个擀面杖,学员们在石崖下,河沟边把自然平整的石板,洗刷干净当面板,人多手齐,说说笑笑,包起饺子。在抗大二分校附中(6),学员们个个学会了包饺子,包出的饺子皮薄馅大,捏的牢固,看着就有食欲......下午三点以前,饺子全部包好了。

    司务长老是不放心,跑到各个学员班检查饺子,他一看饺子的模样,感觉手艺不错,尝了一点羊肉野菜馅,咂咂嘴说:“美得太!”接着竖起大拇指“还是同学们有办法,有这种精神,一切困难都能战胜,我算服你们了!”......。

    司务长、上士、炊事班长和炊事员都被学员邀请到各班里吃饺子,热热闹闹,学员王振奎饶有风趣地说:“司务长!你从来没吃过这样好的饺子吧?除了没有海味外,可都是'山珍’呀。”司务长边吃边说:“这饺子好!好!”他挤了挤眼,笑着说:“吃饱就不想家了!”大家也高兴地说:“等打跑了日本鬼子,我们再回家!”

   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能吃上这样一顿饺子,真是一种奢望呀!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点击优酷播放

     

 

注释:

(1)抗大七分校二大队由原抗大二分校附设中学改编而成。

 (2)建军节: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建国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本文所说的第十七个建军节,是从1927年8月1日算起的。

(3)哪达:陕北方言,哪里的意思。

(4)尔格:陕北方言,现在的意思。

(5)民国,度量衡是16进制,1两=16钱,1斤=16两。

(6)抗大二分校附中是抗大系统唯一的以学习文化为主的军事学校,学校原址在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灵寿县陈庄附近,校部设在女庄。第一任校长李志民,第二任校长江隆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