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效指标设置

 空心旅咖啡斛 2017-08-19

由丹—布兰斯特研究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管理人员最不愿意做的工作,第一项是解雇员工,第二项就是正式评定员工的工作业绩。我常常和管理者开玩笑:“如果让你淘汰30%的员工,你心中一定有对象。”其实每一位管理者,在内心中对下属都有评价。你最想留住的人是谁?最想让走人的是谁?你基于什么标准来产生这个想法?这些标准就是绩效指标(当然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可是一旦要变换为具体的数据,大家反而开始头疼。

常常有人问:“我该设置什么样的指标啊?”我的回答是:“什么叫‘好’?”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好”,当然就不知道如何设置指标了。说到根本上,围绕成果,可以用“多快好省”四个字来概括恰当的指标体系,即取得更多成果,更快取得成果,取得更好成果,成本更省。我曾经还说过,好的指标应该是“真善美”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绩效指标设置,就是建立好的评判标准,然后尽可能量化罢了。量化的过程并非一劳永逸,是一个逐步准确的过程;也不用过于苛求“量化”,有些指标完全可以采用分级评价(如5分制)的方式。

另外,绩效指标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它需要不断更新。如果你告诉我贵公司的绩效评估体系已经运行五年甚至十年,并且期间的绩效指标没有变化,那其中一定存在着严重问题。原因不是当初体系设计的完善与否,而是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不断更新。

相信很多人读过《华为的冬天》,一般人认为文章谈的是危机意识。其中确实谈到了危机意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在科以上干部大会上讲解《2001年十大管理要点》”。当时在蛇口风华大剧院召开的这次会议,本人有幸在现场聆听,危机意识更多的只是引子,引出的是任总讲解当年的管理要点。印象中好像1999年开始,华为每年会发布“十大管理要点”,到2001年进行了归纳,这就是《华为的冬天》中的阐述。

“十大管理要点”的第一条,说的是:“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木桶理论不用再阐述了,我也不想太多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只是结合绩效考核来阐述下,为什么绩效指标需要不断更新。

抓短的一块木板,体现到绩效指标中,就是它应该成为KPI,相应的激励也会围绕它展开。因为重视,正常情况下这块“短板”会逐渐变长,最后它一定不再“短”了。这个时候,再围绕它激励,对“木桶”的容量提升就不再有价值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指标体系,与时俱进地找到新的“短板”进行激励。

可是,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如德鲁克所言,“昨天的成功,会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超出成功的有效期。”[1]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萧规曹随,说的是整个国家,在当年变化慢的状况下,保持稳定性有其合理性。但放到今天快速变化的环境,如果不能进行适时的调整,显然就不合适了。当然,考核指标的变化,也不能乱变。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短板”在哪里,同时还应基于一个原则,就是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对象的成长和提升,这是不变的“经”。

不仅是绩效评估,人生的提升也如此。我们既需要综合能力的进步,在不同的时段,我们也需要有不同的恰当目标。孔子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大约是最好的诠释。

 



[1]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