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金色年华554 2017-08-19

梁太祖朱温(852—921)

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乾符四年(877年)参加黄巢起义,任大齐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882年)九月,叛变降唐,赐名全忠。次年任宣武节度使,与沙陀贵族李克用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进封梁王,成为割据势力,与李克用等连年混战。天祐元年(904年)杀唐昭宗,立李柷为傀儡皇帝。天祐四年废李柷,自立为帝,改名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乾化二年(912年)为其第三子友珪所杀,《旧五代史》卷一、《新五代史》卷一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梁太祖朱温

唐庄宗李存勗(885—926)

沙陀贵族李克用之子。908年袭晋王位,据有太原,与朱温连年混战,多次获胜。923年春,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攻灭后梁,建都洛阳。他既昏庸无知,又骄傲自矜,宠信宦官和伶人,疑忌功臣,重敛急征,致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同光四年(926年)在魏州兵变中为流矢所毙。《旧五代史》卷二十七、《新五代史》卷四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唐庄宗李存勗

晋高祖石敬瑭(89 2—942)

沙陀人。后唐时任河东节度使,因见疑于后唐废帝李从珂,遂从刘知远之劝,于清泰三年(936年)起兵谋夺帝位,又从桑维翰之议,以割地、纳岁贡、尊契丹主为“父”等屈辱条件,借契丹兵攻克洛阳,灭后唐,建国号晋,史称后晋。次年从洛阳迁都汴(今河南开封)。由于割让燕云,使华北大平原险要尽失,中原地区遂长期处于契丹的威胁之下,贻祸甚深。《旧五代史》卷七十五、《新五代史》卷八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

沙陀人。后晋时任河东节度使,因见疑于晋出帝石重贵,据境自守,不参与晋辽间的战争。开运四年(947年)辽兵攻入汴京时,他乘机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天福年号,以争取后晋旧臣归附,并下诏诸道,禁止为辽朝搜刮金帛,以收人心。辽兵北撤后,他率军进入洛阳和开封,定都汴,国号汉,史称后汉。在位仅十月,死。《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新五代史》卷十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后汉高祖刘知远

周太祖郭威(904—954)

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后汉时任天雄军节度使,出镇魏州,兼枢密使,节制河北诸镇。因见疑于汉隐帝刘承祐,于乾祐四年(951年)起兵反汉,很快攻进汴京,隐帝为乱兵所杀。郭威在汴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他出身贫家,了解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注意节俭,虚心纳谏,延揽人才,惩治贪吏,废除苛捐杂柷,奖励生产。是五代时期有作为的君主,在位四年卒。《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新五代史》卷十一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周太祖郭威

周世宗柴荣(921—959)

又称柴世宗。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郭威养子。显德元年(954年)继位。他精明强干,曾打算做三十年皇帝,“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继续革新政治,严明法纪,整训军队,抑制寺院势力,减轻民困,垦荒田,兴水利,发展生产。即位次年,即在“高平之战”中亲自督阵,击败北汉和契丹联兵的进攻。后又派将攻取后蜀秦、凤、成、阶四州。接着三次亲征南唐,取得江淮十四州,解除北抗契丹的后顾之忧。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亲率大军攻辽,收复瀛、莫、易三州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之地,正要进兵幽州,不幸患病退兵,不久去世。在位仅六年,为其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旧五代史》卷一百十四、《新五代史》卷十二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五代

周世宗柴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