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曾说过:“会作文章的一生必要有几篇大文章,……这才可以站得住,画家也必须要有几幅伟大的画,这才能够在画坛站得住”。所以,张大千非常注意宏幅巨制的作品创作,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都有巨作问世,这一点在《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一》中得到充分展示,也给人们深刻的记忆,比如《长江万里图卷》、《庐山图》等载入史册的铭心之作。同样,在艺术市场上,张大千的精品历来被藏家称之为“龙头股”、“指标股”、“领涨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张大千作品价格始终处于市场的最高层次,并领导着中国字画的销售价格。他的字画市场价格的形成恐怕要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算起。1925年,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了他第一次画展,共展出99幅作品,每幅作品的售价一律定为大洋20元,展出没几天,他的作品全部卖完,随后即在报上刊登自己画作的润格,从此,张大千走上了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据许姬传(梅兰芳的秘书、收藏家)先生回忆:三十年代初,著名鉴藏家、书法家张葱玉和友人应大千之邀,到苏州网狮园游玩。一日,张葱玉偶然在一间房内看到四周挂满历代名画,经张葱玉仔细辨认,皆为大千仿的。事后张葱玉曾对人讲,假若有人将其中石溪的画当真的买给我,我是会吃进的。张并预言,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今无来者,将来凡是署名张大千的画,必定会大涨价。此话被言中。在以后的卖画展中,大千的作品价格像一匹脱了缰绳野马在市场上狂奔,并将他自己订的润格和所有的同时代画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他的画少则每幅以两(黄金)计,多则每幅以条(黄金)计。尽管价格昂贵,但作品每每告罄,销路极好,成为典藏家竟相寻觅的珍品。民国期间最为轰动的是一九四八年,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内举行近作展,共展出九九件作品,绝大多数为工笔重彩,辉煌夺目。每天参观者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订购的红纸条贴上了“满堂红”,有些画还被复定三至五起,盛况空前。红极一时的名画家吴湖帆也当场选定了三大幅,后又请别人代订了几幅。展览会上有人为画展所得试作估计,认为约可等价于市上的黄金达一百几十条之多(高达约一千几百两),这一奇迹在那时实为前所未有。在2010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众所期待的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以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轰动海内外,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之后,大千画作亿元频现,迄今已有6件作品过亿元,这也是近现代已故画家中过亿元最多的。 张大千的作品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佳绩,根本的原因是大千的艺术地位十分稳定,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记得我的好友、老法师、国内最早从事拍卖的于长寿曾告诉我,近现代画家中,张大千作品的受众群体最广,市场基础最扎实,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得高价都是过去靠钱堆出来的,这如同股票一样。所以,投资收藏他的作品风险小,增值潜力大。从总的趋势看,艺术市场总是升值的。而大千的作品好比股市中的“龙头股”、“指标股”、“领涨股”,他始终处于中国书画价格的领先地位,只要字画市场启动,大千的作品价格可望率先攀升。 2011年以来,张大千作品的销售额已开始同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轮流坐庄,称霸世界艺术市场。笔者坚信:未来中国书画在向世界艺术市场的冲击中,张大千有望成为世界艺术市场的风向标。 张大千作品前十位排行榜
2.张大千《嘉藕图》镜心,尺幅184.5×95厘米(2012年苏富比1.9亿港元成交,高岭梅旧藏,林百里收藏) 3.张大千1965年作《瑞士雪山》镜心,设色绢本,尺幅173×344厘米(2016年保利1.6445亿元成交,2009年匡时5264万元成交) 4.张大千1946年作《仿巨然晴峰图》立轴,尺幅168.5×85厘米(2016年11月嘉德1.035亿元成交,2010年6月30日上海天衡7280万元成交) 5.张大千戊申(1968年)作《爱痕图》镜框,尺幅76.2×264.2厘米(2010年嘉德1.008亿元成交,方闻先生旧藏,林百里收藏) 6.张大千 1965年作《云山古寺》设色金笺 镜框,尺幅172×89.5厘米,(2017年佳士得1.0246亿港元成交,2011年苏富比6786万港元成交,高岭梅旧藏) 7.张大千 1947年作 《夏日山居》立轴,尺幅181×69厘米(2011年上海工美8050万元成交,荣氏家族荣子浩旧藏) 8.张大千 乙亥(1935年作)《天女散花》立轴,尺幅167×72厘米(2010年保利7448万元成交,2006年嘉德236.5万元成交) 9. 张大千《红拂女》镜心,尺幅125×75厘米(2013年嘉德7130万元成交,张群旧藏,刘益谦收藏) 10.张大千1947年作 《荷堵野趣四屏通景,尺幅154×78厘米×4(2013年佳士得8051万港元成交,折合6376.4万元,刘国钧家族旧藏,刘益谦收藏) |
|
来自: YANG158798 > 《绘画欣赏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