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征服者

 太阳当空照917 2017-08-19


我们的课本讲学术史的时候,大都把学术的发展写成理所当然。历史上每代学者 都付出一份努力,把前人的成果加高一点点。只要假以时日,科学终能有所成就。

但这是胡说。

尤其是哲学。哲学的发展非但不是一马平川,反而在好几个世纪里都处于命悬 一线的危险境地。一不留神,哲学前辈们的努力就会从地球上绝迹。

为啥呢?

说来有点搞笑,关键原因不过是那薄薄的纸。

古希腊人主要使用石板和从埃及进口的莎草纸写字,稍晚一点有了羊皮纸和 牛皮纸。总之这些纸张要么价格昂贵,要么不容易保存。而且因为羊皮纸牛皮纸很 贵,一些人为了省钱,会把他认为不重要的书上的字刮掉,再重新用,这进一步加 重了对书籍的破坏。偏偏古希腊又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多书籍只能留下有限 的几份拷贝。在蔡伦出手拯救这世界之前,只要一把大火、一场战乱,可能一部名 著就会从此泯灭。

更何况,哲学还是各学说中最无用的一种。实用的技术想留下来很容易。政权 更迭,医生铁匠工程师都不会失业。秦始皇焚书坑儒还留下巫医呢。但统治者有什 么理由留下哲学这玩意呢?

所以当雅典面临第一次亡国危险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哲学这回要完蛋了。

敌人是马其顿人。

马其顿在雅典的西北边。说起来,雅典和马其顿都属于希腊文化圈。就好像咱

哲学家们

都千了些什么? .10,

们战国时代的诸侯国,都属于中国人一样。虽然政权不同,但是同文同种,文化是 —样的。

可是在雅典等希腊人看来,马其顿文化落后,是一群不开化的蛮人。马其顿有 好几次要求加入希腊联盟,其他希腊城邦都没答应。

然而就在柏拉图晚年,马其顿实力倍增,足以打得过其他城邦。这下人家也不 要求加入希腊联盟了,直接灭了你算了。就在柏拉图去世后不久,马其顿的军队就 到了雅典城下。

雅典人民绝不肯屈服。文化中心被野蛮国家侵略,这算怎么回事?你能指望这 帮野蛮人保护我们的文化吗?实际上,几年以后,底比斯人叛变马其顿,马其顿就 将底比斯洗了城,男女老少都没留下。

所以雅典人拼了命也不能输,不仅组织起军队迎战,还叫来了其他希腊城邦组成了联军。

可不要小瞧雅典军队。

在咱们的印象里,雅典人都是整天髙谈阔论的文弱书生。其实不然。包括雅典 在内的希腊各城邦搞的都是全民皆兵制,特别鼓励公民锻练身体,所以才会有奥林 匹克运动会的嘛!

苏格拉底那么大的哲学家,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位矫健的运动员和勇猛的战士, 参加过好几次战争,有过英勇的表现。

所以雅典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看过大片《斯巴达300勇士》的朋友对斯巴达 战士的勇猛印象深刻吧?雅典和斯巴达经常打仗,还能打个互有胜负呢。更何况这 次雅典人还有其他希腊城邦当盟军,他们自信一点也不输于野蛮的马其顿人。

结果雅典人一出城,发现迎面而来的是一群奇怪的敌人。

只见马其顿士兵站成了一个紧密的方阵,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好几米长的长矛。 后排的长矛透过前排人的缝隙伸出来。连续好几排皆是如此,所以最前排一共探出 密密麻麻好几十杆长矛,就像刺猬一样。再加上士兵都装备了重甲和盾牌,前排士

兵倒下了后面马上有人补充上来。这阵型攻防兼备,简直就是今天的坦克车。

不仅如此,马其顿步兵的两翼还有骑兵穿插包抄,方阵后面还有弓箭手、投矛 兵远程进攻,整个形成了立体化作战。

这套战术被后人称作“马其顿方阵”,在当时基本就是天下无敌的东西。

更让雅典人吃不消的是,马其顿人还玩起了阴的。刚一交战马其顿军队就开始 后退,等到雅典人追击的时候,突然从暗中冲出一支由年轻的马其顿王子率领的骑 兵,把雅典联军中负责殿后的底比斯圣队彻底打败了。

这支底比斯圣队非常有名,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士兵都是一对一对的同性恋。 所谓上阵父子兵,这支部队都是恋人兵,打仗的时候谁都不肯后退,所以战斗力超 强。当这支部队被马其顿王子击溃后,整个雅典联军也就溃畋了。雅典从此落入了 马其顿之手。

对于雅典人来说,被不开化的马其顿蛮人,尤其还是个年轻的蛮人王子打败真是一场耻辱。

但雅典人输得一点都不亏。

因为那个马其顿王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

20年后,亚历山大的军队所向披靡,最终让马其顿横跨欧亚非,成为人类史上 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和庞大的帝国疆土相比,雅典只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座小城罢了。而雅典城内 的小小神庙中,那几卷用烂纸破皮誊写的哲学著作,更如同草芥一般。只消一阵微 风,立刻就会灰飞烟灭。那些哲学家对此却束手无策,只能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命运 的发落。

假如他们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一百年后中国发生的那点事儿,他们就会更

加惊恐了。

因为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有一个和马其顿非常像的国家,它同样用武力统 一了大片领土。然后他们的皇帝就下令:烧毁一切官方不喜欢的图书,杀掉所有讨 厌的读书人。

没错,我说的就是秦国。

马其顿和秦国很像。

它们差不多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都位于中心文明(希腊文明/中原文明)的 西北角,都是多山地形,土地贫瘠,经济和文化都落后,但是军事都很发达。

因为文化落后,最早处于中心文明的国家都不愿意接纳它们,直到后来它们的 军事能力强大了,中心文明才不得不予以承认。

在完成统一大业前,两个国家都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既然自己文化落后,那 就广开言路,把别的国家的人才都吸引过来。在秦朝的知识分子阵营里,吕不韦和 商鞅都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李斯是楚国人。马其顿也是猛学雅典知识,甘当 雅典的小学生。

最后,它们都靠军事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秦始皇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秦始皇办了一件伟大的事,就是统一中国,避免中 国出现欧洲那种多民族国家各自为政的局面。

但秦始皇是怎么做到的呢?

都给我用同样的单位,不用的,杀!

都给我写同样的文字,不写的,杀!

只能留官方规定的书,非官方的,烧!

秦始皇敏锐地发现,国家统一的关键在于文化的统一,在于民族的融合。虽然 他的手段残暴,但是他成功了。

然而亚历山大没这么做。

王国维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我们说,可爱的皇帝没有能耐,有能耐的皇帝不可爱。

秦始皇属于后者,亚历山大属于前者。

所以雅典的哲学家们可以松一口气了。

亚历山大不但重视希腊文化,也同样重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在这点上,亚历 山大不像是征服者,更像是一个知识分子。他雄心勃勃地建起了一座亚历山大图书馆,目标是“收集全世界的书”。自然,希腊著作成为收藏的首选。

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图书馆归了埃及所有。埃及国王对图书馆同样尽心尽 力,据说还使用了强行搜查过往船只等非常手段收集图书。为了搞到一些希腊戏剧 的原著,埃及人假装向希腊借原本抄写存档。实际上伪造了一份,把真本留下,把 伪本还给人家了。

更厉害的人物是亚历山大的老师。在马其顿还未崛起的时候,马其顿贵族经常派人到雅典留学。其中有一个皇家御医的儿子去了柏拉图学院,学成归来就成了亚历山大的老师。

这人叫做亚里士多德。

是的,和苏格拉底、柏拉图齐名的亚里士多德不是雅典人,是马其顿人。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这三个人的关系和咱 们的孔子、孟子、荀子很像。都是被万代学子崇拜的先贤,都是辈辈传的学问(不 过,孔子、孟子和荀子之间的时代相隔较远,学问不是亲传)。每一代学生虽然继 承了老师的学问,也都有和老师相悖、不同于老师的学说,否则学生们也不能自立 为一代宗师。更巧的是,苏格拉底和孔子都不留文字,他们的观点是徒弟们给记录 下来的气

他们所处的时代也很接近。孟子只比亚里士多德小了 12岁。要不是有喜马拉 雅山拦着,没准亚历山大可以打到中国,那样孟子就能读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了。

我们难以想象苏格拉底的疑问、柏拉图的思辨和亚里士多德的百科知识会给正 在百家争鸣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或许中国不会走上独尊儒术的道路,也能在文明 里留下理性、思辨和科学的种子。当然,这种假设没有意义。

亚历山大对雅典的征服非但没有摧毁希腊哲学,反倒将哲学发扬光大。毛主席 把长征比作革命的播种机,那么马其顿方阵就是希腊哲学的播种机。随着亚历山大 的铁骑,希腊的哲学著作得以遍布东欧、北非以及中亚。

希腊哲学能够传到今天,要感谢雅典的亡国之战,也要感谢亚历山大可爱却 “无能”的治国方针。如果没有这一步铺垫,不久以后,希腊哲学就要彻底从地球 上消失。

顺便一说,此时希腊哲学讨人厌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

哲学家永远学不会讨好独裁者。在亚里士多德的晚年,他曾经抗议亚历山大的 一个死刑判决。亚历山大给他老师的回应是一次赤裸裸的威胁,他说:我也有能力处死一名哲学家。

哲学家同样永远学不会讨好人民大众。亚历山大一去世,雅典人就对亚里士多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主要是因为雅典人还记着被马其顿征服的仇呢。结果亚里士 多德被迫离开雅典,第二年就去世了。

正舍为亚历山大是个可爱的皇帝,没有通过暴力进行文化统一,所以他死后, 亚历山大帝国马上就分裂了。

不久,更强大的罗马帝国代替了亚历山大帝国,统一了大部分欧洲。在文化上,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一样,同样奉行包容的政策,希腊哲学也得以继续传播。

当然,我们知道,罗马宽容政策的后果是,后来的欧洲再也没能形成像中国那 样统一的大国,而是分成了多个民族国家。

对于欧洲的历史选择,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些我们不讨论。

我只知道对于知识来说,宽容永远代表着光明。

罗马帝国成立之初的文化界宛如咱们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争鸣的地方常常是 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不同学派的人当场宣讲、辩论自己的观点,那是文化人最幸 福的时代。

不过这一切很快就要改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