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谋略,见其类而为之,帮人要帮到点子上

 法缘 2017-08-20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愿意帮助别人,并且有能力帮助别人,一定也是深受欢迎和爱戴的人。但是有时候我们玫瑰没有送出去,反而自己被扎得满手都是刺,这就叫做吃力不讨好。

01

鬼谷子说:“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大意: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帮忙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

案例:

魏国攻打赵国,赵向齐求救,齐威王让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救齐。田打算领兵直接去解救赵。孙却说:“解开乱丝,不能用拳头;劝人停止斗殴,不能伸手。只要抓住要害,造成一种阻止纠缠、争执的形势,纷争就会自己解开。”

孙看了看吃惊的田,继续说:“现在魏的精锐部队一定全开往国外,年老体弱的士兵留守国土。您不如带兵直奔大梁,占据魏都的大路,冲击它空虚的后方。魏一定会放弃赵,返回来拯救自己。这样一来,我们既救赵,又击败了魏。”

田忌听从他的建议,带兵急奔大梁,魏军果然离开了邯郸。

好比两人打架,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上去,最后也一定参与进去,不仅未能如愿,还可能自己也遍体鳞伤。聪明的做法是先弄清楚他们打架的原因,再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就像解开一团乱麻不能要手乱拽。

02

所以孙膑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 孙的观点其实也是和鬼谷子的谋略相符合,果然是师徒一家,而且青出于蓝还胜于蓝。

帮助别人,心愿是好的,但是不能事与愿违。有时候我们心急火燎,恨不得长一双翅膀立刻飞到落难朋友那里,最后因为办事不得要领,自己也陷入危机。

案例:

蜀国大将关羽围困襄阳,曹操支持不住,且因为汉帝在许都靠近贼寇,他担心关公会威胁许都,就打算迁都。

司马懿、蒋济都劝说操:“刘备和孙权是外亲内疏。羽得志,孙肯定心里不痛快。可以派人劝说孙紧随羽之后,攻击羽,答应割取江南给孙,这样襄阳之困就可以解除了。”操听从了这个建议,羽果然被孙擒获。

如果迁都则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士气,蜀国也会步步紧逼,效果一定不好。所以与东吴联手破坏孙刘的团结,不仅一箭双雕,而且除去心头大患,解除了燃眉之急。

所以办事不能心急,一定要风险第一,机遇第二,帮助别人更是如此。

03

鬼谷子说,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

鬼谷子说这话也是想留个退路,让帮助别人的人可以有回旋余地,如果成功自然很好,如果失败自己也不深陷危机,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案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我们有这些特长,就可以帮助家庭走出贫困,发家致富,这不是很好的主意吗?他打听到当时越国比较富裕,于是他就想举家迁到越国去。

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 鲁国人不解地问:“为什么?”朋友继续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如果不是走南闯北的朋友提醒,鲁国人一定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

古人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简单地说,就是利弊权衡,自然选利重害轻。所以无论帮助别人或者是自己,一定要想好是否能有退路。

04

如何才能帮人帮到点子上呢?

首先必须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火热的心,不是虚情假意。其次要了解情况,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使再急迫的事情,也不能心急,更不能蛮干,宁愿用巧,不要自添烦恼。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于是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他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价钱在不断攀升。他却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其实年轻人一定知道他内心是迫不得已才要卖房子的,他把握了老人的心理和动机,帮助了他。

不要贪婪,不要总想帮助别人之后获得高额回报,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