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7501瓷”中的温情

 景德镇瓷器 2022-09-23 发布于江西

说起“7501瓷”,多数人都略知一二,它融众多优秀陶艺大师集体智慧和精湛工艺于一身,涵盖餐具、茶具、烟具、文具,是品种齐全的系列生活用瓷,占据新中国陶瓷历史上标杆性的巅峰地位。

遗憾的是,这批诞生于那个红色时代,具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瓷器,终究还是没有完成最初的制作使命。一代伟人在瓷器送达北京后不久撒手人寰,饱含研制生产者才华与心血的瓷器从此也被贴上“毛瓷”的标签。

据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1975519758,部陶研所共生产“7501瓷”成品4000余件,其中约1000件送到北京,其余3000多件留散于民间,成为稀世珍品。

由于有着极高的声誉和艺术美感,后期有陶瓷生产企业对照“7501瓷”图案开始进行贴花和手绘的仿制,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口碑和销路。尤其是“水点桃花”画面,畅销20余年久盛不衰,一度成“7501瓷”和“毛瓷”的代名词。

实际上,真正的“7501瓷”包含“翠竹红梅”和“水点桃花”两种画面,分别源自诗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以及《七律·登庐山》中的“桃花源里可耕田”。

翠竹红梅

水点桃花

前者采用釉下五彩的制瓷工艺,后者则采用的是著名陶瓷艺术家刘雨岑釉上彩——水点粉彩的装饰技法。两种画面均格调高雅,清新秀丽,尤其是在毛主席偏爱的折枝梅加上几片青翠竹叶,更是承托了梅花高冷而不惧的气度,有着很好的审美效果。

或是受制作工艺难易程度的影响,市面上多见的是“水点桃花”画面。因为“水点桃花”属釉上彩,在合格白胎上加工彩绘,成瓷率较高,而釉下彩的“翠竹红梅”则需在瓷坯上绘画,经高温一次性烧成,成瓷比例仅约30%,制造成本高出许多。


 除了艺术和工艺上的至高成就外,“7501瓷”的实用性设计也让我们足足沾了伟人的光。

因为主席工作繁忙,常常用餐不能准时,设计人员贴心地考虑了在各类盛放菜肴的瓷盘中加设了盖子,如此一来,能延长菜品的保温时间。这一加设,让景德镇的餐具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品类——“合和器”。

这一器皿,伟人未曾享用,却被后人发现了它的种种好,合上可以保温,拆开则可盛放两个菜品,一物多用,经济实惠,自然讨喜!

再后来,这种叫“合和器”的生活餐具被演绎为更多的画面,进入千家万户,寻常百姓,温暖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