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在《红楼梦》中有着重要的角色地位,“金陵十二钗”中妙玉名列第六,连贾府小姐迎春惜春、少奶奶凤姐李纨也列于其后,她所紧承的是史湘云,而湘云之前的宝钗、黛玉、元春、探春,都是《红楼梦》中顶级层面的角色,妙玉角色地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妙玉与其余“十一钗”比照,两条身份特征极为抢眼:一是唯一的非贾府之人,二是出场即已分明的尼姑身份!——这又何以进入“金陵十二钗”呢?妙玉与宝玉有情缘纠葛,这是唯一可以解释的。能上“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要么是宁荣两府年轻的小姐、奶奶,要么与《红楼梦》的一号男主角宝玉有情缘。妙玉则属于后一种。 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陪着刘姥姥来至栊翠庵,妙玉烧水烹茶,招待贾母刘姥姥一行人。从妙玉的内心说,她是多么渴望与宝玉单独叙谈,乃致互诉衷肠呀!然而,众目睽睽,岂能得逞?她知道,宝玉与黛钗二人,每每形影相随,那么,又如何表达出她特殊的情感呢?把印着自己唇印的“绿玉斗”给了贾宝玉!宝玉是否理解妙玉的深意呢?其实,妙玉的内心独白是:刘姥姥只用一次的明代官窑茶杯我就断然不要,陪伴我半辈子的绿玉斗却给你使用!——何也?视你为知己,不分彼此,如同一人!妙玉之内心,可见一斑! 妙玉的结局,遵循太虚幻境中图、诗、曲的演绎,特别是《红楼梦曲》的曲名“世难容”,说得更是透彻,此人世所难容。程高本第一百一十二回,妙玉被强人掳去,惨遭奸污,不从而杀。如今的读者依旧难以接受,但这符合《红楼梦》创作时期的人们的正统思维!由于妙玉的爱情只能定位于“尼姑思凡”,犯了尼姑律条的大忌,当然是注定不可能实现的,注定比钗、黛更为悲惨。妙玉的结局,比“十二钗”中其他人更能印证鲁 迅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就是把美撕毁给人们看。 |
|
来自: 金贝壳bf6un0sx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