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药学-刘志洋(吉林医药学院)
2017-08-20 | 阅:  转:  |  分享 
  
汤剂的煎法第二节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二、常用剂型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如砂锅。煎药用水:清洁。用水量多少:一般以液面浸
过药材2cm为宜。★★★火候及时间:一般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保持沸腾状态。煎前浸泡:多数药物
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煮次数:一般3次,最少2次。解表药等芳香性药物,先用大火迅速煮沸,
然后文火煎10-15分钟;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文火久煎。服药方法空腹服,如:逐水药,泻下药,驱虫药饭前服,
补益药,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睡前服,安神药,固涩药,定时
服,抗疟疾药不拘时服重症患者。服用时间(根据病情及药物因素选择)★★总论测试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的是———,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载药——种,《本草纲目》作者——,载药——种。2能减轻或消除
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A寒热;B温凉;C寒凉;D温热;
E平;3相须是指A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B性能完全相同的药物合用;
C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D性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合用;E两药合用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4十八
反中,甘草反:A甘遂,京大戟;B半夏,瓜蒌;C天花粉,贝母;D细辛,芍药;E芫花,半夏5辛味
药的主要作用有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和中、缓急C收敛、固涩D清热、泻火、降逆、
泻下、燥湿E软坚、散结、润下6不能用水飞法进行炮制的是A芒硝;B蛤粉;C雄黄;D朱砂;
E石决明7.写出“十八反”的内容8.什么是中药和中药学9.什么是道地药材10.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11.四气五味、配伍的
主要内容12.五味的归经、属性及主要作用第三节升降浮沉一、概念: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是上升举陷,趋向于上;
降是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是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是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二、作用与用途:药物趋向作用用途
与气关系与味关系与质地的关系与炮制的关系升浮药上升向外升阳、发表散寒、催吐、透疹、开窍治疗在上、
在表以及病势下陷的病证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松的花叶、果壳酒、姜汁炙沉降药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水、潜阳
、消积、止呕、收敛、固涩治疗在下在里以及病势上逆的病证寒凉酸苦咸质地较重的根茎、果实、矿物醋、盐水炙
药物对机体部分的选择性的作用,也就是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二、归经的理论基础:以中医学的脏象学说和
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三、归经的确定依据:①以药物的疗效②依据药物的特征一、概念:第四节归经四、表述
方法:①十二脏腑经络法: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②经络阴阳属性表达阴经(属脏)阳经(
属腑)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
经太阳膀胱经五、指导意义二、归经的理论基础以中医学的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三、归经的确定依据
1、以药物的疗效2、依据药物的特征四、表述方法1、十二脏腑经络法
2、经络阴阳属性法五、指导意义一、概念: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特异质反应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
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第五节毒性广义的毒性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
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物。狭义的毒性毒性无毒——作用平和,不致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不注明。有毒—
—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需小心谨慎使用。
小毒——指药物使用虽可出现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大毒——具有明显毒理作用的药物,此毒药
物使用时必须谨慎小心,毒性分无毒、有毒、小毒、大毒。影响毒性产生的因素用量、对症与否、品种、产地、采集、储存、炮
制、剂型、患者个体差异……为什么要用有毒性的药材?附子: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为什么要用有毒性的药材?砒霜
急性白血病为什么要用有毒性的药材?升药: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主
含氧化汞。正确对待毒性1.人参中毒?2.蕲蛇入药有毒吗?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单味药物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
情较重的病证,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2、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通过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3、对
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一、概念: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
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称为中药的配伍。二、目的配伍的内容七情:前人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
系,总结为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具体为:★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药物。
如: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补气固脱,治疗大失血所引起的元气虚脱的危重症。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清肺热,治
疗肺热出血的病症。独桔汤、都梁丸。。。。。。单行是单味药应用,虽被列入“七情”,但并未发生配伍关系。因此
,“七情”是单行与六种配伍关系的统称。即:“七情”等于配伍加上单行。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
的疗效。如:解表药中,麻黄汤,麻黄与桂枝配合,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清热药中,白虎汤,石膏与知母配合,能
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作用。银翘散、桑菊饮、大承气汤。。。。。。相须的药物性能功效相类似,配
伍时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能明显增强原相同或类似的疗效,相须的药物一般但不一定都归在同一章节。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
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主药补气利水淡湿利湿辅药增强主药的作用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如:黄芪
配茯苓治脾虚水肿功效不同药物相使配伍清泻胃火引火下行主药辅药的作用增强主药如:石膏配牛膝
治胃火牙痛两药的主要疗效或性能不同,一般不是同类药物,且彼此有较明显的主辅之分,辅药用来增强主药的疗效。4、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畏(有毒)(解毒)生半夏生姜如:5、相杀:就是一
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毒)(解毒)杀生半夏生姜如:相畏与相杀为消除或降低毒性的同一配
伍关系的两种不同说法。相畏是有毒药相对于解毒药而言的,相杀则是解毒药相对于被解毒药而言的。畏是毒性受制的一方,杀为制约毒性的一
方。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吴茱萸恶甘草使其失去降压作用削弱其温胃止呕的作用生姜
恶黄芩削弱其补气作用人参恶莱菔子如:相恶的药一起使用一定两败俱伤吗?7、相反:就
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药物甘草反甘遂
贝母反乌头七情分类歌古人将药定七情,七情第一是单行,相须使畏杀恶反,配伍关系早阐明。
七情内容歌中药配伍有“七情”,单味用药名“单行”。功近同用即“相须”,原有疗效定然增。辅能强主曰“相
使”,毒受彼抑“相畏”称。减消他毒唤“相杀”,破坏另功“相恶”名。若是合用产毒副,“相反”能使危殆生。第六章中药的用药
禁忌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
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歌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
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十九畏歌★★★★★
★二、证候禁忌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二、妊娠禁忌:妊娠禁忌药
:是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或须慎重使用的药物。分类:根据对孕妇和胎儿损伤
的程度分禁用、慎用。禁用药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包括:峻泻、逐水、催生、化瘀、破血、开
窍、有毒性的药物。常见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
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慎用药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
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三、药食禁忌:药食禁忌又称服药禁忌,即通常的服药禁忌。1.概念:指在患病期间
,由于治疗的需要,要求病人忌食某些有碍病情的食物或药物,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①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
不易消化用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②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热性病忌食辛腻食物。③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
易消化的食物;2.包括以下几项:④水肿病忌食多盐。⑤黄疸、腹泻、消化不良者忌食油腻。⑥皮肤疮疡病患者忌食腥膻及刺激性的食
物。⑦麻疹忌食油腻、酸、涩之物。⑧高血压勿饮酒,失眠忌喝茶、烦燥易怒者忌食辣椒、大蒜。⑨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
动物内脏及烟酒等;⑩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第八章用药剂量与用法
剂量的含义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一般干燥品药材常用剂量为:5-10g,部分为15-30g
。用药剂量由医生根据用药目的,病人情况,配伍情况,剂型、季节、气候、居处环境等自然条件调整。
第一节用药剂量★★姓名:刘志洋QQ:295840187E-mail:295840187@qq.com办公室:3
314人参梅花鹿蝉?蜕代赭石绪言特点:1、从产地上看,大多数中药最初产在中国。2、中
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3、主要
作用。有关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中药学的旧称。因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药多数为草本植物,故名。民间习用,尚未形成统
一规范的名称及性能功用认识,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确认的一些药物。本草:草药: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来源、
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中药的起源:
原始社会2、中药学的发展⑴秦汉时期代表作:《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
中药学发展的基础.作者不详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2).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神农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年代:南朝梁代.记载药物数730种,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3).隋唐五代时期
代表作:《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23人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内容:载药844种(或850
种)结构及体例:由《本草》、《药图》、《图经》组成。特点:①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②增加图谱(4)宋金元时
期代表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1082年载药数目:1558
余种特点:各药后附列大量药方,互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5)明代代表作:《本草纲目》⑴作者:李时珍。⑵成书年代:明
代。⑶内容:载药1892种,分16纲(部)、60目(类);附药图1160幅、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6)清代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⑴作者:赵学敏。⑵
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外来草药。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
的本草著作。七.民国时期1.《中国药物大辞典》:陈存仁组织编纂,包含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但错误较多。2.中药研
究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八.当代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1963年版,公布于1965年)起
,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9版,最新的为2010年版。2.《中药大辞典》:1975
年完稿,载药5767种。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
载药8980余种。5.《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8年出版,载药2202种。6.《中药志》:原
载药500余种,后有增补。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中药的品种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藏中药的炮制......第二章中
药的产地和采集一、产地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江苏的薄荷、苍术云南的茯
苓,广东的砂仁、四川的黄莲、川芎、附子、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二、采集1、植物药材的
采收(1)全草类:植物充分生长,开花前或者刚开花时采收(2)叶类,在花蕾即将开放或者盛开时采收。(3)花类:开放
时采收,有的用花蕾的在未开时采收。(4)果实和种子:成熟时采收。(5)根和根茎:多数深秋时节采收。(6)树皮和根
皮类:春夏季节(清明到夏至)。2、动物药材的采收3、矿物药材的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者制成各种
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料药材的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炮制的概念:药物炮制的目的:1降低毒副作用
保证安全,半夏,天南星,巴豆2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延胡索,麻黄,红花(酒)3改变药物性能地黄,何首乌,荆芥炒碳4
改变性状,便于调剂,储存制剂如石膏,桑螵蛸5除杂,纯净,保证品质,称量准确。6矫味,便于服用紫河车、乳香,没药。炮制的方
法:一、修治1、纯净药材2、粉碎药材3、切制药材二、水制1、漂洗2、浸泡3、闷润4
、喷洒5、水飞三、火制1、炒:炒黄、炒焦、炒炭2、炙3、烫4、煅5、煨四、水火共制1、
煮2、蒸3、炖4、燀(其实应该是三滴水)5、淬五、其他方法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
概括。药性理论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禁忌等。第四章药性理论中药的性能:四气:又称四
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一、概念:此外,有些药物作用较和缓,称为平性,但实际向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第一节四气四气属性功效用途寒凉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阳热证温热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治阴寒证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药性是对药物功效高层次的概括,高度的抽象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四性和功效的关系第二节五味一、概念: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二、作用与用途:五味属性入五脏作用用途辛阳肺发散、行气、活血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甘(淡)脾补益、和中、缓急治疗气虚、调和、疼痛酸(涩)阴肝收敛、固涩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苦心清热、泻火、降逆、泻下、燥湿治疗热证、肺气上逆、湿证咸肾软坚、散结、润下治疗瘰疠、便秘淡阳渗湿、利尿治疗湿证、小便下利★★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