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文学史》名著梳理四

 拉普拉丝 2017-08-20


一、《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梗概

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船长勒克莱尔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唐格拉尔、情敌费尔南)和法官(德·维尔福)的陷害,被打入黑牢。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森巴),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

一、《三个火枪手》的故事梗概

没落贵族出身的达达尼昂到巴黎投军,加入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和其他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成为好朋友。他们为了保护王后西班牙公主安娜·奥地利的名誉,抗击红衣主教黎塞留,击败黎塞留设置的重重障碍,前往英国,从白金汉公爵那里取回王后的钻石,挫败了黎塞留挑拨国王和王后的阴谋。

《红与黑》

司汤达

一、《红与黑》的故事梗概

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瑞那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玛特尔)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二、于连的性格特征

1、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地位地下,常受人歧视,即使在家里也经常受到父亲和哥哥的打骂。

2、但由于他从小就跟随一位外科医生,在他那里,于连学到很多知识,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智慧,同时受到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平民反抗意识与平等意识。

3、而他生活的年代却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这是一个一切都由地位和财富决定的年代,因此社会地位低下的他决心出人头地,跻身上流社会。可以说他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一者的典型

4、于连形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他的矛盾性,是典型的圆形人物,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既反映了法国当时同阶级的人物的共性,又带有自己鲜明生动的个性。他的性格复杂、矛盾,有一切人共有的两而性,体现人性的光辉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

一、《人间喜剧》的简介

展示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贵族衰亡

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农民》

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

第三战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资产者发迹

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


金钱罪恶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代表作《欧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

一、《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梗概

1、老葛朗台是法国索尔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势和种种手段使自己的财产神话般地增长了起来。他十分吝啬,有一套理财的本领。为了省钱,家里整年不买蔬菜和肉,由佃户送来,比较重的家务活由女仆那农做。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平时还要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 

2、欧也妮的堂弟去世并写下遗书希望老葛朗台照顾他的儿子夏尔。葛朗台却用乌鸦招待夏尔。并且在当夜想好了一套诡计,借口家里有事,请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帮忙。在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不花,还利用银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债买卖,赚了一大笔钱。 

3、女儿欧也妮与夏尔相爱,欧也妮将自己积蓄的金币6000法郎送给夏尔去印度经商。夏尔也把母亲给他的金梳妆匣留给她作为纪念,葛朗台发现后,就大发雷霆,把她监禁起来。妻子知道后,一病不起。公证人警告他,妻子一死,财产必须重新登记,欧也妮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葛朗台老头便与女儿讲和,但妻子一死,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女儿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证件,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

4、老葛朗台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说:“这样好叫我心里暖和!”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高老头》

巴尔扎克

一、《高老头》的故事梗概

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他六年前住进了巴黎的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心狠手辣的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一、《包法利夫人》的故事梗概

1、爱玛是富裕农民的独生女,在修道院度过了少女时代,她学习贵族女子的谈吐与礼仪,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

2、后来破产的父亲把她嫁给了平庸、迟钝的乡村医生包法利,使向往浪漫生活的爱玛不安于室,两次发生婚外情。

3、第一次偷情:地主罗多尔夫·布朗是风月场上的老手,爱玛成为了他的情妇,并希望他讲自己带走,但罗多尔夫完全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欺骗了爱玛的感情。在约定好私奔的日子,却只是给了爱玛一封信。

4、第二次偷情:莱昂·都普意有着金黄头发的青年,他们有相同的志趣,而且都爱好旅行和音乐。爱玛和莱昂姘搭上后,爱玛再一次沉溺在恣情的享乐之中。为了不花销,她背着丈夫向商人勒乐借债。莱昂渐渐对爱玛失去了兴趣,同时接受了母亲的劝解,情感发生动摇。

5、爱玛接到法院的一张传票。商人勒乐要逼她还债,法院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还清,否则以家产抵押。她依次向莱昂和罗多尔夫借款却都遭到了拒绝,回到家后吞下了砒霜


《约翰·克里斯多夫》

罗曼·罗兰

一、《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故事简介

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2、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一个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老祖父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2、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

3、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米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米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4、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感觉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利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他在酒馆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杀人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

5、在巴黎,他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

6、在一个音乐会上,克利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7、在瑞士,克利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绝。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8、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当克利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