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从5岁小孩手、足起丘疱疹,伴瘙痒的外用药讲起

 看文海 2017-08-20


一、新浪微博(皮肤科赖梅生中医)上的问题

孩子五周半 从小皮肤爱起乱七八糟的东西。6月底全身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疙瘩 跟这种有点像 但又不完全一样 !擦了药膏慢慢好了。这次是八月十号左右起的,好像先是脚后来全身起,会痒!脚上像脚气一样,泡大了有的破了。。去医院有的说过敏有的说脚气还有说真菌感染,擦了一些药膏。吃了阿莫西林。请问医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长的什么东西?怎么根治呢?


二、简答

1、这样的病情,最好不要在微博等公众平台咨询,应该找专业的医生面诊,至少应该预约医生的线上图文咨询。医生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本次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发布,主要的目的是科普,而不是解决患者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了解更多详细的内容。


2、从上面两张足背的照片来看,主要见到的是密集的丘疹、丘疱疹,伴有瘙痒,是皮炎类的表现。此处根据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可以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或用一些软膏,如肤痔清软膏。还可以用清热燥湿收敛的中药湿敷,如除湿止痒洗液(具体使用方法,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msys2013,然后输入“除湿止痒洗液”查看文章)。

3、从足底照片来看,有水疱、糜烂,渗出明显,除了湿疹,还可能与真菌感染有关。此处忌用软膏、洗剂类药物,而首选溶液湿敷。治疗原则是:清热燥湿收敛,杀虫止痒。方用苦参汤加地榆、椿皮、枯矾等湿敷治疗。可以参考我另一篇文章:手足、股部瘙痒难忍,很可能是癣。怎么办?


4、从手掌上的大量丘疱疹来看,有汗疱疹的表现,也是湿疹的一种。治疗参考第3点。


三、拓展学 习

外用药物是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接触并使用的,而作为皮肤科医生,临床经常看到因错误使用药物而产生的问题,甚至一些医生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常常出现原则性错误。借此,与大家分享外用药物的使用基本知识。

1.外用药物的常用剂型及代表药

常用剂型主要有溶液、粉剂、混悬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各种剂型有不同特点、作用与功效,因而有适应症不同,临床上根据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合理选择使用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会适得其反而加重病情!

(1)溶液(solution) 将单味中药或复方加水,煎熬至一定浓度,滤过药渣所得的溶液。如10%~20%黄柏溶液、除湿止痒洗液等。可用于浸渍(湿敷)和熏洗,适用于多种皮损。红肿渗出糜烂或脓性分泌物多的皮损,或伴轻度痂皮性损害,可分次湿敷。对于慢性皮损也可先用溶液浸泡或湿敷,然后再用其它外用剂型,如油剂、软膏等治疗。湿敷时将5~6层消毒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稍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一般每1~2小时换1次即可;如渗液不多,可4~5小时换1次。热性、急性皮肤病多冷敷,慢性皮肤病多热敷。

(2)粉剂/散剂(powders) 即将单味药或复方研成极细粉末的制剂。如青黛散、六一散、滑石粉、止痒扑粉等。用法为每天3~5次,扑患部。适用于无明显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皮炎类皮肤病。

(3)混悬剂/洗剂(lotions) 是水和粉剂混合在一起的制剂,久置后有不溶于水的药粉沉淀,使用时需振荡摇匀。适应证同粉剂。如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颠倒散洗剂等。特别应注意交待患者这些洗剂不是用来清洗患处的!

(4)酊剂(tinctures) 将药物浸泡于50%~75%乙醇或白酒中,密封7~30天后滤过成的酒浸剂(也有用醋浸泡的醋剂)。常用药物如复方土槿皮酊、l号癣药水等。使用时用棉棒醮药液,直接外涂皮损区,每天1~3次。凡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破皮糜烂者,头面、会阴部及婴幼儿因皮肤薄嫩应禁用,用后易引起皮肤烧灼及剧痛。

(5)油剂(oils) 包括将药物放在植物油中煎炸去渣而成的油剂和与药粉调和而成糊状的油调剂。如蛋黄油、紫草油、青黛散油等。适用于亚急性皮肤病有糜烂、少量渗出、鳞屑、脓疱、溃疡的皮损,也可用于皮肤干燥粗糙的皮肤病。常用的植物油为麻油、茶油等。每天外搽2~3次。

(6)软膏(ointments) 将药物细粉或提取后,用凡士林、羊毛脂、猪脂或蜂蜜、蜂蜡等作为基质制成均匀、细腻半固体状的剂型。如青黛膏、疯油膏、5%硫磺软膏、肤痔清软膏、冰黄肤乐软膏、复方蛇脂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膏剂除了所加药物本身的作用外,还具有保护、润滑、止痒、去痂的作用。适用于皮损干燥、脱屑、肥厚、结痂、皲裂、苔藓样变等皮损。每天外涂2~3次,或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部再加包扎。用于皲裂、苔藓样变、肥厚皮损时,如加用热烘疗法或封包疗法,可促进药药的吸收,效果更好。凡渗液较多、糜烂较重的皮损,不宜使用。

其它还有乳剂、霜剂、硬膏、凝胶、气雾剂、喷雾剂等。

2.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为有效治疗皮肤病,在准确识别皮疹类型和诊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疾病不同病因、病机或自觉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合理选择药物

①根据病因选择:如疥疮选用能杀虫止痒的硫磺软膏;慢性湿疹常选择能清热止痒的肤痔清软膏;真菌感染选择抗真菌剂。

②根据病机选择:如血虚风燥所致慢性湿疹等,可选择当归、黄精、生地等具养血润燥的药物来外用;湿热蕴肤所致的急性湿疹,可选择苦参、黄柏等清热燥湿药物及地榆、五味子、乌梅、椿根皮等具收敛的药物来外用;结节性红斑,多因寒凝血瘀而见疼痛,常加当归、桂枝等养血温经散寒药物。

③根据自觉症状来选择:如瘙痒性皮肤病,常加荆芥、薄荷、冰片等来疏风清凉止痒。

(2)根据皮损特点正确选择剂型

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可参照表7-1选择剂型。

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

皮损

最适宜选用的剂型

皮损

最适宜选用的剂型

斑疹

洗剂、软膏

痂、

油剂、软膏

丘疹

洗剂

抓痕

洗剂

疱疹

粉剂、洗剂

水肿

溶液湿敷

结节

软膏

皲裂

软膏

风团

洗剂

鳞屑

油剂、软膏

苔藓样变

软膏

溶液浸泡或湿敷,再外涂软膏

糜烂、浸渍

溶液湿敷(用于渗液多);

油剂(用于渗液少)

(3)外用药注意事项

①注意药物浓度: 一般从低浓度开始,再根据病情需要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宜温和安抚,如急性湿疹;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的药物,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②注意个体反应:注意年龄、性别和部位的差异。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腋窝等皮肤薄嫩部位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酊剂。

③注意用药方法:如外用软膏时,表浅或薄的皮损,可单纯涂搽;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可厚涂并加塑料封包治疗,以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疥疮治疗时,需要颈以下全身涂抹药膏,而不单单是有皮疹的部位。必要时联合用药,如慢性皮肤病,肥厚粗糙脱屑,可先用溶液湿敷或浸泡,再涂相应的药膏,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④随时注意不良反应:注意外用药物所致的皮肤过敏、刺激或中毒的现象,用药前应交待患者一旦出现过敏(红肿痒痛等不适)、剌痛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及时复诊,并给以抗过敏等相应处理。


使用不当药膏,可产生问题,小心!

看一看,不后悔:慎用激素,一但成瘾,要像戒毒一样来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



用好大夫医生咨询、预约、评价赖梅生副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