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轻风无意 2017-08-21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下渚湖畔防风山下二都村

东苕溪在湖州一路逶迤北去太湖,沿途有很多湖漾湿地,第一个经过的就是下渚湖。湖西边有山名防风山,就是司马迁《史记》记载的“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的封山。在下渚湖防风山之间的村落就是二都村。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卫星地图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封山上俯瞰二都四周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湖上回望二都和封山

古国与秋祭:一段史前恩怨史

二都的“都”是古代县级以下的区划,始于北宋,沿用至清代。但二都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大洪水时代。大禹是那个时代的治水英雄,但在二都人心中,上古的治水英雄则非防风氏莫属,他是大禹同时代的部落首领,“防风国的国王”。

下渚湖畔防风山下的二都曾是防风古国的中心,唐代《元和郡县志》:“封山在(武康)县东十八里,《家语》云:封禺之山,防风氏国也。”宋代《余志英》:“古防风氏国所封之地,官禁樵采,故名。” 防风山记载了史前最大的一件冤假错案,一段史前的恩怨史。《国语·鲁语下》有:“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防风氏,又称汪芒氏,这个部落叫做防风族,也叫汪风族,因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一片汪洋的沼泽地。因此防风古国就在这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传说中,防风氏的头颅被砍下后,好久没见出血,大家惊得目瞪口呆。过了一阵,突然见一股白血从防风颈腔冒出,冲天而喷。大禹甚感怪异,事后查明防风氏因在赴会途中遇到天目山洪暴发,抢险救灾才迟到的。于是大禹为他平冤昭雪,还封他为防风王,令防风国建造防风祠,供奉防风氏神像。祠成大禹还亲临祭祀。这段历史发生在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过渡时期,大禹斩杀防风反映的是部落与即将诞生的夏帝国之间的恩怨纠葛,赴会迟到或许只是借口,后来的平冤昭雪,也只是掩人耳目的政治手段。当然矛盾也并没有大禹分封和祭祀而终结,防风与夏的纷争一直持续到禹的第十二代孙帝廑。他的兄弟禺分封到防风故地,禺与防风民众和协相处,赢得了民心,禺死后就安葬于此,为纪念禺,杨坟一带的山被称为禺山。一段公案,一段恩怨也算是就此了结。

据说大禹亲赴祭祀之日是八月廿五,他下令载入夏朝祀典,传之后世。这一传便是数千年,防风氏早已成为封禺之地的庇护神,早在1700多年前的西晋元康初年,乡人就在玉屏山喝防风山之间的乌墙头建造了防风祠,遗址至今可寻。到五代吴越王钱镠重建防风祠,称为灵德王庙,并立石碑纪念。如今古石碑还立于祠前,这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石碑之一,距今已有一千零六十余年的历史。之后,防风祠又从狭小的山谷搬迁至现在二都村。三合四乡八里的人都要在每年的八月二十五集聚到二都的防风祠里举行盛大的秋祭防风活动。八月廿十五前后各一天(即廿十四、廿十五、廿十六)是二都的传统庙会,连演三台社戏,街上各地商贩货摆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整个庙会,乡亲们“做客人”、“摆摊头”,祭防风,说防风,喝防风茶(熏豆茶、烘豆茶),祈求“防风王”保佑一方百姓来年风调雨顺、田蚕茂盛、安康祥和!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每年石榴红了就到了祭祀防风的时候了。这是防风庙边的石榴树,2013年的秋天挂满红彤彤的果实。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五代吴越王钱缪《修建风山灵德王庙碑记》,灵德王是钱缪封防风的号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防风庙外围墙壁画描绘了秋天祭祀防风的盛况和民俗。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2013年秋祭的前一天,大戏已经提前开锣了。

寿昌与紫石:一座典雅南宋桥

防风山南麓的上渚河上,有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 邑人姚智所建的寿昌桥,紫褐色的桥身青藤缠绕,舒展的弧形桥面与桥拱如长虹饮涧,与《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虹桥如出一辙。它是是杭嘉湖乃至长三角地区迄今发现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单孔石拱桥,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昌桥用的上好的武康紫石,就取自咫尺相隔的防风山。南宋时,使用武康紫石造桥覆盖整太湖流域地区,苏州和上海至今把武康石作为判定宋桥的主要依据。湖州的东苕溪中游是全国南宋古桥留存最多的区域,寿昌桥领衔的南宋古桥群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支奇葩,成为众多古桥爱好者争相探寻的首选。

武康石的名字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宋代杜绾所撰《云林石谱》等,但多数记载的是受文人偏爱的园林假山用石,但现在实物基本见不着了。而对于唐宋以来最早采自防风山,被大量用于建筑古桥的武康紫石却几乎不见记述,但古桥的实物遗存颇多。现在的防风山郁郁葱葱,但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其实整座山曾经被开采得几乎是“体无完肤”,但这里的采石史至清初时早已被人遗忘,更不见于明清地方志,清康熙二年(1663)武康知县吴康侯已经在《封山记略》将防风山古石宕当作胜景游览了: “……登而上有石穴,搓牙中积水寒,仙鼠窟之。又东上为封公洞,俗呼蝙蝠洞,岩窦轩翥,高可三四丈,如堂皇然,其中可陈百席。出洞之左又上为石,三面石壁如削,独亏其阳,水清以深,野人云龙池也。……西登半里许,两岑岸立,中贯一石,如梁可渡,下临绝壑,曰仙人桥。渡桥而上为百丈潭,四周皆绝壁……。大抵泉石幽奇,独立,惟封山特异。”吴康侯所记述的石宕作胜景,其实就是古代采石遗址。上世纪在清理有关洞穴宕渣时曾出土铁锥2只,当地人称作“石蟹”,是一种剖石工具。在百丈潭,还保留着一条采伐失败被放弃的弧弓形桥拱石,竟有弧形成排的铁锥痕18只。防风山的开采可上推至唐代而盛于两宋至元,可能因为山麓的防风庙“明洪武四年,而神亦载在祀典,设封守,禁樵采”(明沈缚《防风氏庙记》)。武康石的开采中心也因此转移到了狮山、塔山、虎山等地。

由此推断,湖州境内乃至苏州上海的宋代武康石桥,其石材应该都产自防风山。武康紫石质地硬度适中,纹理清晰,不仅便于开采,更有利于加工雕刻,能雕琢出复杂的艺术图案,雕刻入石三分,线条流畅灵动,富有立体效果。紫色在古代象征着祥瑞,武康石自然状态呈淡紫色,表面一经风雨侵蚀就氧化成美丽的紫色。武康石是一种砂岩,加工后表面仍具涩性,吸水性好,不滑溜。而且湿润的石上常有藤蔓攀援,苔藓衍生,二都的寿昌桥、资敬寺前桥、丁家桥等武康石桥,都是藤蔓缠绕,给人以古朴之美。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春天的寿昌桥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秋天的寿昌桥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资敬寺前桥,元代武康石拱桥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丁家桥,藤蔓缠绕,难睹真容。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封山上武康石开采的历史痕迹,现在已宛如天成了。

荻花与白鹭:一片秀美湿地湖

下渚湖因“防风氏所居”,故又叫风渚湖或封渚湖;又因与“哑子”谐音,俗称哑子湖。欣赏这片湿地湖,最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登防风山鸟瞰。只见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湖水云天,红瓦粉墙,一派江南的田园风光。山下的二都村与环境是那么地和谐统一,与山水融为一体,山因湖而青,湖因山而媚,村庄应山湖相映而秀气逼人,恬淡清新。二是乘船水上行。你不要坐景区的电瓶大船,要乘坐渔民的小木船,下渚湖是湖州最容易遭遇传统小木船的地方,你不要走大水路,要走港汊芦苇荡。当你坐上小舟在蜿蜒曲折纵横交错,迷宫一样的港汊芦苇荡中穿行,你听得见鸟叫,看得见鸟飞,你听得见水声,遇得到擦肩而过的小船。而二都村的粉墙和村后的青山,在丛丛芦苇之间若隐若现。

湿地为广大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因此下渚湖也是鸟的天堂。当然最能入诗入画的还是白鹭,据说集聚于此的白鹭已达数万只之多。二都一带有下渚湖有防风山,当一行行白鹭横过水面,越过青山之巅,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意。下渚湖畔赏白鹭最佳时间是每年春秋白鹭从南方归来和即将飞往南方,这时候白鹭最为集中,成千上万的白鹭鸣叫着、翻飞着,在湖面上空徘徊。还有就是每天早晚,白鹭迎着朝阳外出觅食,披着夕阳归巢之时,也是非常壮观和唯美的。

下渚湖最美的季节当属秋天,秋天最美的当属成片成片的荻芦。春夏两季荻芦像茅草,毫不起眼。但一到荻花盛开,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先是带点紫色,慢慢地紫色褪去,到深秋时节,在阳光下就变得雪花一样白,在西风里摇摆,那真的让人心旌摇曳啊!古代诗人笔下的秋雪不是雪,江南芦花胜雪,指的是荻花。待着夕阳西下时分,荻花又会魔术般变幻着颜色,晕黄、金黄、金色……。那时候,夕阳醉了,我也醉了。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白鹭与荻花下渚湖的标识。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小木船是湖上最亮丽的风景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二都:下渚湖畔防风山下
现在湖中小岛上还种上了成片的向日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