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父1》电影分析与研究(部分)

 草木青青33 2017-08-21

        在开篇包纳赛纳和教父的对话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维多.科里昂面对这位普通朋友的请求体现出了一位黑老大令人着迷和钦佩的胸襟与风度。包纳塞纳被殴打的独生女是科里昂妻子的教女,两家相识多年以来包一直在避免与科里昂产生联系,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有所谓的法律保障的社会中,从事着合法的营生,因此,包并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和维多.科里昂为代表的黑社会搅合在一起。但正如电影开篇所讲:“我相信美国”。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时代玩笑。法院不公的判证让这位勤勤恳恳的意大利籍美国公民享受到了一次社会现实的晴天霹雳。当时的美国,任然是一个黑道横行,官商勾结,法律与政治制度不够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公平让位于权势,金钱利益高于人身安全,若不是自己挚爱的亲人,共患难的兄弟,忠心虔诚的仆人,几十年的私人保镖,也会为了一叠钞票举枪杀人。因此,生活在这样一个尔虞我杂,阶级矛盾深刻,生活标准迷失的社会里,白手起家的维多.科里昂自然有一套适用于那个年代的处世之道。可以指鹿为马的黑老大,必然不会吝啬于杀人纵火。当包纳塞纳询问自己需要付多少酬劳时,教父沉默了。他考虑的并不是钱,而是与包的友谊,以及长远的利益。他缓缓地站起身,侧望着包念到:包纳塞纳,包纳塞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你这么不尊敬我。维多.科里昂不理解自己为了生存和家人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在他看来,社会就是这样,弱肉强食是不会改变的,为了自己的生意和家族而杀人是对的,为了获得尊严和地位买通政府官员,毒打自己认为不诚实的“畜生”也是对的。因此,教父疑惑了,为什么包要躲着他呢,正如教父对包所说:“你从未想要过我们的友谊”。其实,该清醒的是包纳塞纳。终于,在法院无法为他主持公道的时候,他开始求助于教父,请求教父杀死那两个殴打他爱女的男人。于是我看到,黑社会,成了正义的化身以及裁定善恶的法官。教父面对包纳塞纳的请求摇了摇头。他不能杀死这两个人,因为包的女儿并未被打死。教父没有在意这位朋友多年来对他的疏远和冷落,承诺包纳塞纳会让他得到公平的待遇,因为“这种不诚实的敌人也同样是我的敌人”。眼前的这位教父,他是一位理智,宽容,有道德涵养的男人,是一位仁慈的犯罪高手和温存的阴谋家。同样,这也是他成功的要素,在送走包纳塞纳后他对自己的养子说:我们不是杀人犯。当然,事件没有根本上触及教父重要的情感与利益。道德,在自私的边角上世故的如履薄冰。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用五分钟交代了故事背景以及重要人物的性格,浓缩了社会精神风貌,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和心理基础。值得借鉴。
        教父迎来了爱女的婚礼,按照家乡习俗,在女儿出嫁的那天不能拒绝客人的任何要求。婚礼在一片伴随着意大利民乐的欢乐声中进行,好莱坞明星强尼.方婷的到来成就了婚礼的高潮。久在办公的教父也在这个时候进入公众视角,这体现了他对这名万人迷教子的关心和重视,俨然以把他视为家庭的一份子。随后为替方婷取得电影合约而进行的恐吓,既体现了教父恰到好处的心狠手辣也展示了他凌厉有义的作风。在意大利,教父与教子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联系,身在异乡的意大利人,愿意并擅长用这种连结来发展壮大自己的集体。影片对于意大利人特殊而优越的行事信仰做了看似不刻意其实浓墨重彩贯穿全篇的讲述。在教父里,我看到科里昂一家都特别重视家庭的团结和睦,都非常重视家人情感的建立与培养。在维多.科里昂答应替强尼.方婷解决演出问题之后他问到:你经常抽空陪伴家人吗?在科里昂看来,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由此,我找到了让《教父》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对家庭的重视!每个人都有家庭,幸福痛苦冷暖自知,主动且不惜一切代价的去维护家庭的利益与尊严,不是谁都能做的那么坚决郑重。对家人的温暖,仿佛让让外表冷酷的教父流着彩虹般的血液。他是一头草原上猎杀斑马的雄狮,拖着尸体给幼师带来鲜肉并安详地替他们用尾巴扫走蚊子…
        家族的生存与做人的尊严经常被上升到最重要的位置,在大哥弗雷多保护爸爸(教父)不力后,山尼就把他安排到拉斯维加斯去学习赌场生意,不再让他插手复杂的家族事物而是另谋出路,这一点可以表明,科里昂家庭始终在不断的为自己的竞争所采取最优化的配置。这一传统或是容易被观众忽略的小动作其实是在为最后麦克.科里昂的上位做出铺垫。科波拉极其细腻的情节看似无关痛痒,其实无意之间已在观众心理上加了一成因果的筹码。另一方面,也是在侧面对麦克的上位做铺垫和清理。这也正是大师与二流导演的差距。看一部分大制作的黑帮片,总觉得这里差点,那里不够,主题立意暂且不说,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成熟的叙事技巧以及如何出色得用画面来讲故事。
       显然,维多.科里昂的很多品性已传到了未来的接班人麦克.科里昂身上。而不是保守的家族军师汤姆.哈金丝或外表强势,行事莽撞的哥哥山尼。在对头索拉索家族买通警方撤走教父在医院的报镖又殴打了前去看望父亲的麦克后,科里昂家族的几个头目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大哥汤姆以生意为由拒绝向索拉索动粗。山尼暴跳如雷但听了汤姆的分析后考虑到家族未来的利益也只能等待。这时,一个远景镜头把即将发话的麦克放在了最中间,他坚持决定安排和索拉索及其同党见面,并打算在饭桌上亲手行凶。周围兄弟笑他的转变和幼稚,但正是这个关键的决定和一连串对比,凸显出了麦克的部分内心底牌和作为下一代教父应有的素质。如果我的家人和家族受到了侮辱,你叫我如何静心等待?!这是在美国的意大利人非常核心的价值信仰,也是两代教父都拥有的优秀秉性。在那个混乱的社会,他们的家人与亲情比任何金钱与前途都重要。什么才是幸福的根本,什么才值得用死来捍卫,维多.科里昂和麦克..科里昂的答案是:家人。对比港台大肆渲染的兄弟情深,教父所提供的价值观更加亲近结实,为世界所接受。于是,为了父亲,麦克铤而走险。《教父》,给了我现实的镜子。
        还有一个场景不得不提,就是在没有维多.科里昂的餐桌上山尼正讨论着公事,妹妹打断他说爸爸从不在餐桌上讲工作上的事,这时,妹妹的丈夫打断妹妹:“你跟我闭嘴”,山尼见状向这位妹夫说道:“不准你叫她闭嘴。”顷刻,妹夫发言:“山尼,待会儿吃完饭后我想和你们谈谈,也许我对家族有很大的帮助。”山尼回答:“饭桌上不谈公事。”妹妹刚才指责了他,现在他站在了妹妹这一边。而对于这位妹夫,正如影片开头维多.科里昂所讲:“不要让他插手家里的事务。”教父不会轻易相信外人。家人再错也是至亲。
        麦克.科里昂在讨论向索拉索和殴打他的警察局长下手时受到了哥哥汤姆哈金的阻挠,因为对方有一个是警察局局长,而谁动了警察局局长就会受到其他家族的趁机打压。麦克在听了哥哥的建议后不为所动,缓慢而激烈的说道:“那是什么警察?他是勾结杀人犯的警察!”“我们在报社不是有朋友吗?”“如果不杀死索拉索,他迟早会对爸爸下手!”兄弟们听了他的话后沉默了。还记得教父维多.科里昂在电影开头对包纳塞纳说的话吗?“不诚实的人也是我的敌人!”,新老教父一直在科波拉安排的情节中潜移默化顺理成章的更替。这既造成了剧情上合理的逻辑发展,也铺垫并塑造了教父应有共有且一直有的情感,原则以及信仰追求:对家人至亲的关爱与保护。这也是片尾维多.科里昂向麦克的内心对白。
        浓厚的亲情观以及果断狠毒的生存原则,一直贯穿《教父1》。嗜血成性而又有战略和原则的狼群,对自己族人怀揣着让全世界动容的柔情和深爱。这在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是意大利人发展壮大的唯一选择。其根本原因归结于美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正如三部《教父》都显露出的命运和结局一样,其实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是瓦解教父的元凶,个人在大时代面前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很悲壮,很丰富,当然,也很渺小。(后文细诉)


         教父在得知山尼遇害后决定召集五大家族举行停战会议,丧子之痛并未影响这位智者的判断。及时终止交火才是长远之计,如果记恨对手那必将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我看到在悲哀笼罩下的教父多了一副成熟男人理智的光环。这个光环在接下来教父运送山尼的尸体到包纳塞纳的殡仪馆时,又一次以类似的身份出现过。灯光从上至下打在憔悴疲惫,疾病缠身的教父身上,摄像机低角度仰拍,在教父委屈难过已至扭曲但略泛天使般光晕的脸上,我领略到的是一个老人无以言表的剧痛和一丝短暂的深深的忏悔。“看看他们怎样对待我的孩子?”教父无法掩饰自己的悲伤,这时,他是一位令人敬仰同情的慈父。
        黑社会的会议进行得沉重而有序。教父和塔塔吉尼亚的对话中察觉原来对方并非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一直在幕后操纵的big shot,是另一位黑帮大亨巴西尼。为了获得教父手上的法律政治资源,巴西尼不惜向别人的爱子下手,以借刀杀人从此一箭双雕。既除去了维多.科里昂的左膀右臂又保障了自己的毒品生意,还拉拢了自己与塔塔吉利亚的私人关系,在这位人物干净体面的外表下,杀机勃勃的野心与冷血让他坐收渔利。大人物懂得怎样以合适的时机恰当的出手,令人痛快而讽刺的是,拥有这种魄力的big shot不止巴西尼一人,还有一个手腕更加残酷但似乎也更合乎情理的人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这就是麦克.科里昂。
        维多.科里昂为人正直,一诺千金。不会为了多余的利益而残害无辜,这是他做人行商的重要原则。面对塔塔吉利亚对其人格和承诺的怀疑,愤怒之后,教父也清醒的摸透了对方的底牌。下三滥永远都是下三滥,目光短浅,格局狭隘,就是杀人,也杀的猥琐阴迷不够胆。一个有信仰,有胸怀,有格局的男人,没有什么问题他不能平和利落的解决和面对。因此,小人有底牌,大人有底气,他就那样庄重的看,庄重的微笑,天塌下来也不过叹口气。
       麦克当家后比起父亲维多.科里昂来多了一份冷酷与狠毒。面对兄弟也不再亲昵,但家庭面对的威胁与利益让他又像极了父亲,为了自己的家人至亲,任意决绝的残暴都没有不人道的说法。麦克的蜕变从决心一次性除掉所有的威胁开始纵深。导演将麦克雇凶杀人的场面与在教堂受礼做姐姐康尼儿子的教父的场面穿插剪辑,凸显了麦克成长为教父的矛盾与复杂心理。一方面他是残忍的,一方面他又是仁爱的,他答应康妮做他儿子的教父是为了弥补或平衡杀害其丈夫的罪恶感,康妮是他的家人,应该受到自己的保护。而康妮的丈夫洛卡却对哥哥山尼的死有着逃不掉的责任,麦克果断坚决的大义灭亲让他既愧疚又坚持,他的使命与身份占据着他,从小在家中耳濡目染的教育让他成为了另一个教父。你可以说他虚伪,但身在乱世又家庭观念厚重的一家之主没有时间来动妇人之仁。不感情用事的决心,麦克走上了高处不胜寒的道路。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