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经学说中的疑点

 易记流年 2017-08-21



  引经概念的提出,是中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实际上有关归经及引经的理论已蕴含了西药受体学的思想。这一学说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深化与细化,至今还显得过于粗糙,仍处于经验用药的层面上,理论上不能完全合理解释,缺乏严谨性,实践上不能直观量化,缺乏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引经药的条件应是首先对某经具有选择性,其次应具引导力,即既有治疗作用,又有载体功能。而实际对引经药的认定、选取及应用并无一个统一、具体的标准,大都属于经验体会。


  2、作为引经药,应该有与该经有着亲和力的、强于其它药物的物质,否则怎能说明它能引导它药而不为它药所引?而这种特殊物质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测,并未得到确切的验证。


  3、数药引至一经尚可理解,一药引数经(如柴胡同时为足厥阴、足少阳、手厥阴、手少阳经的引经药)则未免失之牵强,似带有一厢情愿的人为迹象。


  4、若遇数经同病,法当数经同治,而方中药有多种,引经药是只引某药归某经,还是引诸药同归某经?


  附: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还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又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肢节之痛用羌活,去风去湿亦其功。小腹痛用青皮治,心痞黄连枳实从。腹痛须用白芍药,寒痛加桂热黄柏。腹中窄狭苍术宜,腹胀厚朴姜制法。腹中实热何所施,大黄芒硝功有力。虚热虚汗用黄芪,肌肤浮热黄芩宜。胁下疼痛往来热,日哺潮热柴胡宜。脾胃受湿困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下焦湿肿有火邪,知母防龙并酒柏。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湿热黄连释。渴用干姜白茯苓,半夏燥脾当禁革。嗽用五味喘阿胶,枳实黄连消宿食。烦躁须用栀子仁,水泻白芍苓白术。调气必当用木香,若然气盛又非良。补气必是用人参,肺经有热不相应。痰涎为病须半夏,热加黄芩风南星。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术陈皮两件增。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挟热芩连凑。眼痛黄连当归根,心中恍惚用茯神。小便黄时用黄柏,涩者泽泻用之灵。气刺痛时用枳壳,血痛当归上下分。痢疾当归白芍药,疟疾柴胡为之君。滞血桃仁与苏木,滞气青皮与枳壳。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泄元气宜改作。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如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肺燥所至的咳喘方剂中加入桑白皮能引药入肺经;香附、柴胡是肝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肝气郁滞、协胁胀痛时加入柴胡入香附可引药入肝;桂枝、薤白为心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胸闷、气短、心悸等心阳不通时加入桂枝、薤白等能引药归心经。姜黄和牛夕均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但姜黄能引药上行通达上肢,因此,常做为上肢痹症的引经药。而怀牛夕则性喜下行而通达到肢,因此在治疗下肢痹症时,常加入怀牛夕做为下肢的引经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