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于海内外,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道教南宗的祖庭。活佛济公的故里,五百罗汉的总道场,这里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历史,赋予此地那么多值得称傲的名号,它却依然沉稳低调,没有一丝俗世的铅华之气。这,就是浙江台州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西南连接仙霞岭,东北遥系舟山群岛。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中写道:“山峻路滑,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一个山峻而让旅人忘苦的地方,绝对有上佳的秀色作为回报。而我,今天就沿着古人的足迹一路“济情山水,验遇天台”。 琼台仙谷,一人的诗意江湖 琼台仙谷美景为天台山之首,有小黄山之称。层峦叠嶂,深壑飞瀑。游览其间,一种幽深的古意不断来袭。历代文人雅士就在这里留下抒情得墨宝和诗文,它是徐霞客得首游记,它是李白豪侠的诗篇:“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我欲天台,邀你凉夏。 自天台山游客中心坐车上山。过了水电站后,潭边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迎面峭崖壁立、奇峰插天,“琼台仙谷”四个摩崖大字,隽永洒脱。我站在雕刻着琼台仙谷的崖边,望着漫天的云朵自天际而来,溪流汇聚处,双曲薄拱坝,形成了一个九峰环抱、翠壁倒影、碧波澄澈的八仙湖。流水遇廊桥阻隔,瞬间碧水化为丝丝白线,怒啸而鸣,粉身碎骨亦不屑,撞山如雷,奔涌而去。水雾腾空,扬起阵阵彩虹细雨。 此时的我不是当年的徐霞客,那时候山是这座山,世界却不是这个世界,那时山险路长,深谷荒寂,桐柏宫尚在不远处。而今灵溪在谷口化成了一湖翠黛,浅显处卵石粒粒可见,水深处黛碧渲染成画。琼台挽青峰秀清影,仙谷撩白云濯丽姿,两岸翠峰连绵,峭崖嶙峋,青峰耸入云天,高处石平如台,流云从山石间飞起,溪瀑自云顶处落来。仿佛置身仙境,荡涤了一切尘凡俗虑。八仙湖山静水静心静,清气爽,如醉如痴。难怪诗仙李白直呼:“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一路前行,沿着溪水栈道北进,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过八仙平台后有“悬空廊”。飞檐屋盖如浮云飘依,仙岩壁上一古铜币状摩崖,中间是铜币的方“口”形,四周配以“隹、五、矢、”,均依方“口”,成“唯吾知足”四字。禅意哲理,人生韵味,于妙处感悟,心境豁然。 出“悬空廊”,山涧间巨石错落,方正有型。峡谷清流上一古色古香拱桥如虹、古朴沧桑,名为“望仙桥”。站在桥上,即刻有了行走江湖的诗意感,想那手持佩剑,凌空微步,摇曳着霓裳飘带,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缓步来到“悟真台”,百丈灵溪与莲花溪如两条银龙在此交汇。峡谷峭壁间,水花喷溅,激湍追逐,似高山知音、流水鸣琴。小憩台上,品味紫阳真人“悟真”境界,观瞻“秀谷隐仙”百态图卷、水幽风起,气爽神清的我身安琼台之上,澹然天地之间。 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簇拥峦夹翠,涉目成赏,一路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野花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依次有“碧玉连环”、碧玉苑,有金庭洞、锁龙洞、百丈龙潭大瀑布。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瀑泻龙潭,一碧如黛,波荡崖滑,令我心惊魄动。瀑布如滚滚蛟龙于百丈悬崖中夺路而飞,贯雷震耳,烟雾漫空。 继续登峰,险要地带,手足并行,达到峰顶,在山顶之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顿时心旌神摇,琼台仙谷,所到之处,山河入笔,天下归纸,好一派大情大义大诗情,大美大真大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