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新河线路方案经反复比较,决定采用从江宁县河定桥起经西善桥至金胜村入长江,全长18公里,其中包括上游干流的小龙圩裁弯1公里和中游的切岭工程2.9公里。1975年12月秦淮新河切岭段开工。切岭段是接连着的4个大小山头(韩府山北),平均切岭深30米左右。江宁县3万余民工用4个月的时间,搬掉了山岭10余米深的表土。然后组织6000多人的专业队,继续开山切岭。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切岭段属于宁芜火山盆地蒙脱石地质,蒙脱石具有强烈的膨胀性和崩解性,遇水就崩解成粉末,其尾部又需通过梅山铁矿区。因此,切岭后还要在河床、河坡回填粘土,然后再用浆砌块石护到高程15米。在通过梅山铁矿区时,为防止河道渗水影响地下开采,经多次勘探试验,会同冶金部科研部门研究防护措施。由冶金部增加700万元投资,采用钢筋混凝土铺垫,再加浆砌块石护面,护砌段长3公里。切岭工程施工艰巨,尤其是工程开始,民工技术不熟练,注意安全不够,致使300余人因工负伤,4位民工因工死亡。经过4年施工,于1979年11月竣工,完成土方437万立方米,石方224万立方米,另回填粘土8.6万立方米。新河土方工程在1978年组织南京市、镇江地区民工施工,于11月全面开工。切岭段以下河段由南京市负责开挖,切岭段以上河段由镇江地区负责开挖。施工中除受益的南京市郊区、江宁和镇江地区溧水、句容等县劳力参加外,还动员南京市江浦、六合和镇江地区武进、扬中、丹徒、宜兴、溧阳、金坛、高淳等县非受益地区民工支援,民工总数达22万人。该工程于1979年2月基本建成,共完成土方1302万立方米。在河道工程竣工的同时,兴建沿线跨河桥梁和江边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工程包括新河节制闸、抽水站及船闸,于1978年陆续开工,节制闸于1980年6月建成,当年投入运行,抽水站于1982年6月试运行并投入运行,船闸因1980年压缩基建投资,在已完成一半以上工程量中停缓建。新河节制闸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抽水站设计流量40立方米每秒,装机5台套、2750千瓦。秦淮新河上的11座桥梁,其中1座宁芜铁路桥、5座公路桥、4座机耕桥、1座人行便桥,于1982年前陆续建成。以上工程完成土方1740万立方米、石方240万立方米。投资7975万元。秦淮新河江边船闸闸室宽12米、长160米,1980年停缓建后,1984年由交通部门投资续建,1985年建成,投资85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