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点浸没在抽水马桶中,如今身价几千万!独特的风格让他屹立千秋……

 天宇楼33 2017-08-21



近些年,林风眠先生的作品,在拍卖中也是屡创新高,2016年佳士得秋拍,林风眠先生的渔村丰收拍出了3,974.00万港元。


林风眠先生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也因他的画画风格非常的与众不同。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出身石匠世家,18岁赴上海,1919年与徐悲鸿、张道藩同期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法国、德国学西画。1925年回国,25岁即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比如林风眠非常喜欢画小鸟,他笔下的小鸟个个姿态生动,有的活泼,有的呆萌。树枝的线条坚挺锋利,所展现的空间层次,丰厚而富变化。


林风眠作品


画中的小鸟,无论是独立枝头,还是在月下栖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小鸟沉静而自信,远离喧嚣世俗纠葛,体现了一种绚丽与宁静的世界和谐之美。


而对于画鸟,林风眠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画鸟就在于画鸟像人,画花像少女,如果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即便就是几只鸟,那种孤寂感也能力透纸背从画里面生发出来,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原名凤鸣,出生于1900年。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第戎美术学院,后又来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20年代,年仅25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



1928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出任校长。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


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入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五能看到林风眠画室里的亮光。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青。



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而最困难的时候,无奈之中的林风眠还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



80年代,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如今拍场上动辄几千万、几百万的成交价,也再一次印证,林先生的作品艺术价值之高!而这种艺术价值则是在孤独、坚持、困境、再探索中……林先生一点一点,用近乎“独孤求败”的方式追求的理想艺术,也只有他才能创立如此绚丽多变、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