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的艺术发展过程中,除了书法是集大成的发展之外,清代的国画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但是对于清代的花鸟画的成就来说评价却不是很高,许多人认为清代的花鸟画是一个媚俗的发展,远不如唐宋、五代时期,但比较让大家认可的就是清代的花鸟画对于文人花鸟画的发展的贡献确是十分重要的。 郑板桥国画作品欣赏 处于特殊时期的清代,各种因素促进了清代文人画的发展,清代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清代的文人花鸟画在其表现题材上可以说的是直抒胸臆,笔墨上更是讲究笔墨情趣,敢于创新。对于色彩而言可以说是大俗大雅,造型上更是随意夸张,可以说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也正是在这种饱受争议的大俗即是大雅的审美情趣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花鸟画国画大师,其中诸如八大、徐渭等都是时代的先驱,使得大写意画自称一派,开启了水墨时代,今天,书扬文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个时期的著名的水墨大师——边寿民。 金农国画作品欣赏 边寿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淮安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在边寿民的传世作品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泼墨的芦雁,但其实在边寿民的国画中无论是大写意还是没骨的小写意都有很重要的艺术价值。在清代的时候,边寿民的绘画水平与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千古奇才郑板桥等齐名,这也可以看出边寿民艺术水平之高。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其实,在边寿民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边寿民有着很大的影响。边寿民的祖上其实都是书香世家,但是却都没有任何官职,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寒门学子,但即便如此,边寿民还保留着读书人的傲骨,即便同宗中有许许多多的富商,但是边寿民一直和他们拉开距离,不像和他们有任何的瓜葛。边寿民为了远离这些尘世的繁杂,自己就搬到闹市之外,这里风景优美,芦苇飘荡,为边寿民之后的绘画几点了许多的素材,或许边寿民之后的题材以芦雁为主也是与他的居住环境有关。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从边寿民创作题材的广泛性看,他具有创新精神。他笔下的事物是许多文人画家不屑一顾之物,历年来,在花鸟画中梅、兰、竹、菊、荷是文人画家的首选题材,以物喻人,借以抒情,言明志向,而边寿民不仅画一些传统题材,如菊花、牡丹、荷花、梅花、橘子、葡萄、枇杷等花卉,他还专门描绘菖蒲、艾草、忘忧草、诱球花、扁豆、茄子、竹笋、萝卜、冬瓜、南瓜、木瓜、荸荠、冬菇、黄芽菜、香橼、佛手、哈蜊、鳜鱼、螃蟹、菱角、毛栗子、葫芦等食物;另日用品类如草鞋、草帽、蓑衣、鱼篓、钓竿、扫帚、拖把、香炉、茶壶、佛珠、砚台、水盂、如意、枕腕等也是他笔下的描绘对象。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边寿民最拿手的、最爱画的是芦雁,往往捎带人事,暗喻心境,由雁及人,发人深思,放笔纵横的芦枝与小写意的大雁结合起来,画面灵动富于生气。他笔下的芦雁,不同姿态、不同数量、不同季节、不同生态,都有他特定的解释,形成了边寿民的化身,也是他人格、兴味、力量、思索、追求、祝愿、叹喟、牢骚等等的象征。他用“芦雁”表达他一切想表达的情怀,清流游泳、晴滩静集、凌飞高举、日渚归飞、蓼汀鼓翼、沙屿鸣秋、深芦息羽、苇间修翎、孤雁哀鸣、双雁齐飞、群雁栖饮等等,无论何种雁态,都与数枝芦荻相衬相映。芦苇或满滩丛立、或倾侧风动、或横亚沙滩、或萧索倒欹、或雪压阴沉……使画面增添许多野逸之气。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边寿民的作品主要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笔墨风格:画芦雁、牡丹、螃蟹、鳜鱼等,用泼墨写意法,潇沥生动。如画芦雁能得鸿雁食宿飞鸣游戏等种种形态,他的泼墨花卉如牡丹、菊花等也别有情趣,且画中题诗,多寓寄着对人生及社会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悲凉;画蔬果花卉、日常用品,用淡墨干笔皴擦法,以表现对象的阴阳向背,有一定的主体空间感觉,近似于素描画法,通常不作背景,空白处题诗或短文,剪裁与布局,保持着传统的文人画情趣。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著名的近现代国画家、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经在边寿民的一幅作品中题跋,其中写道:边寿民能够在那个时代有自己的新意并一直坚持可见胸襟之旷达,对边寿民也是连连夸赞,能够收到徐悲鸿的夸赞,也可以说明边寿民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也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除此之外,边寿民对于诗词也颇有见解,虽然当时并没有刊行但后世还是有很多人搜集边寿民的题诗汇集成册传世。对于书法,边寿民也有很深的造诣,现在的拍卖行多有边寿民的书法作品上拍,但对于边寿民书法的具体样貌博物馆中鲜有,这是我们研究边寿民书法的一个难题。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的文献中将边寿民与金农、郑板桥等人同时并列为“扬州八怪”之中,但是众说纷纭,学术界也没有太好的界定,所以在这里就不探讨边寿民是否归属“扬州八怪”之中,也欢迎小伙伴们来讨论。 边寿民国画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