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2017-08-21 | 阅:  转:  |  分享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简单的讲讲吧,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不管是什么风格的绘画,都脱离不了绘画者对对象的个人理解,好看这个词在绘画的中高阶段显得很肤浅,关键是你要表达出来的感觉,如果你想传达出细腻写实的美感,那你就写实;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一种情绪,那你就凭着个人的理解去表现对象,不管什么颜色,都是你心境的一种表现!但是这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你要有把握刻画对象的能力和强烈的个人审美观念,要不然你压根就不知道画到什么样才是美!一、印象派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艺术家个人对艺术的探究与创新,印象派随之而生。与古典主义绘画不同的印象派通过研究色彩在光的作用下,冷暖,纯度,明度的变化,去表现真实的色彩。尤其是冷暖的变化,采用直接画法去快速表现稍纵即逝的光、色,更注重观察与写生。二、色彩在绘画中的实际运用色在光之下产生,万物在光之下会产生明度,纯度,冷暖,甚至是色相的改变。一幅画面当中根据对象的大小,远近,主次,位置,光线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光与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合而成的。所有物体都会吸收和反射光,每个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不同,就造就了世界的五颜六色。冷暖光的照射产生了冷暖。冷暖是印象派区别与古典主义的最大特点。冷暖是人对色的一种视觉感受和心里感受,蓝绿青紫会让人感到冷,红黄橙会让人感受是暖的。在实际的绘画中,一幅画面有一个总体的冷暖倾向。或冷或暖决定画面倾向的有多重因素:一、光源。光会笼罩整个画面,所以光源的冷暖就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冷暖。二、色彩的面积。画面中占主导的,面积较大的色块的冷暖倾向决定了画面的冷暖。暖色会更加向前,冷色会后退。这是人的眼看色彩的视觉规律。在画面中靠前的会偏暖,越往后会越冷,这是由空气积累的效果所致。光会使单个物体产生亮暗和影。亮部和暗部的冷暖总是相反。一个红色的物体,在冷光的作用下,亮部偏冷,暗部会偏暖,红色偏冷就会往紫色方向走,偏暖就会往橙色方向走。黄色偏冷就会偏绿,偏暖就会偏橙。三、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是色彩变化的本质原因。就是指物体直接被光照射的区域,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就要求画者仔细的去观察其中的变化。例如:冷色的光照射在绿色的物体所形成的光源色,就会使该区域呈现出青色的感觉,并不是改变色相,而是使其本是绿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同时在绿色的基础上呈现出青色,使颜色变的更加丰富,有内涵,这就是光源色的变化规律。固有色。这是一个伪概念。在印象派画家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们认为,颜色的形成,除了光源色,就是环境色。但这一个概念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固有色并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同环境和光线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在一个冷的环境或光线下,固有色也会变的更冷,只是幅度较小,固有色的明度介于光源色与环境色之间,但纯度会高于另外两者。环境色。即除了受光源色直接照射之外的其他因素。固有色产生的变化的颜色。一幅色彩作品,并不是再现客观物象,而是去提炼,概括,夸张的手法去表现对象。这其中环境色的运用至关重要。环境色的出现在不受光源直接照射的区域将环境色清晰的表达出来会使画面增色不少。阳光下物体的暗部所出现的蓝紫色即是环境色,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环境以及蓝天所反射的光造成,并非暖黄色的光源照射,暗部就会呈现蓝紫色。环境色一般纯度不会太高,因为都是光的反射所产生的,强度较弱。四、补色和同类色



补色是一组对比最强的颜色,补色运用颇为广泛,如受光面和背光面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或一块纯色的旁边都可观察到补色,另一方面,补色可以形成统一协调的色调氛围,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不同面积的补色但纯度明度接近的色块组合在一起即会形成协调但又强烈的画面氛围。同类色的运用也是形成画面统一协调氛围的方法,要掌握好同类色之间微妙的差异,区分好明度、纯度、倾向、冷暖。这样的颜色统一在一个画面内,才会形成即协调又丰富的色彩。五、颜色与空间同样的颜色在远近不同的距离上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远处的山颜色会接近天空的颜色比近处的山更灰,所以在空间上远处的色块会变冷变灰,色块形状边缘线模糊,掌握这几点在营造空间层次上会起到很大作用。注意事项总之,色彩的运用,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要不断的尝试大胆的运用才能表达出更美更生动的画面。
献花(0)
+1
(本文系香山梦艺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