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q1338 2017-08-22

真实的南宋襄阳保卫战当然没有杨过和郭靖,而那位蒙古大汗蒙哥则是死在了合州钓鱼城。

襄阳、樊城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那是一个野蛮征服文明的时代,蒙古南侵攻打南宋,从1235年到1279年,时战时休,拉锯激烈,整整打了三十四年之久,当时没得哪个国家能承受这么久的几乎不间断饱和式攻击。

那是蒙古帝国对一个国家最持久的侵略战争,而“襄阳保卫战”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宋元王朝更迭的关键。

此战从1268年开始至1273年结束,耗时5年之久,忽必烈在这场战役中痛风都犯了,经常连串都撸不下去,不停派出精锐使用尽了各种手段……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你要问为啥子襄阳这么刚?笔者只能说,这是铁打的襄阳,这是千古的英雄坟场!

三国时期诸葛亮隆中对策,计划两路出兵,一从益州出秦川,一从荆州向襄樊。南宋初期岳飞曾率军收复襄樊,从此地举兵北伐,意图收复中原。宋金议和后,南宋领土面积缩小,襄阳-樊城成为南宋中路边防上最为重要的一环。

从地理上说,襄阳与樊城两城隔汉水对峙,上通夔、利(四川一带),下控荆楚,宋人称之为“天下之脊,国之西门”。襄樊一旦失守,长江门户洞开,蒙古大军顺流而下,临安则危在旦夕。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蒙古围攻襄阳,南宋实际面对的是多国部队

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对内欺君误国,对外屈辱求和。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一改以西路四川为主战场的传统战术,决意自中路襄阳突破。

襄阳之战是南宋与蒙古之间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战争,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匆匆北归夺了汗位。也就是这一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阳,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忽必烈为这次战役选定的指挥官再次显露了他的用人策略。他所任命的将领并非清一色的蒙古人,也非来自任何一个单一的民族。

刚刚投降蒙古并向忽必烈透露南宋政治和军事弱点所在的刘整,在忽必烈登上大位之前就投降蒙古的史天泽,是这次战役中最著名的汉人将领;畏兀儿人阿里海牙,被证明是最成功的指挥官之一;阿术是参与围城战的主要蒙古将领;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则是来自中东的穆斯林,他们设计的火炮在对襄阳的最后攻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此外,高丽人和女真人建造的战船也在围城时派上了用场。在今天看来,参与襄阳攻城战役的其实是一支多国部队。

襄阳、樊城失陷后,南宋门户洞开。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亡。

骑兵为主的蒙古军队,攻下襄阳主要靠它

在传统印象中。蒙古军队就是那种彪悍的轻骑兵,只能在草原上狂奔。其实那只是最初期的蒙古军队,蒙古军队在战争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到了13世纪的后期,蒙古军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攻城能力,蒙古军攻城的王牌就是回回炮,说白了就是超大型的抛石机。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但是在当时宋朝军队真的那这种武器没有办法,因为宋朝军队的火炮在射程上不及回回炮,因此只能被动挨打。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蒙古占领襄阳才得名)。它是一种抛石机,用于战争攻守的武器。这种抛石机不过是在古代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改进、创新得更加先进、威力更加巨大。

至元初年,元世祖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襄樊战役始于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调回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马因应诏,举家驰驿至京师。

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制成回回炮,奉旨在大都五门前试射。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用力省而射程甚远。试射成功,世祖非常满意,特赐他们衣物、绸缎,并诏令他们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至元十年(1273)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亦思马因根据对地势的细心观察,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结果,一炮就射中襄阳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

没有郭靖和杨过的襄阳,全城军民死守五年感天动地

相持5年之久的襄樊战役,就这样在回回炮的一声怒吼中宣告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