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17-08-22

    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类药物,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群中,罹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人的15%,而且因为口服阿司匹林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而变得非常常见!

    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那是不是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就对身体有好处呢?

    这个问题其实全面的来看,肯定有的人吃了有好处,有的人吃了有坏处。那到底那些人应该吃,那些人不应该吃呢?

    事实是,除了需要吃的人群外,任何一类人群,如果没有必要而服药,其获益肯定小于风险,因为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个百年老药,其在民众中的知晓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有褒有贬,各说由衷,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肠溶片!

    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是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如无用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是冠心病,只要你还能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只要没有口服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等理由,都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这里的长期可解读为终身。这也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二级预防比较简单,那一级预防中,那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呢?也就是那些人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呢?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认为:

    合并以下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心血管病个体,其10年以上心血管病风险≥10%,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

3.高胆固醇血症;

4.肥胖(体重指数≥28kg/m2);

5.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发病;

6.糖尿病;

7.吸烟。

    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你符合了3项以上,您就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重要选择对象了!当然,并不是绝对,只是理论上讲服用要比不服用更好!这些都是建立在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的基础上的。

    当然还有一项是这样描述的:合并慢性缺血性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也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应症。

    所以,只有上边描述的病人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不是上述的这些情况,单纯的为了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最后,这里笔者讲到的仅仅是以冠心病为例,除了冠心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脑梗死、其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等。但是,即使不是冠心病而是其他疾病,其也有相对应的口服药物的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单纯以“年龄”为是否口服药物好坏的标准。

    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没病的老人不要乱吃。

    人的年龄愈大,畏死之心就愈盛。老人家们热衷于保健养生,本是人之常情。可恨太多无耻之徒,以保健之名行骗!一定要让老人们科学认识疾病和药物,不要道听途说,以偏概全。

    近几年,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所谓一级预防,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还未发病。2014 年日本一级预防项目「JPPP」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美国 FDA 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老年朋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是延年益寿,而是处于各种副作用的风险中!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服用阿司匹林应慎重咨询医生意见:

1、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2、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3、需要拔牙或手术的人,在术前一周也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目前定义为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综合征,可以发展为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而造成病人的残疾和死亡。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且患者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高血压的严重后果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的发生率,也就是说高血压只是外在的表现,而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率。不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并且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才能服用,服用前一定要先征询医生的意见。

    1.>50岁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无禁忌证且血压控制150/90mmHg以内,一般在每天饭后一次服用75毫克阿司匹林即可。

    2.<50岁若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硬化)、或合并任何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耐量异常、吸烟以及有心脑血管病早发的家族史等)的高血压患者每天饭后一次需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

    3.有血栓性疾病(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及间隙性跛行)的高血压患者。

忠告:小剂量阿司匹林需长期服用方能奏效,除非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建议先到医院,让大夫给你贴一点阿司匹林,先在皮肤上试试,到变态反应科,在皮肤上试试,如果皮肤不过敏非常小量的试一试,从25毫克先试试,25毫克先吃上,一天一天的看,如果吃上一个礼拜没有过敏反应大概就可以了,如果有一般在开始就会出现。总之,一定要谨慎!

    阿司匹林在身体里边很快就吸收了,但是阿司匹林产生作用以后,就是使血小板不往一块聚了,吃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当吃3天、4天以后,血里面作用就达到平衡了,这时候您要停药5天,阿司匹林的作用才能完全消失。在去医院进行抽血检查,或者手术前一定要停止服用阿司匹林,防止大出血。具体请咨询医生。

阿司匹林,不是随便吃的

    几天前,一位病人打电话咨询我,说他患有心肌梗塞,一直在吃阿司匹林,之前却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送到了急诊科。据他说当时出血量很大,已是低血压,意识模糊,幸亏抢救及时。

    这个电话让我有些郁闷。几年来,我诊治了不少冠心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真不算少。

很多人都知道阿司匹林,但又不是真正了解。

    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可是,在尚未发病时,考虑到危险因素,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吃阿司匹林。

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近几年,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所谓一级预防,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还未发病。

    2014 年日本一级预防项目「JPPP」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

美国 FDA 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而且,阿司匹林还有很多副作用,不能随意吃。

肠胃出血,还敢自己随便吃么?

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

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虽然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大多没有生命危险,但也要及时去看医生,停用阿司匹林,加用止血药,一般很快便会好转。

    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减退等。

听医生的话,该吃才吃

    没病就别自己折腾自己了,但如果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都该听医生的话,服用阿司匹林。

    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应该终生服用阿司匹林,药不能停。

    抗血小板的药不少,除了最接地气的阿司匹林,还有氯吡格雷、替格雷洛等。冠心病患者,可能会需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结合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雷洛一年左右,除非有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阿司匹林是真正应该长期服用的。

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也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一、符合下列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建议服用:

1. 男性超过 50 岁或女性绝经后;

2. 高血压;

3. 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4. 吸烟者。

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三、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不全。

四、经医生评估 10 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大于 20%。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但每天服用的剂量很关键。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的人,建议咨询医生具体服药方案。

阿司匹林好,但也不能全民推广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老年朋友,长期服阿司匹林,不是益寿延年,而是处在各种副作用风险中。没事儿天天吃,有意思吗?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服用阿司匹林应慎重咨询医生意见:

1.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2. 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3. 拔牙或手术的人,在术前一周也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最后想说,阿司匹林质优价廉,百年老药,该吃就吃,值得信赖。

    研究表明说老人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是药三分毒,老人真的可以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吗?不少老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阿司匹林到底要怎样吃才最好。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确实可以起到防止血凝,预防脑血栓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小剂量服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吃得过多容易引起脑出血,因此老人尽量少服用。

    甚至2013年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没有明显心血管病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益处可能被严重出血的危险所抵销。

    中国讲中庸,凡事都有个度,阿司匹林连续吃3个月就要停了,停上1个或2个月。在药量上,一般每天饭后1粒(100毫克)。

    阿司匹林一定要饭后吃,最好是早饭后。吃一段时间如果发现刷牙时有出血现象,就要停药。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传统上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发热、关节炎、冠心病和中风等疾病症状,现多用于预防血栓。长期以来,很多老年人常年服用阿司匹林,希望借此降低突发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但是,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是有利有弊的。

    阿司匹林确实可以起到防止血凝,预防脑血栓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小剂量服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服用过多容易引起脑出血,因此老人要尽量少服用。再则,阿司匹林有很多副作用,是药三分毒,不能随意吃。如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如果老人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这就弊大于利了,不得不警惕。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减退等。

    阿司匹林药效发挥迅速稳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对人类医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众所周知,病人要配合医生谨遵医嘱,医生则应基于病人的个体情况考虑服用药物的利弊,服用阿司匹林也是一样。如果利大于弊,则服用;如果弊大于利,则不服用。有数据表明,在对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人的研究中,出血和成功防止的突发心脏病的实际比例都非常低。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要按身体实际情况具体解决。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多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

适应病症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中风的二级预防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用途二: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用法用量
小儿口服量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了阿司匹林,得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详见百度百科词条)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建议不要给孩子或任何不到19岁的人服阿司匹林。要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发烧。
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③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④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g/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⑤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
⑥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⑦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该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2]
成人口服量
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 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2]
最佳用量
①在预防瓣膜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
②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
③饭后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
    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2]
注意事项
注意: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2]
    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时吃。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阿司匹林会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乙醛氧化为乙酸,导致体内乙醛堆积,使全身疼痛症状加重,并导致肝损伤。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1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 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 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痹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 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药物之一,防治老年病方面也有五种功效。

1. 失眠

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好效果。这是因为它具有延迟性镇静和催眠的作用。

2. 心肌梗死及脑中风

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

3. 糖尿病

阿司匹林能增加体内胰岛素含量,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糖耐量。

4. 白内障

可延缓和预防老年白内障的形成,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

5. 癌症

    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阻止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诱发肿瘤。而阿司匹林可抑制肿瘤细胞分泌,并阻滞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阿司匹林质优价廉,但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没病的人别乱吃。以下几类人,服用阿司匹林应慎重咨询医生意见: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需要拔牙或手术的人,在术前一周也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近期内有手术史,特别是做过眼科、内脏、颅脑手术者禁服。

70 岁以上老年病人多有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出血,不宜服用。

◎患有严重动脉硬化伴高血压者,不宜长期服用。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宜长期服用。否则,脑出血的机会明显增加。

    最后想说的是,阿司匹林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拥有很多五花八门的用途,但是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前,最好向医生征求专业意见。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阿司匹林常见的临床风险包括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胃肠道溃疡,严重过敏和G-6-PD缺乏病人溶血症,还有不常见的雷氏综合症。

    某些情况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会建议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病情复发。但未经医生评估而擅自服用,可能会因剂量不准或存在禁忌证而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提示,长期滥用阿司匹林,诱发胃溃疡的风险为10%~20%,十二指肠溃疡为2%~5%,并使溃疡者出现出血、穿孔危险性增加4~6倍。此外,国外曾有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可预防结肠癌或卵巢癌;也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上述研究都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很多患者会对这些研究有错误认识,而擅自服药“防癌”或“防傻”,这非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十分危险。

    当然,在现代医药研究中,没有比阿司匹林有更广泛的疗效和安全临床研究的药物了。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患等方面的研究仍在进行。

    近年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年龄≥50岁的成年人如果没有过度出血的风险,建议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毫克)以预防心血管病(比如心肌梗塞或中风)和大肠癌。病人如果顾虑出血风险,可以不采用阿司匹林这种一级预防措施。

基于以上医学进展,中老年人(≥50岁)该如何作选择?

    首先,应该基于老人的个体情况讨论服用阿司匹林的利弊。如果利大于弊,则服用;如果弊大于利,则不服用。具体而言,需要医生可以根据如下因素评估病人的个体风险:病人年纪,性别,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结肠息肉,强烈的心血管病家族史或大肠癌家族史等等;医生可以把以上信息输入相关量表工具,推算病人的10年心血管病风险指数,风险指数越高,则意味着服用阿司匹林的指证越强。但是如果病人有以下病情,则需慎之又慎:例如,患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史,颅内出血史或其它严重出血史,严重的肝脏损害,严重的肾脏损害,服用高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激素,服用血液稀释剂。病人如果出血风险太高,则考虑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是随便吃的

    几天前,一位病人打电话咨询我,说他患有心肌梗塞,一直在吃阿司匹林,之前却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送到了急诊科。据他说当时出血量很大,已是低血压,意识模糊,幸亏抢救及时。

    这个电话让我有些郁闷。几年来,我诊治了不少冠心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真不算少。很多人都知道阿司匹林,但又不是真正了解。

    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可是,在尚未发病时,考虑到危险因素,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吃阿司匹林。

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近几年,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所谓一级预防,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还未发病。

    2014 年日本一级预防项目「JPPP」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

    美国 FDA 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而且,阿司匹林还有很多副作用,不能随意吃。

肠胃出血,还敢自己随便吃么?

    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

    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虽然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大多没有生命危险,但也要及时去看医生,停用阿司匹林,加用止血药,一般很快便会好转。

    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减退等。

听医生的话,该吃才吃

    没病就别自己折腾自己了,但如果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都该听医生的话,服用阿司匹林。

    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应该终生服用阿司匹林,药不能停。

    抗血小板的药不少,除了最接地气的阿司匹林,还有氯吡格雷、替格雷洛等。冠心病患者,可能会需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结合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雷洛一年左右,除非有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阿司匹林是真正应该长期服用的。

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也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一、符合下列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建议服用:

1. 男性超过 50 岁或女性绝经后;

2. 高血压;

3. 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4. 吸烟者。

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三、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不全。

四、经医生评估 10 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大于 20%。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但每天服用的剂量很关键。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的人,建议咨询医生具体服药方案。

阿司匹林好,但也不能全民推广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老年朋友,长期服阿司匹林,不是益寿延年,而是处在各种副作用风险中。没事儿天天吃,有意思吗?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服用阿司匹林应慎重咨询医生意见:

1.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2. 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3. 拔牙或手术的人,在术前一周也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最后想说,阿司匹林质优价廉,百年老药,该吃就吃,值得信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