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察金石趣 游刃方寸间——心远篆刻近作选

 gudian386 2017-08-22


    印章篆刻,自古为匠工末技,非文人所重。迟至元末王元章试以花乳石制作,篆刻开始为文人雅玩鉴识。以致常有诗词咏其制作,抒怀纪事,论艺谈理,成为闲暇玩赏之乐事。以后流派纷呈,洎乎近世,蔚为盛况。

中国书法家园

有龙则灵

所谓篆刻,就是以古今文字施以变化刻之于印材。书写是其根本,如果轻篆书而重刻削,则难免沦为俗工。因为用印文字的方圆长短,虚实阴阳,穿插避让,集散开合,必须深识篆书,才能悟其道理妥帖安排。

花开见佛

自强不息

以书为印,印以书出。以刀追笔,刀笔和谐,即赵撝叔所谓“有笔犹有墨”。金石趣味,笔墨情调,熔裁一炉。方寸之地,腾挪施展,才能“得趣”。

书香阁主

戴兆华

学习一门艺术,都是从模拟到自运。这期间锤炼技巧,提炼语言,长期积累会通,渐渐走向成熟。积功与性情互见,才称高明。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并非锤之锻击,乃涓涓细流之载歌载舞,卵石得以光滑圆融。”涵泳诗书,参悟他艺之于篆刻犹其显得重要。有人说这是“印外求印”“万物过眼皆我有”。我相信只有集采百花酿得新蜜,才能模铸风格,自成体式。

和而不同

四时得宜

篆刻之难,难在得雄秀朴茂之气。线条柔而刀法刚,以刚刀追柔线,用刀必须快狠准。提按使转处有方圆之态,而无拖沓之弊。才能余韵悠长,回味久之

仁者寿

乃至无意识界

大凡哲匠连斤,多以理性静观参以感性热望。于广大中见精微,体察金石之趣;或以清隽秀朗诗情画意,游刃方寸之地。流畅与遒劲相生发,二者和谐,平稳妥帖,才能完美统一。

自强

安且吉兮

汉印平中见奇,古玺动中寓静。平能见奇,方不显粘滞,动中寓静,才不露轻浮。攘翁结字之秀美,撝叔线条之凝炼,读印如读诗读书读画。心摩手随,从容作篆,游刃恢恢,自然就能别开生面。

观自在

戒之在得

    线条有曲直,长短,粗细,正侧,方圆之分,如何用刻刀去表现这种变化?刀法上的冲切披削并用,线条就能富于变化。直冲求挺健,转腕披削取其厚实,最后切刀收拾,于是佳作乃成。古人云“线细贵遒劲,如高柳之垂丝;丝阔贵雄浑,如长鲸之饮海。”钝刀如秃笔,求其端庄浑厚;锐刀如新笔,求其飘逸宛转。刀法浑然一体,自然妙趣横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