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来看看求和的那些套路

 L罗乐 2017-08-22

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讲讲几种简单、常见的求和套路,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菜?


1快速求和


有以下销售数据,需要在浅蓝色底色的单元格中添加上区域总和。选中浅蓝色的单元格区域,同时按Alt和=,就自动填充上了求和公式。


2筛选状态下求和


这个公式在表格中也非常常用,一份数据表,我们可能想筛选某个或某几个字段后看看总和结果,如下图所示,在C1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SUBTOTAL(9,C3:C15)

公式中参数9表示求和,Subtotal公式还有其他参数,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帮助文件。


3合并单元格求和


如下图所示,每个“区域”都对应了一个合并单元格,需要在单元格中添加上区域求和的公式,如果个数较多的话,一个一个地输入公式就太麻烦了,我们需要一个通用公式。

在F2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SUM(C2:E$14)-SUM(F3:F$14)

这个公式是用当前单元格区域同行或者以下行中的数据总和减去下面所有合并区域中的总和。

注意:

  • 这里公式中有个$符号,如果确认下面没有数据,可以去掉这个$符号;

  • 要使公式的结果正确需要确保所有合并单元格都填充上了公式。


4分组求和


以下是一份十二个月的销售数据,需要按季度求和。

在O2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SUM(OFFSET($C2,,(COLUMN()-COLUMN($O$1))*3,,3))

这里涉及到Offset的用法,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学习。

Offset函数,很好很强大!


5隔行求和


如下所示,需要分别求“预测”、“实际”的总数,在C11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SUMIF($B$2:$B$9,$B11,C$2:C$9)

这里用Sumif来进行分类求和。

如果没有分类字段的话,可以用Sum If的数组公式,根据行号对2取余来进行判断。比如以下数组公式:

预测:=SUM(IF(MOD(ROW(C$2:C$9),2)=0,C$2:C$9,0))

实际:=SUM(IF(MOD(ROW(C$2:C$9),2)=1,C$2:C$9,0))

如果不想用数组公式,我们可以用Sumproduct来求和。

预测:=SUMPRODUCT((MOD(ROW(C$2:C$9),2)=0)*(C$2:C$9))

实际:=SUMPRODUCT((MOD(ROW(C$2:C$9),2)=1)*(C$2:C$9))

如果是每隔3行来进行求和,我们就把公式稍微改造一下,用Mod对3进行求余数来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6多表求和


如下图所示,有“一 月”、“二 月”、“三 月”共三个表,需要对这个三个表的C列求总和。在“多表求和”工作表的B1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SUM('一 月:三 月'!C:C)

在输入公式时,直接输入=SUM(,然后用鼠标点击一月,按住Shift键的同时点击最后一个表“三 月”,然后再点击“三 月”表中的C列,最后输入)就完成公式了。

这里需要注意,一 月、二 月、三 月这几个工作表名称中都有一个空格,所以地址中工作表名前后就自动加上了单引号,如果没有空格,可以省略单引号


7多条件求和


多条件求和离不开Sumifs这个函数。如下图所示,需要根据销售员和月份来求总销量,在D13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SUMIFS(D2:D11,A2:A11,A13,B2:B11,B13)

注意,Sumifs函数第一个参数是求和区域,后面的参数每两个一组,分别代表条件区域、条件值。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