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告诉你,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蔬菜卫士报 751】

 我心……飞翔 2017-08-22


一、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现和危害

为了养活全球不断增加的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马铃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由于种植越来越集中化,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病原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深层次的了解,是确定病害流行时间和有针对性地处理的先决条件。我们今天植物病理学知识的基础是在19世纪中叶建立的,1861年,德国植物家Anton de Bary,发表了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原因和如何控制的前瞻性研究,如今,晚疫病依然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

在de Bary的时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特别是许多人认为在叶片上发现的白色类似真菌的结构,是长势弱的植株非正常的分泌物,这当然不是马铃薯晚疫病的真正原因,de Bary做了彻底的观察,记录了病害发展的各个阶段,这是第一个结论性的描述,病原物膨大的游动孢子吸附在叶片表面,然后通过形成芽管侵染作物,穿透表皮细胞后,病原菌形成菌丝体并寄生在作物组织内开始对作物进行破坏,de Bary将其命名为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除了致病疫霉,至今被描述的其它疫霉属病菌超过90种,它们当中的很多都会引起作物的重要病害,例如引起橡树猝死病的橡树疫霉(P.ramorum),引起辣椒、南瓜和黄瓜的果腐病的辣椒疫霉(P.capsici),引起大豆茎腐和根腐的大豆疫霉(P.sojae),引起大蒜疫病的葱疫霉(P.porri),致病疫霉主要侵染茄科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比如番茄和马铃薯,引起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的马铃薯晚疫病,如今依然是植物病理学研究和植株保护的挑战。

二、致病疫霉菌的侵染循环

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始于播种,个别块茎被晚疫病菌侵染也是有可能的。开始阶段,侵入块茎的致病疫霉菌的菌丝在块茎细胞间生长,而块茎从外观上看起来完全健康,一旦受侵染的块茎开始萌发,疫霉菌菌丝体也进入萌发的新芽中生长。如果受侵染的程度较轻,植株萌发并且存活,不会表现出任何体内收到侵染的症状,直到几周后,开始出现可见的褐色病斑,尤其是在茎基部和叶柄处,晚上露水在叶脉处形成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然后小型褐色斑出现在叶片上。通常有病变性变色的边界,湿度大时,这种坏死症状多出现在叶缘,并快速扩展,在叶片背面,白色病原物显现,包含有聚集的分支菌丝,包囊梗,顶端有柠檬型的孢子囊,这些孢子囊对致病疫霉繁殖器官的形成至关重要。

几株受侵染的马铃薯足以引起病害的流行,持续的潮湿天气更有利于致病疫霉菌的传播,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孢囊梗也会相应的小幅摆动,这种微运动利于孢子囊的释放,然后随风飘散传播到远处,当孢子囊降落在叶片上后,如遇天气湿润且温暖,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这一过程叫做直接萌发;在温度降低时,以间接萌发为主,在孢子囊边缘的液质中,一些细胞被固定,他们开始成熟并释放孢子,当孢子囊尖端溶解出现小孔后,游动孢子进入膜质泡囊中,泡囊膜不久即破裂,释放出的孢子在鞭毛的协助下移动,在游动孢子接触到叶片的上表皮时,黏附在上面并且转变为厚垣孢子,这些囊泡萌发,前端产生芽管,继而在顶端产生膨大的附着胞,在细胞壁降解酶的作用下,侵入丝侵入表皮,在马铃薯叶片内部,菌丝体形成,在叶片的细胞间生长,在指状吸器的协助下,寄生菌丛寄主植物吸取养分制造能量,受损的细胞逐渐死去,菌丝进一步侵入到邻近依然活着的叶片组织细胞中,因此,绿叶面积越来越少,从变色的叶片组织的边缘,孢子囊形成,由气孔长出叶片,下一代的孢子囊形成,不久即被风雨传播,这一循环包括孢子囊传播,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菌丝体在叶片内形成和孢子形成。

整个过程可以持续重复发生,尤其在天气凉爽和潮湿时,侵染压力增加,显示晚疫病典型症状的植株数量,和叶片受损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快速增加,最终我们经常会看到褐色茎以及悬挂在上面的死叶,块茎中的症状表现依然不明显。但是如果孢子囊被雨水冲进土壤中,会造成很高的产量损失风险,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释放后,在土壤颗粒间运动,到达块茎表面,多从块茎表面的自然皮孔侵入,存储的块茎被菌丝寄生,颜色变褐,大多数块茎是在收获时被侵染的,机械压力造成了表皮上的小裂缝,使得本来就黏附在块茎上的土壤中的孢子囊侵入,在存储时,被致病疫霉侵染的块茎表面呈现出褐灰色斑,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逐渐内陷,多数受侵染的薯块同时会感染细菌性软腐病。

在大多数马铃薯种植区域,几个世纪前,所有的致病疫霉菌有着相同的交配型,即A1型,从1970年以来,在墨西哥出现了第二个交配型,即A2型,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一旦两个具有不同交配型的菌丝接触,遗传基因的有性重组发生了,产生了新的生物型,具有更高的致病性,对这两种交配型的菌丝中任何一个来说,可能要经历数年才能与相同或不相同配型的菌丝结合,首先从一个菌丝中产生棍棒状雄器,另外一个菌丝中产生雌性配子囊,配子囊穿过雄器后膨大成球状藏卵器,两个配子囊中都包含着多个细胞核,这些细胞固定在特定位置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双倍的单倍体子核,藏卵器中的细胞核逐步移向远端并退化,只有一个细胞核保持有活力,在结合子的末端,有一些穿雄生的细胞核,有一个移动至藏卵器,雄性细胞核找到雌性细胞核,然后配对,但不融合,通过形成细胞壁,藏卵器的球体内部的卵周质被限定并分割形成卵孢子,直到这是,雄性和雌性细胞核才融合在一起,遗传基因重新组合。

在土壤中,所有的卵孢子被厚厚的细胞壁保护着,通常能以休眠状态存活数年,直到收到刺激,比如,根酸化或其他因素,所有的卵孢子才会萌发,在芽管的顶端,孢子囊的形成,孢子囊内游动孢子成熟,游动孢子被释放后,可以侵染幼嫩马铃薯的茎,创造了潜在疫病流行的开始。

文章来源:视频来源自网络,由蔬菜卫士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