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理中气的这个方,灵活化裁对诸多疑难杂症都有效

 ABC328 2017-08-22

小编导读

名老中医麻瑞亭治疗内伤杂病常用其验方“下气汤”加减化裁,每每获显效。麻老认为,该方较之小建中汤之建中、补中益气汤之补中,是一则调中之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看正文~~

麻瑞亭临床验方“下气汤”,脱胎于黄元御为清降肺胃而设的“下气汤”。麻老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橘皮,加活血疏肝之首乌、丹皮,理气化痰之橘红,变功专清降肺胃之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

其组成: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12g,粉丹皮9g,制首乌20g,广橘红9g,炒杏仁9g,法半夏9g。

该方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疑难重症,疗效显著。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所致。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验方“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又显著。

随症化裁

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炒枳壳9g易橘红,全瓜蒌9g易杏仁,加广郁金9g,延胡索9g,川棟子6g,广木香4g,白蔻仁6g。

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g,延胡索12g,半枝莲12g,白花蛇舌草12g,砂仁9g,丹参15g,柴胡9g,焦山栀3~5g。

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炒白术9g易甘草,加广郁金9g,延胡索9g,乌贼骨12g,炒干姜3g,白蔻仁6g,三七粉(分冲)3g。

心悸者,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12g,延胡索9~12g,柏子仁9~12g,北沙参15~30g,白蔻仁6~9g,丹参15~20g,白茅根9~12g。

肾寒腰痛者,肉桂3g易首乌,加炒杜仲12g,川续断15g,骨碎补9~12g,炒干姜3~5g,草蔻仁4~6g。

咳而少痰者,广陈皮12g易橘红,加前胡12g,川贝母9g,炙款冬花12g,北沙参20g,白蔻仁6g,炙五味子4~6g。

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30g易茯苓,以泽泻9g易甘草。

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12g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去之)。

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苡仁15~20g易甘草。

湿气盛者,以猪苓片9~12g易茯苓,以泽泻9g易甘草。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15g或猪苓皮9~12g易茯苓。

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芩炭9~12g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

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6~9g易杭芍,暖肝以助其升发。

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窜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川芎6~9g易丹皮,通经活络,祛瘀止痛。

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12g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熟地9~12g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g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痛者,以炒青皮6~9g或鹅枳实6g易橘红。

胃脘疼痛、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9g易橘红,疏肝以开胃。

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蒌9~12g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蒌皮9~12g易杏仁,利气以除壅。

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12g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

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15g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

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9g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开胃。

咳唾痰涎、胶黏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瓜蒌仁9~12g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血虚者,以炒赤芍9~12g易杭芍,润燥以补血。

诊余思

验方“下气汤”灵活加减变化,虽能治愈诸多内伤杂病,然非诸病皆能用之。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另用他方,以脉证为转移,此即善用与好用之别也。

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汤也;补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也。医圣仲景、先贤东垣以之建立中气、补益中气,效若桴鼓。千余年来,医者习用之,活人无计。验方“下气汤”可谓一则调中方剂。调中与建中、补中有所不同。调中者,是在调理中气的基础上兼及四维,使升降紊乱的诸脏腑气机复其升降之常,则正气因之充旺,而能祛邪外出使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