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古代发明、国粹及技艺

 胡宝勒德 2017-08-22

一、中国古代十大发明及十小发明

A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

1、造纸术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6、瓷器 7、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文化 8、汉字及书法艺术 9、算盘和珠算算法 10、十二平均律

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用数学方法(密率)巧妙地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非常均匀的、相等的的音程,很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通”的思想。

B  中国古代十小发明

1、二进制2、十进制3、针灸 4、古琴 5、围棋 6、毛笔、宣纸 7、七巧板、九连环 8、纸币 9、豆腐 10、筷子。

二、中国二十大国粹

国粹: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众所周知,世界公认的中国三大国粹是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其实中国的国粹远不止于此,兹列举中国二十大国粹:

01、《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伏羲所创的八卦称之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农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殷商末年出现了《周易》。

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哲学经典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伟大始祖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共同开创完成的。《易经》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孔子为易经作《易传》。《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02、《道德经》

 老聃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聃(因而人称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道家学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经》,共81章。

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

0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一般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故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神农。

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04、中华衣装(汉服或华服)

中华衣装,也称华夏衣冠,也就是“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未变,均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极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之气质。

0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传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

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又被称为“蚕母娘娘”。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

06、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叶的饮用和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祖先,饮茶、种茶、制茶均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茶叶因具有健康、天然特点而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07、瓷器的制作技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之国”。瓷器于商代中期开始出现,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隋唐时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技术和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龙泉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瓷器产品各具丰姿。元代时景德镇作为瓷器生产的中心,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至明代其瓷业更加兴盛,大放异彩。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于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

08、中国画(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09、书法

中国的文字(汉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

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保存及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大书法家,其中东晋时代的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10、古琴、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修之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弄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11、围棋、中国象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

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南北朝时,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

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意识的特点,故数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体育竞技活动。

12、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一般是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在“文房四宝”中,最出名的当属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元代湖州生产的毛笔已为天下最佳,故成为毛笔的代名词。自此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

徽墨,产于安徽的徽州。徽墨的制造中心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尤其是绩溪县,在中国制墨史上占重要地位,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泾县古属宣州,故称为“宣纸”。宣纸易保存,经久不脆、不褪色,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及独特的渗透、润滑性。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闻名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澄心堂”纸,即系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传说宣纸的发明者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宣纸须经长期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造出。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东肇庆在唐代时设为端州,故称之为“端砚”。歙砚,产于安徽省古歙州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等地。歙砚与端砚齐名。洮砚,因砚材产自古洮州之洮河,故名“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岷县一带。澄泥砚,系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实为一种用泥土烧制的陶器。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绛州澄泥砚为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称为“三石一陶”。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当时曾被列为“贡砚”。明朝灭亡后澄泥砚制作工艺失传,三百年后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现世。文房四宝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文化传承和保存中作用巨大。

13、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创立者为张道陵,张道陵原名张陵。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后代。张道陵创立了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师道”),因此,张道陵也被尊称为“张天师”,其后代世袭者也被称为“张天师”。道教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聃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道教将其《道德经》作为道教的理论指导思想。

14、中国建筑、中国园林、客家民居

 中国建筑为世界建筑史中其中一大分类,大致包含中国、日、韩、中南半岛,被称为东方系。西方系则以欧美称之,另有回教、苏联其他系统。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园林,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融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为一体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享有很高的地位。

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家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15、武术、太极拳、气功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又称国术或武艺,系将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及单势练习。中国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武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是中国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杨、吴、武、孙、赵堡、武当等派别,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调整、身体活动调整和意识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主要可分为动功(身体活动为主)和静功(指身体不动,仅靠意识、呼吸自我控制)。

16、昆剧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系明代四大声腔江苏昆山腔、江西弋阳腔、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之一。昆剧是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皆在昆剧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昆剧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中国戏曲史上昆剧具有最完整的表演体系,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居重要地位。昆曲伴奏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语言上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昆山腔)的创始人为顾坚。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元末明初戏曲家,昆剧鼻祖。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17、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八大菜系徽苏鲁)、中国饮食文化、筷子

 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国八大菜系:粤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闽菜、鲁菜。

中国节日饮食文化: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18、针灸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19、对联、灯谜、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取杯饮酒。曲水流觞这种游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记录的就是在浙江绍兴兰亭一带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过程。

20、中国结、剪纸、刺绣、黎族织锦(黎锦)

 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同时作品的命名,如“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一路风顺”出等组配,都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材料是红线,线的种类很多,包括丝、棉、麻、尼龙、混纺等等,都可用来编结,究竟要采用哪一种线,得看要编哪一种结,以及结要做何用途而定。一般来讲,编结的线纹路愈简单愈好,一条纹路复杂的线,虽然未编以前看来很美观,但是取来编中国结,在一般情况下,不但结的纹式尽被吞没,而且线的本身具有的美感也会因结子线条的干扰而失色。 线的硬度要适中,如果太硬,不但在编结时操作不便,结形也不易把握;如果太软,编出的结形不挺拔,输廓不显著,棱角不突出,但是扇子、风玲等具有动感的器物下面的结子,则宜采用质地较软的线,使结与 器物能合而为一,在摇曳中具有动态的韵律美。 谈到线的粗细,首先要看饰物的大小和质感。形大质粗的东西,宜配粗线雅致小巧的物件,则宜配以较细的线。 假如编一件不为合器物而纯为艺术欣赏的独立作品,譬如壁饰等一类室内装饰品,则用线比较自由,不同质地的线,就可以编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来。选线也要注意色彩,为古玉一类古雅物件编装饰结,线直选择较为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或墨绿然而为一些形制单调、色彩深沈的物件编配装饰结时,若在结中夹配少许色调醒目的细线,譬如金、银或者亮红,立刻会使整个物件栩栩如生,璀璨夺目。 除了用线以外,一件结饰往往还包括镶嵌在结伫面的圆珠、管珠,做坠子用的各种玉石、金银、陶瓷、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宜,就如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了。各色各类的线能够编出许多形态与韵致各异的结。想编什么结,就得挑合适的线,如果颜色与质地不适宜,编出的结可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各种中国结:

1.方胜结——一路平安 2.双蝶结——比翼双飞 3.如意结——吉祥如意 4.团锦结——前程似锦 5.祥云结——祥云绵绵 6.双喜结——双喜临门 7.桂花结——富贵无疆 8.团圆结——团圆美满 9.双全结——儿女双全 10.双钱结——财源亨通 11.双鱼结——吉庆有余 12.盘长结——长寿百岁 13.平安结——如意平安 14.同心结——永结同心 15.双联结——双双成对 16.鲤鱼结——吉庆有余 17繁翼磐结——磐石如山。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剪纸,也称为“窗花”,集装饰性、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具广泛群众基础和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刺绣: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另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至少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据西汉史籍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湘绣:湘绣是以长沙为中心、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刺绣产品总称,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粤绣:粤绣产于广东。粤绣是以广州市为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粤绣始于唐朝,具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蜀绣:蜀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亦称“川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诗中,至少有2200年至3000年的悠久历史。

汴绣(宋绣):汴绣,也称“宋绣”,起源于宋代的国都开封,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素有“国宝”之称。

杭绣:杭绣,即:杭州刺绣,起源于汉代,南宋时达到极盛时期。

黎族织锦(黎锦):黎族织锦,也称为“黎锦”,海南岛黎族的民间织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有3000年悠久历史,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元朝时上海人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陆,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三、汉族30大传统节日

01、春节(正月初一):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至少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02、元宵节(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03、立春节(立春日,阳历24日或25日):立春是24节气之首,立春是春天的开始。

04、天穿节(正月二十):这是一个几乎已经失传的节日。

05、春龙节(二月初二):又称为:龙抬头、龙头节。

06、花朝节(二月十二):俗称“百花生日”。花朝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07、太上老君宝诞节(二月十五):二月十五是老子诞辰。唐宋时即正式确立为法定节日。

08、春分节(春分日,阳历321日):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均分。

09、上巳节(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10、寒食节(冬至日后105日):寒食节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晋国。

11、清明节(阳历44日或者45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由寒食节演变而来。

12、端午节(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13、夏至节(夏至日,阳历622日):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14、七夕节(七月初七),又称为:七巧节、乞巧节、七姐诞、少女节、女儿节。

15、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16、重阳节(九月初九):早在战国时就已形成,唐代正式确定为节日。

17、冬至节(冬至日,阳历1222日):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18、社日(在春分、秋分前后):社日是中国古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19、立夏节(立夏日,阳历55日):立夏是夏季的开始。立夏节为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20、妈祖节(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三月二十三)称为“妈祖诞辰节”或者“妈祖圣诞节”。

21、秋分节(秋分日,阳历923日);秋分是节气,在中国古代,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22、中和节(夏历二月初一):“中和节”是在唐朝时皇帝唐德宗在贞元五年(789年)所设立的。

23、天医节(夏历八月初一):也称天灸节。天医节是在宋代时设立的,天医节祭黄帝、岐伯。

24、分龙节(夏历五月二十):分龙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毛南族、畲族的传统节日。

25、天贶节(六月六):北宋皇帝宋真宗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就把六月六定为“天贶节”。

26、观莲节(夏历六月廿四):又称为:莲花节、荷花节、采莲节、荷花生日、荷诞日。

27、立秋节(阳历88日前后):立秋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也是云南寻甸县彝族、湖南湘西苗族(赶秋节)的传统节日。

28、秋禊节(夏历七月十四);古代人们在秋季时至水滨举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29、傩祭节(腊月初七):又称傩舞节、傩驱节。古代驱逐疫鬼的仪式,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

30、除夕节(腊月三十):除夕是夏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四、中国古代40大传统艺术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大约有以下40种。其中,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等。雕塑艺术也称为雕刻艺术。珐琅艺术也称为景泰蓝。

文学艺术、吟诵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篆刻艺术、石刻艺术、碑刻艺术、陶瓷艺术、紫砂艺术、珐琅艺术、砚刻艺术、青铜艺术、书法艺术、楹联艺术、茶道艺术、插花艺术、丝绸艺术、织锦艺术、刺绣艺术、服饰艺术、印染艺术、剪纸艺术、编织艺术、漆器艺术、舞蹈艺术、剑舞艺术、装饰艺术、盆景艺术、烹饪艺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木偶艺术、皮影艺术、泥塑艺术、木雕艺术、微雕艺术、石窟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