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印度成功国产三流炮弹 3000辆主战坦克将任人宰割

 cat1208 2017-08-22


对于印度而言,国产3VBM17穿甲弹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印度军方却高兴不起来。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15日报道,印度国产的首枚3VBM17穿甲弹试射成功,印度终结了无法生产穿甲弹的历史。但印度军方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3VBM17型穿甲弹早在30年前就装备了苏联陆军,低下的穿甲威早在1973年就已被中国超越,印度陆军中充当主力的3000余辆T72与T90坦克将沦为只能敲响对方坦克装甲的“敲门砖”。



曾是西方国家可怕梦魇的T72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被吊打,令俄式自动装弹机与穿甲弹名声狼藉,至今无法翻身。


在坦克/反坦克装备发展史中,“敲门砖”是一个内涵丰富名词。狭义指二战初期德军装备的PAK-37型37mm反坦克炮,因其贫弱的穿甲威力仅能“敲响”而非击穿苏制新型坦克的装甲,获得了“敲门砖”绰号,而广义则泛指所有穿甲威力有限的火炮与弹药。按照苏联时期的官方数据,3VBM17型穿甲弹在常规交战距离(2000m)的穿甲威力,仅为310mm /0º。相比之下,中国79式坦克的105mm穿甲弹在同距离内的穿甲威力则为450mm/0º。


造成这种惊人差距的原因,源于苏联在冷战时期仍认为坦克是消耗品,没有必要为其配备高技术含量弹药,因此尽管苏联最先提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列装的3VBM17型穿甲弹前,穿甲弹大多使用钢弹芯,从而使苏制穿甲弹尽管口径最大,但穿甲威力却在同类穿甲弹中处于最低水平(2000m-220mm/0º)。即使在3VBM17型穿甲弹上首次采用了钨合金弹芯,但因结构局限(钢套钨弹芯),威力上升有限。



在获得西方弹药技术之前,中国的73式牵引式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就已可与印度今天的T90S比肩,而那是44年前,这款坦克炮的口径只有100mm。


相比之下,中国早在研发59式坦克配套的59式脱壳穿甲弹时,就采用了钨钴合金(含12%钴),而1973年列装的73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就已采用了大长径比的钨合金穿甲弹芯,穿甲威力达290mm/0 º(2000m),威力与3VBM17基本相当,而73式穿甲弹的口径仅为100mm。随后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以色列获得了M111型105mm穿甲弹技术,结合中国的长身管105mm火炮基础,88A型坦克的穿甲深度已达到相当恐怖的550mm/0 º。


如果跳出技术范畴再来甚至印度取得的这项“伟大成就”就会发现更深层次的尴尬。此前印度几乎每4年就会曝出采购数万枚俄制坦克弹药的消息,但印度的弹药储备却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全国的弹药储备甚至无法保证为每辆坦克配备2个弹药基数(80发)。原因在于,穿甲弹由于保存环境的问题,每隔数年都要更换发射药、药筒,并维护弹托,但印度却无此能力,只能将到期弹药全部运往俄罗斯维护,从而每隔数年就要重复采购同一批弹药。



巴基斯坦的MBT2000坦克的防御性能在中国仅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印度最新主战坦克面前依旧固若金汤。


在国际市场上,全新的3VBM17穿甲弹的采购价为2300至2500美元,但俄罗斯的维护费用却高达2000美元/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国产的“阿琼”坦克要采用非主流的英制L30型线膛炮,因为该炮在英国已停产,英国皇家兵工厂曾承诺向印度打包出口有关该炮的全部技术。但最终却因为印度无法生产L30坦克炮配套弹药采用的特殊材料(贫铀)而无限期搁置该炮的国产计划,而这也成为“阿琼”坦克难产的关键原因之一。


因此,此次印度在俄技术援助下实现国产3VBM17穿甲弹,可能只是实现了穿甲弹维护的国产化,日后无需“反复采购”同一批弹药,这对印度关乎实战的军备国产化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成就。但3VBM17穿甲弹的威力实在太有限了,威力上甚至远不及巴基斯坦MBT2000主战坦克装备的中国中档穿甲弹(2000mm-550mm/0 º),更严重的是,作为印度陆军现役最强的T90S主力弹种,3VBM17完全无法击穿MBT2000的正面(穿650mm 破850mm)装甲。


对于印度而言,此次实现3VBM17穿甲弹的国产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印度装甲部队弹药紧张的情况值得观察,但印度与中巴在主力坦克穿甲弹上的明显差距,在实战中很可能将数量占优的印度军队推入因无法还击而任人宰割的窘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