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范仲淹为啥辞让观察使?

 关东老圃 2017-08-22
作者:我本渔樵

庆历二年(1042)四月,朝廷诏命范仲淹为邠州观察使,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范仲淹名正言顺地总揽军事。而且观察使是纯粹的武职官,级别相当于文职中的秘书监,但是观察使的奉禄却是秘书监的四五倍,按理说,这是件很有实惠的大好事,可是范仲淹却连上三封表,坚辞不受,并专门给宰相吕夷简写信,希望他能劝皇上收回成命。

范仲淹为什么要坚决不当观察使这个官呢?透过“三表一信”可以知晓一二。在《让观察使第一表》言辞切切提出辞让的六条理由:一是失朝廷之重势,二是减议论之风采,三是发将佐之怒,四是鼓军旅之怨,五是取夷狄之轻,六是贻国家之患。

接着,他详细地彰明了这六条理由的原因。他说,自己与韩琦一起到陕西任职,开始的时候为经略安抚副使,后又分别管理秦州和庆州,同时兼任本路都部署专门负责军队的管理事务,不久又升职为本路的都部署(官名。所谓都部署是马步军都部署的省称,其简称还有部署、兵马都部署、步军都部署等。五代后唐初置,为战时指挥官。宋置于邻接辽、夏地区,为地方军事长官,掌军队屯戍、防守、训练、教阅、赏罚事务),兼任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职务屡变,但都是以学士的身份行使都统的权力,使用朝廷的内朝近臣,到边疆行使军事职权,节制军中诸将,大家都对我这个学士都统敬佩有加而心生敬畏,其实是对朝廷威仪的敬畏,而我本人也因为是内朝近臣的身份,可以对朝廷下达到部队的诏令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以避免诏令出现不适合实际的情况,可是,一旦当上了这个观察使,以外官的身份行使都统之权,地位反而处在原来居于下位的官员之下,这样朝廷的威仪不复存在。

其次,既然做了外帅,那么,即便朝廷的诏令有不适合在军队执行,或者对边备不利的地方,也不敢像现在这样与朝廷面折廷争,更不能抗旨不遵。纵使朝廷降诏同意我发表意见,我又怎能不吸取前代将帅骄亢之祸的教训?况且终究内外有别,做了观察使,话语权没有了,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

第三,我自从到了边疆任职,便告诫将佐一定要图实效,不要树立虚声,以骗取朝廷的奖赏,所以这几年来,上报的边防成绩,都没有水分,大家齐心协力,弥补边防的不足,强化边防建设,但是,西夏气焰仍然嚣张,边防的危机并没有解除,可是我在一年之中却三次升职,正所谓无功而受实禄,这样怎能让其他将佐服气,岂不是要激起他们的愤怒?

第四,边兵供给困难,大家经常食不裹腹,几年不知肉是何滋味,纵是如此,对那些不安分的将士,我还是严格按军法从事。自古将帅与士兵同安乐,才能共患难,现在,我自己升职了,拿着丰厚的津贴和赏赐,可是将士们却依然过着那种清苦的生活,我心何安?而将士们又怎能不心生抱怨?

第五,西夏沿边军队中的一般首领,都称作“观察使”、“团练使”之名,如果,我接受观察使这个任命,岂不成为夏贼的笑料,让他们轻视吗?

有前边五害,岂不是要贻害国家?

陈述完这些理由,范仲淹又推出交心之语,他说,自己“世专儒素,遭逢盛时,以文艺登科……儒者报国,以言为先……”坚决请朝廷收回成命

以文官换武官,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先例。

宋真宗咸平年间的状元陈尧咨,不仅文辞出众,而且以射术闻名一时,博得了“小由基”的佳号。此称呼源于春秋时著名射士养由基。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还描写了一段关于陈尧咨射箭的著名故事。陈尧咨做官后仕途通达,一直做到开封府的长官和替皇帝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为了应对能骑善射的辽朝使臣,也打算朝臣中寻觅既善射又威武者。陈尧咨自然就被推荐上来,宋真宗有意让他转为武职,并许诺可授以节度使之衔。依照当时规矩,节度使不仅是武官最高头衔,而且俸禄也优于宰相。但在陈母的杖责之下,陈尧咨谢绝了可能导致蒙羞士林的官位。不过,到宋仁宗登基初,陈尧咨因得罪执政大臣,结果突然被改为与本官地位差不多的武职,打发到地方衙门。这显然属打击报复行为,陈尧咨对此强烈不服。可拗不过垂帘的刘太后,无奈只得屈从。

宋仁宗在位初期,李维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与晏殊同修《真宗实录》150卷,因在使辽期间做诗用语不当,受到抨击,仕途遇挫。心灰意懒的李维,主动要求改换武官,遂出为相州观察使。不料,此事引起一片非议,甚至有言官弹劾这是一种不顾廉耻的行为。当时的观察使虽名不显,更无权,但俸禄却不薄,远优于翰林学士承旨的收入。这种俸制规定是宋初收兵权时给武将的一点经济补偿,所谓“厚其禄而薄其礼。”所以,身居清华之位的李维仕途受阻后,转求观察使的举动,虽在情理之中,却不免遭到文臣的蔑视。
    在《让观察使第二表》中,范仲淹引用了陈尧咨、李维文官换武职的事,但是,在范仲淹看来,二人的情况与现在又有不同,当时,天下无事,二人文官换武职不用担任节制诸将的使命,不过是领着厚禄的悠闲之职,虽然个人可能受到非议,但是于国家并无大害。可是自己辞让观察使却不是担心个人名义受到影响,而是害怕有第一表中提到的六种危害。

在这封表里,他特别强调了自己任观察使,是无功受厚禄,必然会激起将佐们的不平之意,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边防的形势、国家的命运。为表示自己的诚心,他还说,自己之所以坚决短辞让观察使,绝无其他非分之想,如果朝廷不同意自己的辞呈,自己愿意像张存那样领一小郡。

在第三封表中,范仲淹则打起了“情感牌”——

“况臣懦尪之质,宿患风眩,近加疾毒,复多鼻衄,肤发衰变,精力减竭,岂堪专为武帅,以图矢石之功?此臣量力之所不能也明矣。”

身体有病是实,但以此作为一条辞让观察使的理由,范仲淹也是无奈之举。

在写这三封辞让观察使表之外,范仲淹还没有忘记给当朝宰相吕夷简写信,从另外一个侧面解释了自己坚辞观察使的原因——做观察使“利害不得言,进退不得专,大敌在前,重典在后”【 《上吕相公书(三)》】,说白了就是皇上对军权统得过死,武将没有便宜从事的权力。这样一来,一旦辽国对宋动武,自己“见利而举,则加以擅兴之诛;持重而谋,则诬以逗留之咎”(引文同上),正所谓进退两难,于国于己都不利,希望吕大人能够成全此事。

在范仲淹的坚持下,朝廷终于收回成命,同意范仲淹继续以龙图阁学士之职统管边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