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孝公《求贤令》——秦国雄起的兴奋剂(转)

 梦想童年594 2017-08-22
2012-03-26 17:35阅读:7,452
阿笨按:回头温习那段历史,之前是读,现在是边读边看,每一集都充满感动,嗨,难啊,那一段历史,很多人对于秦的印象大概就是秦始皇开始或者再往前推就是吕不韦与异人之间的恩怨纠葛;貌似秦国自开始至终就是一个令东方诸国震慑的国家,汗颜啊,看看吧,回头看看那一段历史,一个半开化的民族,一个被历史和命运逼入绝境的一代人,好好看吧,我从第1集到第15集,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一个年轻的君主,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卧薪尝胆……,可能历史没有给予应应有的评价,这个年轻的君主,不比其子孙秦始皇逊色,他开创利润一个时代,为其后的大秦一统天下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建立了帝国形制,其后虽说没过数百年变经历一些分分合合的事情,但是每一个有作为的君主无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求贤令》
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时间:约公元前360年
起因:秦国长期以来疲弱不振,诸侯轻秦;新上台的秦孝公欲图一番作为,故而下诏令征求各国的贤才以佐秦。
后果:此令一下,即感召了各国的贤才,其中以卫国人公孙鞅(即后来的商鞅)为代表;此后,秦国通过一番变法图强,终于实现了雄霸天下的目的。
(一)
秦帝国的崛起总是无法和两个重要历史人物的名字分开,这两个名字就是——秦孝公和商鞅。这对君臣励精图治,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功业。这番功业到底有多大呢?大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走向。
这里我们共同追溯一下秦国历史的起源问题。
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秦国是西部边陲的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部落,他们偏居西隅,长期与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混居,虽然还不至于茹毛饮血,但基本上比较没文化,吃的穿的、礼仪用度都让中原各诸侯国觉得别扭,于是天下诸侯就把秦国人当三等公民。秦国人当然不服啊,靠!你丫孙子们也不好好读读书,伟大的《史记》里面写得明明白白,俺家身上有颛顼帝的血统——颛顼知道不?黄帝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的亲孙子!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先前阔归先前阔,可是那时周天子与各诸侯国对秦国就是不承认,秦国也始终没地方说理去。拳头不够硬,还是忍一忍吧先,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嘛!就这样,秦国终于在隐忍中等来了改变现状的机会——真正的机会,也许一生只要一次就足够。
事情还得从那个极其有个性、极其宠老婆的好男人周幽王说起。话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老婆褒姒,为了换得美人一笑,他自导自演了一幕历史名剧——“烽火戏诸侯”。烽火燃起了,诸侯上当了,美女开心了,大伙儿愤怒了,犬戎打来了,没人来救了,西周的历史结束了。
——这就是爱,它说也说不清楚……
犬戎大军进入西周都城烧杀抢掠一番,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了。新即位的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姬宜臼一看,这地方还哪儿做得了都城啊,到处断壁残垣不说,万一哪天犬戎觉得没杀过瘾没抢过瘾再打来怎么办呀?于是在周平王的主持下,周王朝的都城由原来的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一带)东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这也便是东周历史的开始。而在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当时的秦君秦襄公抓住了这一次历史性机遇,他时刻不离周平王左右,表现得忠心耿耿,忠字当头。谁跟周平王过不去,他就跟谁过不去。周平王的心也是肉长的,感动啊。没想到我们老姬家落难到了这份上,居然是平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秦国给俺们出了死力。疾风知劲草,落难时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啊!周平王这一感动不要紧,就把秦襄公封成了正式的诸侯。于是秦国终于有了名分,秦君也终于能以平等的地位与其他国君打交道了。秦国人做文明人的梦想至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等到了秦穆公(前659—621年在位)的时候,秦国开始真正令中原各国刮目相看了。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当中,秦穆公赫然在列。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秦国这位多年让人瞧不起的“小弟”终于混成“大哥”了。
秦穆公再牛也终究难逃一死,这秦穆公一死,他的儿子、孙子们很不长进,于是中原那些诸侯国比如赵、魏、韩什么的又开始欺负秦国了。秦国又成了夷翟之邦,每当中原诸侯会盟时,经常压根儿就不带秦国。
而这时的中国历史,由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国际政治格局,也由某几个霸主轮流做庄的一级格局进入了几家大户平分秋色的多级格局。战争是不需要正当理由的,我的地盘不够了,你好欺负了,我就抢你的。秦国人以二百多年水深火热的亲身经历,深深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至理名言。
(二)
后来就轮到秦孝公嬴渠梁(前361—前338年在位)当秦国的老板了。秦孝公是一位有胆识、有抱负的好青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复兴秦国。他深知秦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才,因此一上任就向全天下发布了这道闻名后世、也即是彻底改变了秦国命运的圣旨性历史文件——《求贤令》。
虽然这道“圣旨”原文也不晦涩,但那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书面语,怎么看都有些文诌诌的,所以还是用现在的话来说起来比较容易让人看得懂:
“二百多年以前,俺祖宗秦穆公让咱们秦国人深深体会到了当老大的荣耀。周天子都得求他接受尊号,诸侯们更是争先恐后地赶来溜须拍马——太牛了!
可惜后来国是日非,慢慢地竟然搞到像魏、赵、韩这样的面瓜国家都敢派军队来欺负我们的地步,夺取我们大片国土不说,还抢去我们秦国钱和女人。当年向我们拍马屁的国家现在居然不拿我们当回事儿,更可气的是有的还敢公然跟我们叫板。老虎不发威,现在人家都当咱是病猫了同志们。奇耻大辱!对不起先人啊!
所幸俺老爹秦献公让我们秦国人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可惜他老人家英年早逝。每当想到他老人家要振兴秦国的遗愿,再看看国家现在这个样子,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真的用被子把头蒙住呜呜地哭啊!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因为我爱得深沉哪同志们!为什么我总是行色匆匆?因为我有一个梦啊同志们!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秦国人不再让人称为“少数民族”;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卫国、中山国的孩子们从小就穿我们秦国人黑色的衣服、讲我们西北话、花我们铸的钱、写我们的篆字;我有一个梦,我梦想以后天下人都得管咱们秦国人叫“老大……”
为什么现在谁都敢来欺负咱?因为咱们弱。为什么咱们弱,因为咱没能人。公元前4世纪的秦国什么最值钱?人才啊同志们!因此,现在我正式宣布,不论你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不论你是种地的还是做小买卖的,不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能想办法让俺们秦国强大,我就给你很大很大的官儿当,给你很多很多的钱花,给你很美很美的女人做大中小老婆。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孙子!
——钦此!”
(三)
虽然那时通讯不是很发达,但口耳相传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因此秦孝公的这道《求贤令》很快搞得天下皆知。
三儿,听说大秦集团高聘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事儿了吧?
听说了,太感人了,听听人家嬴总说得多真诚,把自己为啥总哭的事儿都公之于众了!
就是就是!嬴总真是敞亮人,给官当给钱花还给美女当老婆。要不说人家是干大事的人呢,太有气魄了!这样的国家不去还想去哪儿?这样的主子不跟还想跟谁?
就是就是!要不咱们也去试试捞个一官半职的?弄好了比在这儿摆地摊儿强多了,还省得那些城管总跟咱过不去。人家秦国向来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他们当年还用过奴隶当相国呢。
有理有理!那还说什么?走!
同去同去!……
就这样,那些自认为有两下子的、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或者知道自己啥也不是就是想来碰碰运气的,大家一股脑儿都奔着秦国就来了。正可谓:一道《求贤令》,你口传他口传。孔雀东南飞,人才西北走。
于是轮就到卫国的超级男生公孙鞅闪亮登场了。这公孙鞅身上带有卫国皇家的血统,他从小就喜欢法律,把当时著名法学家李悝的《法经》背得滚瓜烂熟,研究得比李悝自己还透。可惜他的祖国卫国太小了,小到只能当魏国的附属国。公孙鞅眼见自己已无法在自己的祖国施展抱负,于是二十多岁的他便只身来到了魏国,成了“魏漂一族”,他打算在这里找机会施展才华,出人头地。
公孙鞅的运气居然不赖,很快地,他就被魏国丞相公叔痤看中了。正当公叔痤准备大力栽培公孙鞅时,突然一下子就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临死前公叔痤就对魏王说:“大王啊,那公孙鞅可是个人才啊,而且还是个几百年不遇的人才!我死了以后,大王可以任命他来接替我的相国之位。而如果大王不能任用他,那么就请大王一定要杀掉他,否则他跑到别的国家,我们魏国以后就别想消停了!”魏王一听大不以为然:这公叔老先生一定是病糊涂了,区区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就敢说让他任相国,这个也未免过于年轻化一点,不让天下诸侯们笑掉大牙才怪。再说了,又是让我用又是让我杀的,到底要我怎样?靠,不听你的,我的国家我做主!
话说回来,这公叔痤对公孙鞅也很是够意思,他跟魏王说完对公孙鞅要么用要么杀之后,赶紧把这番话又告诉了公孙鞅,说你小子大祸临头了赶紧跑吧!我之所以跟魏王说那番话,是因为我对国君要讲忠诚;之所以跟你说这番话,是因为我对朋友要讲义气。你可不要怪我啊。公孙鞅听了微微一笑:看来您老先生果然是病糊涂了。魏王要是不能听你的重用我,自然就不会听你的杀掉我了喽。不信?走着瞧,事实终究会胜于雄辩滴。
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俩人都没听他的,于是公叔痤就这样郁闷无比地撒手西去了。
事实的发展证明了公孙鞅的先见之明,魏王还真的既没有重用公孙鞅,也没有杀掉公孙鞅。于是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公孙鞅就看到了秦孝公的《求贤令》,于是公孙鞅义无反顾地束装就道踏上了西行之旅。一到秦国,就走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后门并顺利地见到了秦孝公。他与孝公之间一开始就进行了三次别具意味的对话——第一次,公孙鞅给孝公谈论讲求礼义的帝道,孝公听得呵欠连连;第二次,公孙鞅给孝公谈论讲求仁义的王道,孝公听着听着竟睡着了。秦孝公恼火啊,把景监叫来大骂一通,你丫推荐的这叫一个什么人呀?能把寡人讲睡着了居然!以后再把这样的人推荐给寡人,你就自己直接把脑袋割下来给寡人当夜壶吧。景监一听也郁闷哪,这公孙鞅也太不靠谱了,不但惹得大王生气,还带累我跟着装孙子。于是把公孙鞅叫来也是一顿骂。公孙鞅倒是很平静,软磨硬泡地央求景监再帮他说一次好话,告诉景监一定要站在政治高度看问题,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决定秦国历史的时刻就要到了。景监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心想八成这哥儿们真有两下子,要不断然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于是把宝押到了商鞅的身上,于是秦孝公就第三次接见公孙鞅。这一次,公孙鞅吸取了以往的教训,给孝公讲起了如何称雄天下的霸道,又讲如何的富国强兵。这一次孝公听得非常高兴,如醉如痴。公孙鞅也很后悔,靠,早知道你好这口儿,我一次就把你搞定了,根本不用费上两次的口舌呀!
就这样,秦孝公与公孙鞅两个人一连谈论了好几天,当然主要是公孙鞅说,秦孝公听,偶尔提一些在公孙鞅看来比较小儿科的问题。这一次孝公再也没有打呵欠,他如饥似渴地听公孙鞅用他那法家思想勾画大秦集团的美好未来,并深深地为那光明的前景所打动。不要说一个人说了算的君主制一无是处,在那种体制下,行政效率高得异乎寻常,决策过程简单得异乎寻常。忽悠住了一个人,就等于忽悠住了一个国家;忽悠住了一个人,就能左右一段、甚至是很长很长的一段历史。
公孙鞅成功地忽悠住了秦孝公,也就等于忽悠住了整个秦国。于是两个人一合计,就把变法这件大事儿定下来了。
(四)
秦孝公要任用公孙鞅变法,那就是要改变秦国已经成形的利益格局,甚至断了好多人的财路,秦国贵族当然不干了。于是大家纷纷指责公孙鞅,秦孝公的长辈亲戚们还有的还到宫门一哭二闹三上吊什么的,搞得秦孝公吃不香睡不着的,就找到问公孙鞅怎么办,说我知道你的想法很好,可是你知道这玩意知易行难,那帮家伙不是亲戚就是功臣,谁都不好得罪,难以搞定得很,实在不行就算了吧哥儿们。
公孙鞅说那哪行啊?我给您分析分析,要论智商呢,您比我那还是要高上一点点的;而我与您那些四大叔五表舅们比起来,那是要高上一大截的。如果把您的智商和您那些叔啊舅啊啥的智商加在一起跟我比,那你们的智商总体来说比我却是要矮上好大一截的。明白不?那帮家伙脑袋不开窍,书都读到下水里去了,除了发些议论实在是没别的本事。打个比方吧,您不能带着他们打猎,因为他们不是说您拉弓的姿势不对就说您的箭尾毛上的羽毛少了两根,带他们打猎您可能连个兔子野鸡啥的都打不着。但是您可以自己或者带上我去打猎呀,打回老虎啊黑熊啊什么的把肉分一些给他们,他们有肉吃自然就乐呵了。这就叫做“民不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大王您天纵英才,龙行虎步,高瞻远瞩,礼贤下士,这个这个……英明神武,不怒自威,自然不会让丫这帮政治菜鸟阻挡我们大秦国崛起的万年大计吧?
秦孝公一听,我靠对呀!这公孙鞅太有才了,舌头能犁地啊。前面那串四个字四个字的话可以看成是忽悠我,可是那段打老虎黑熊的比喻简直太精妙了,尤其是连“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这样既有哲理又有政治高度的话都能说出来,显然不是一般的水平!我咋就没想到呢?我的智商是100,可他们那帮不让变法的家伙们智商是负无穷啊。跟他们搞到一起再把智商平均一下,我不是比弱智的智商还要低上十几二十级吗?听这帮家伙婆婆妈妈唧唧歪歪,那我就啥也别干真接回家哄孩子得了。
想通了这一节,秦孝公如何选择自然就没有任何悬念了。他坚定地站在了公孙鞅的一边,无比坚定地支持公孙鞅变法。谁跟公孙鞅过不去,谁就是在跟寡人过不去。谁反对变法,谁就是反对寡人。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架屁崩。总而言之一句话,反对变法的,无论你是多大官儿,无论你是我亲舅还是我亲外甥,都得给我靠边儿站。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开始了。至于变法的内容么,这里就不多罗嗦了,几乎所有的历史课本里都有,什么废井田开阡陌以增加土地利用率开展农业大生产呀,什么废除爵位世袭制啊,什么提倡一致对外严禁秦国人民窝里斗啊,什么鼓励大家互相检举揭发呀,什么一人犯法株连九族啊,总之内容挺多的,从政治到经济到军事到社会治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为了让百姓相信这次是动真格的,公孙鞅在法令颁布之后马上来了一场政治秀。
事情是这样子的,有那么一天,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木头旁边围观的群众纳闷啊,干什么?立旗杆子?太粗了些吧?正在议论纷纷之际,有兵士传令了:“公孙鞅大人说了,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哈哈哈哈哈!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儿?拿咱们穷人开涮吗这不是?当谁二百五啊?”重赏之下,勇夫硬是没出现。
“公孙鞅大人又说了,有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五十两。”
“没道理呀?能是真的吗?不搬,谁搬谁傻X。”
不过在五十两黄金面前,还是有人愿意当傻X的,就有这么一个小伙子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杠着木头从南门走到了北门。秦国人也是人,也爱看热闹啊,大家跟着走到了北门,看看这小伙子到底能不能领到赏金。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公孙鞅还真给了这个小伙子黄金五十两。
众人后悔啊。这钱挣得也太容易一点了,还有没有木头,我们都要求搬。要不让我把这根木头再由北门杠回南门?
公孙鞅大人微微一笑:STOP!今日表演到此结束,不过大家有没有悟出什么道理呀?
大家一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公孙鞅大人出来指点迷津了:今天本官之所以不吝重赏,首先,这五十两黄金是嬴总掏的腰包,大家要记住嬴总的好处;至于这其次嘛,嬴总为啥要当这冤大头呢?是为了告诉大家伙,俺们政府是讲诚信滴,说了的话是绝对算数滴,颁布的新法令是要坚决执行滴,谁要是敢违抗那是严惩不贷滴!
于是没有人再怀疑政府令行禁止的决心,于是秦国很快迎来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封建主义法制建设新局面。要说这公孙大人执法,关键时刻还真能拉下脸来,话说变法之初,秦国的太子由于不熟悉新法的状况一不小心犯了法,结果落到公孙鞅手里,公孙鞅脸一黑毫不通融:太子是咱们国家未来的皇帝,那是有刑事豁免权的。不过太子的老师是干啥吃的?怎么能让太子犯法呢?没办法,谁让你们有教导太子的职责呢?这样吧,太傅公子虔是大王的亲戚,打一顿得了;太师公孙贾嘛,脸上刺上字再涂上墨,看以后还敢有人犯法!
当着猴子的面把鸡杀了,猴子通常都会害怕的。太子的太傅、太师都被“违法必究”了,一般的官吏与老百姓更不敢犯法了。就这样过了十多年,效果出来了。秦国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全国人民对外作战时踊跃参军奋勇杀敌,因为拿着敌人的脑袋是可以到军委领军功章、到国库领奖金的;在国内没有人敢于互殴打群架,因为私自殴斗被官府抓住了是要罚钱打屁股的;发现邻居犯法赶紧揭发,因为不揭发一旦事发,自己也是要跟着坐牢掉脑袋的……
(六)
就这样,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秦国基本上强大起来了,秦孝公的那几个梦基本实现了,他可以依然眼含泪水、但不用总是行色匆匆了。但是他得兑现当初的诺言啊,于是公孙鞅就成了秦国的大良造,这应该是个很大很大的官儿。秦孝公还把商地封给了公孙鞅,所以后来的史书上又管公孙鞅叫“商鞅”,这场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也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正是秦孝公《求贤令》的第一个巨大成果,虽然后来商鞅因为变法得罪了太多太多有权势的人而在秦孝公死后被五马分尸了,但这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得足以和任何国家单挑而不落下风了。尤其重要的是,后世的历任秦王把秦孝公求贤挖墙角的举措当成了基本国策,各国的有才之士也都受到了《求贤令》的感召与商鞅事迹的鼓舞,于是什么公孙衍、张仪、司马错、甘茂、陈轸、范雎、蔡泽、何寿、薛公、楼缓、王翦、蒙骜、李斯、韩非、尉缭等文、武才俊之士都争着往秦国跑,就像蚊子专往亮处飞一样。而也正是这些高明的“外邦人”的到来与经营,才让后世的秦始皇那样轻松地灭掉了六国。
所以说,秦孝公的这道《求贤令》又被称为“强秦令”那还是十分有道理的,它就像一剂兴奋剂,使得萎靡了两百多年的秦国再次雄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最后悔的莫过于当初既没重用公孙鞅、也没杀掉公孙鞅的魏王了。据魏国都城大梁的知情人士透露,有一段时间每到夜深人静时分,魏国的王宫里都会传出一阵“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的歌声,那歌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让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