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收藏见证历史》(6-7) ---玉环,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赵卿墓。 这是一件玉环的半成品,纹饰并未完全成型。仔细观察线条的完成进度,明显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很细的线条,在整体纹饰最左边。第二个阶段出现在整体纹饰的最右边,线条加粗加深。第三个阶段在整体纹饰的中间靠左,纹饰深而粗。说明了什么? 春秋晚期纹饰的加工方式比较多样,包括减地浮雕,不减地浮雕,单阴线等等。这件纹饰半成品的玉环非常明确的体现了纹饰制作的流程。第一步是起稿线,也就是刻画细线成纹饰图案;第二步是在起稿线上继续刻画,加粗加深线条,如果是单阴线纹饰,这步骤成型。第三步是将线条继续刻画更宽更深,再打磨线两边棱边成弧线,形成不减地浮雕。而减地浮雕的制作则是在第一步之后,保留图案部分不打磨,而磨掉非图案部分。 很明显,这样的加工方式并不复杂,是用硬度超过玉质的石质工具手工刻画、打磨,并非砣工之类一次成型。毫无疑问,春秋时期,砣工并非主流,但一些春秋玉器上也显示出原始砣工,在后面文章我们将加以介绍。 春秋晚期玉器最大的特点在于出现更多更复杂的器型,逐步形成战国丰富多彩的玉器组合 ---玉龙,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赵卿墓,长9.9,厚0.4公分 一条波曲状祭坑龙,龙首龙身,尾为凤首状,身上刻画解体龙首纹,线条简化随意不规整,但仍显刻画力度。这是战国祭坑龙的鼻祖,料为战汉时期祭坑龙常用的一种特殊玉质,水仓料,青色透明,或有黑点。 ---玉剑柲,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赵卿墓。 玉剑具套装之一。玉剑饰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三门峡虢国墓地遗存,但属于特例,春秋晚秋逐渐形成套装系列。 此器纹饰为解体龙纹构成的简化兽纹(饕餮纹)。 ---玉剑彘,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赵卿墓。 此器造型极复杂,上部雕琢蟠虺纹,类似后期螭纹,虺颈部细长,身体向下向下折曲渐变宽,尾部似鱼尾,有细密阴线表现鱼尾纹,虺身上再琢解体龙纹。虺首下雕琢龙首,龙首与虺首吻合,龙身上琢鳞纹。整器雕琢极富想象,且工艺精湛,极品之作。 ---玉琮,春秋晚期,太原金胜村赵卿墓。 器型规整,器体遍饰解体龙纹。制作精美。 未完,待续,下一篇继续春秋晚期玉器鉴赏 随时收看原创历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请关注作者“存意历史收藏” |
|
来自: 自华居 > 《秦汉玉器(和田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