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鸡血热”与“冻石冷” 长期以来,因特殊的品种、寓意和价值,鸡血石一居于巴林石各大品种之冠。巴林石拍卖巅峰记录1207.5万元,正是由鸡血石创造的。 提到巴林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巴林鸡血石。其以卓绝的品质,在四大名石中独树一帜,享有“草原瑰宝”之美誉,在国内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台湾、日本地区)倍受藏家推崇。 从历史以来的行情看,鸡血石无疑是巴林石中的“蓝筹股”和“硬通货”,更有藏家将其视为“家产”的一部分,关键时刻可换车换房,甚至抵债过关。尤其是当下,行情调整,价值分化,再加上老挝石的冲周,人们更加以“血”为贵、以“血”为尊。与之相应的,是冻石的逐渐“失宠”。 印石收藏, 是多元化、多样化的。 似乎,我们的目光,应该关注一下巴林石中产量最大、流通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品种——冻石。 2 你可知巴林冻石有多美? 冻石,是巴林石五大品种(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之一。在巴林石中,凡无鸡血、无福黄地、质地透明、半透明或间透明者都归入冻石。 巴林冻石因质地酷似动物“皮冻”而得名,其品种繁多,仅目前发现并命名的冻石品种近百种,其中精品就有50余种之多。 巴林冻石分为单纯色质、彩色质、杂色质或多色质三大类,其中单纯色质为极品,彩色质为珍品,杂色质为混色冻是佳品。赏石家曾形容:精品的巴林冻石,纯洁的像巴林草原的甘泉那样眀透清澈、光彩照人,又像巴林草原的美酒那样醇香浓郁、甘甜厚远,块块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感和灵性。 深谙印石收藏的石友知道,石头品鉴往往以冻为贵、以透为妙、以净为佳。这些特点,在巴林冻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温润凝腻的荔枝冻,也有晶莹闪烁的灯光冻;既有冰清玉洁的白玉冻,也有粉嫩娇艳的桃花冻;既有肤若凝脂的羊脂冻,也有鲜活水灵的虾青冻,既有典雅高洁的藕荷冻,也有灿烂明亮的金银冻……如果将精品巴林冻石摆成一排,你会惊叹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事实上,巴林鸡血石的卓越,正是得益于巴林冻石的优异质地和丰富品种。 试想:再好的鸡血,如果生长在坚硬而粗糙的岩石上,是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大放异彩的。 3 巴林冻石价值有待深度挖掘 近几年来,受老挝石的冲击与影响,除粉冻、芙蓉冻、金银冻、水草冻等少数珍贵品种逆市走高、倍受追捧外,其余巴林冻石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价位,在交易中也处于弱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巴林冻石从此便淡出视线。 究其原因:其一,巴林冻石品种繁多,《中国国石巴林石》一书将冻石分为35类,但实际上细分则可达100多个品种;其二,巴林冻石产量大、流通量大,是应用最为广泛、群众基础最深厚的印石品种;其三,巴林冻石色彩丰富、纹理奇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其四,巴林冻石质地优异,善刻易攻,刀感上佳。 调查发现,目前冻石行情之低迷和收藏之冷淡,其主要“硬伤”在于初期切制的盲目随意和后期工艺的粗制滥造。纵观市场,相当一部分巴林冻石在走出矿山之后,并未依据其色彩、纹理、质地而科学合理地切制,大量可以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冻石已被先期破坏。此外,因市场、地理等原因,绝大部分优质巴林冻石很难最先到达有思想、有创意、有创新的优秀雕艺师手中,而是被“画飞禽刻走兽,蝙蝠不够鱼来凑”的落后、粗制工艺所占据,令藏家后期改工都无从下手。 每一块石头来自天然,原则上都可以雕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巴林冻石无所谓老挝石之冲击,也无所谓市场行情之调整,其品质、品种、产量足以支撑起一门单独的艺术收藏门类。但关健在于:通过雕刻艺术,赋予巴林冻石独到、精湛的人文艺术气质。 说到底,工艺,工艺,还是工艺! 说明:文首图1、图2由任保顺先生拍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