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的三大价值

 镜花水月00039 2017-08-22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百花齐放于当代,其特殊的价值是其辉煌灿烂的主要原因。 

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其所以成为名陶,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

 

紫砂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逐渐形成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型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造型规则要求“圆、稳、匀、正”,口、盖、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的效果。

宜兴紫砂壶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使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紫砂壶的使用价值

紫砂之所以在宋明成壶,主要是由于饮茶方式的改进。宁王朱权将传统的“饼茶”生产改成简化的“散茶”,也就使得长期以来的“煎煮法”变为“论饮法”,即冲泡饮用。在南宋期间,宜兴大量生产了一种供韩世忠、梁红玉夫妇率部抗金行军打仗携水的长圆型“韩瓶”。那时虽然也用紫砂做实用器皿,但韩瓶没盖、没把,只在瓶颈缀以四个耳朵,以供携带。而真正意义上的泡茶,必须在传统的瓶罐上加盖,以保持水温并不使茶香散失。为了提取方便,加上了把;为使出水流畅,又延长了嘴,所以紫砂壶是随着沏茶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用宜兴紫砂壶泡茶,能发真香。这是由于紫砂泥内含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等有机体,壶体微观呈双气孔结构,在泡茶时,透气不跑味,特殊因子激活茶酶,并起到滤净差水质的功能,更能体现茶的原汁原味。特别在泡饮乌龙茶和普洱茶时,更能起到独特的“焖滤净”功能,为世人所喜。同样的水,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艺师,从宜兴紫砂壶里流出来的茶水更清、更明、更香。 

二、紫砂壶的欣赏价值

光货讲究简洁,素面素心,主要用紫砂的砂质、砂粒、色块和线条,来反映紫砂的独特气质和天然之美。像明代时大彬的三足柿圆壶,用其朴实端庄的造型,明快流畅的线条,体现了宜兴紫砂无与伦比的材质美和工艺美。

 

花货也称象形皿,塑瓜得瓜,塑蛙得蛙,松竹梅兰,千姿百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取大自然之象,成不朽之艺术瑰宝。

筋纹器是陶艺界的一朵艺术奇葩,淋漓尽致地运用了宜兴紫砂泥可塑性强的特点,用线条来变异,夸张,延伸至今,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以线、块、条、面、角来聚合发挥艺术和实用的完美结合,线条流畅棱角分明于一壶,表达出自然流畅之美,让人震撼而无可比。 


三、紫砂壶的收藏价值

书、画、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完美载体。宜兴紫砂陶经高温烧制后千万年不朽,在紫砂壶上书画陶刻,可以流芳百世。在品茗养心时,一句诗一幅画,可在分寸之间浏览,没有比紫砂壶这种集用、赏、把玩于一体更好的艺术品了。于是乎历代文化人如陈曼生、瞿应绍、吴湖帆、刘海粟、韩美林等皆加入了紫砂壶艺术创作,一时间,紫玉金砂,名人书法,高工陶刻,融为一体,让宜兴紫砂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谓“荆南土俗雅尚陶,茗壶奔走天下半”。自明清以来做紫砂壶的高手不下几百人,名家壶常常千金难求。在当今收藏界,更是一壶万金乃至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其收藏价值,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有的使用价值、完美的欣赏价值集中体现了它的收藏价值,这种寓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为一体的神奇“五色土”所要表达的价值,得天独厚,让我们陶冶其中,让我们受益其中,值得我们传承和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